晚上九点时分。外面下着雨,雨点落在屋顶的瓦片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
严东坐在床头看书。
外面响起了敲门声:“啪——啪——”
这么晚了,是谁还要来买东西吗?严东放下手里的书,侧耳听外面的声音。
刚上班时,关门打烊后,遇到有人买东西,严东都会出去开门,把东西卖给人家。但凡很晚了来买东西的人,都是附近的邻居,还有就是急用。本着与人方便的原则,不管多迟他都给客人开门。
后来杭子枫知道后,告诉他,下班后不管谁来买东西都不要再开门,临河镇地处商业区,社会正在转型,环境复杂,治安不好,社会上有些混混、地痞不务正业,就是靠着吃拿卡要混日子。为了安全起见,单位规定下班后一律不再卖货。毕竟是国有商业企业,不是个体户。
门外又响起两声敲门声,伴着敲门,还有一个女孩的声音喊:“严老师,严老师开门——”
严东下床来到店门口,打开门。
门外站着两个女孩儿,是欧晓和宫静。两个人撑着一把花雨伞,五不紧不慢地下着,滴滴答答沿着不大的伞沿儿滴落,溅一些在她们的衣角,裤腿上。
“这么晚了,你们怎么来啦?”严东把她俩让进屋里,不解地问。
欧晓一边收拢雨伞,跺了跺脚,说:“我俩今天去楚州市里,才回来,正好走你门前,看屋里亮着灯,就想进来看看你。更主要是借机会向你请教请教。”
三个人来到里屋,严东搬两只凳子让她俩坐下。那个叫宫静的女孩儿坐下来。欧晓走到严东赖以写作的桌子前,看到桌上放着手稿和各地报刊社寄来的严东发表的样报样刊,随手拿起来读。
他们一边聊着,欧晓一边翻阅严东的作品,发表的没发表的都翻读着。样报旁边,还有几封读者来信。
“严老师,我发现,你的作品深受我们这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喜爱,现在好多大学的大学生,都把你的作品收集剪贴在笔记本上收集起来。你知道吗?还有些读者,摘抄你的诗歌和散文。”
严东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心里,涌上一抹成就感。欧晓说的这些话,他也有所了解,时不时地,他会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大多都是大中学校学生和城乡青年。他嘴里说:“年轻人,热情高,有时也容易狂热。”
“严老师,听说你去过大学给大学生讲过学?”欧晓两眼灼灼地望着严东问。
“曾经应邀去过两个大学跟爱好者交流过,谈不上讲学。我哪有资格去讲学啊?”严东谦虚地说,但心里还是充满了自豪。
19八7年,省内一家文科类大学文系,邀请省作家协会去给大学生社传授写作经验,恰巧严东在省作协参加一个培训班,省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贾天宇带着他给大学生做了两节课程的写作经验介绍。
还有一次是上个月,辉州省农学院淮岸社来百货商店请严东,去讲了半天课。这次是针对爱好者讲解写作方法和阅读对写作的提高意义。辉州农学院就在枫杨县城,是全国少有、辉州省唯一一家设立在县城的本科院校。
“有文友知道我认识你,向我打听你有没有出版诗集,他们想买呢。”欧晓嘴不拾闲地说。
严东的脸有些发红,尽管发表了一百多首诗歌、二十多篇小说和五十多篇散文,但他至今还没有出版过作品集。
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作家的成功标准,就是看你有多少作品在国家级获奖,出版了多少作品集。
此前,介于严东在文坛的影响和人气,省里的文艺出版社针对本省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青年作家策划出版一套十人(本)的丛书,给严东发过邀请。他也整理了一部散文诗稿寄给出版社。最后审定,因为严东没有获过全国性大奖,他也不在体制内文化单位供职,他的诗集没有通过。
“出版社不能公费出版,我们可以自费出版呀,严老师,就凭你的水平和名气,就是自费出版,也会得到社会广泛好评的。”欧晓愤愤不平地说。
“自费出版谈何容易?要书号,要印刷,都需要钱,出一部诗集,需要三四千块,我一个穷文人,到哪里弄那么多钱啊?”严东苦笑笑。
“也是。”欧晓伸手理了理耷拉下来的一绺头发。
宫静隔三差五地插话,浅浅地跟严东交流着。但眼睛时不时地偷偷瞥严东。
有好几次,欧晓截获了她瞥他的目光,宫静就红了脸,慌乱地把头转向一边。
“天不早了,我们走吧,让严老师休息吧。”宫静看一眼手腕上的表,对欧晓说。她嘴里这样说,但并没有走的意思,依旧坐在凳子上。
“好容易来一次,等会儿再走。。”欧晓说着,眼睛望向严东,“严老师,晚些休息,不打搅你吧?”
“没事儿。”严东说。几个人又说了一会儿话,两个女孩儿才走。
宫静站起身,迟疑了一下,从随身背着包里掏出一本笔记本,打开,脸涨得红扑扑的,说:“严老师,请你给我在这本上签个名,好吗?”
严东有几分惊异,自己又不是什么名人,这女孩,为什么要索要他的签名呢?但人家提出来了,又不好拒绝。何况,宫静要他签名,就是对他的认可和尊敬,他的心里,泛起了小小的涟漪。
严东接过宫静的笔记本,下意识地打开,翻了翻,突然发现那厚厚的一本笔记全是报纸剪贴。
“你这都是收集的作品啊?”严东问。
宫静红了脸,使劲儿点点头,然后把头低下了。
仔细看那些剪贴,绝大多数是严东发表在报纸上的诗歌和散文随笔。
“你这,在哪收集这么多我的作品?”严东吃惊的同时,对眼前这个长相和才情都很普通的女孩莫名地感动。
“啊?我看看。”欧晓从严东手里接过笔记本,一页一页从头翻到底,一共收集严东作品三十七篇。
“死丫头,平时不声不响,原来你是我们严老师铁杆崇拜者呀。”欧晓搡了一把宫静。
送走欧晓和宫静,躺在床上的严东久久无法入睡。欧晓关于提议他出版诗集,宫静收集的他的作品……
没过两天,欧晓又来到严东的住处。这回,和她一起来的不是宫静,是章介鹏。
下午时,宫静找欧晓:“晚上我们去严老师那儿好吗?”
欧晓告诉宫静:“我晚上有事没空,改天吧。”
晚饭后,她约章介鹏两人骑着自行车,敲开了严东门市部的门。
车站街35号,即百货商店第六门市部,从此成为了枫杨县尤其是临河镇片区文友们畅谈写作的集聚地,交流会友的沙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