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樊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双桥坪、马安山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双桥坪,马安山,是樊焕知出生的地方,也是樊家的发源地。当然,这个樊家并不是樊焕知的樊家,确切的说是樊焕知的姥姥家。姥姥就是外婆、外祖母,但是在常德的乡下,比如说双桥坪马安山得叫“嘎嘎”,至于是哪两个字,无从考证,也找不出缘由,反正约定俗成就这么叫了,直到现在也是这样。马安山非常偏僻,即使是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了,从常德市里到这儿去都还要花大半天的时间。

    记不得是在哪一年,反正是全国都还没有解放,甚至说蒋介石都还没有在中国呼风唤雨的时候樊家的先祖就从外地跑到了这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当时的情况,樊焕知只是从自己的大舅口里听说过一些丝丝缕缕、散乱不堪的传说。大概是年轻的两口子逃难到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山村,男的高大,女的也不矮,一看就不像是本地人。可是小两口非常勤奋,而且还能识文断字,尤其是那女子还缠着脚,和农村这帮子大脚妇人完全不一样,说起话来也是低声秀气,淳朴的马安山农民很快的接纳了这两口子。在此后的岁月里,这两口子就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扎下了根,生了一个儿子,樊秋柏,就是樊焕知的外公,在马安山本地,叫嘎公。然后一直到解放军打到长江南,樊秋柏参加了革命,第一次老樊家有人走出了大山。

    随后的几十年里,樊家在樊秋柏这一辈开枝散叶,生了6个儿女。老大樊桃枝、老二樊桃芳、老三樊桃芬、老四樊琳、老五樊琼、老六樊斌。光从名字来看,好像只有老幺是个儿子,其实老四才是大儿子。

    樊家的子女自小就受到了非常严格的管教,应该是源于此时已经参加革命的樊秋柏。樊秋柏大黑脸,中等个子,说起话来声音嗡嗡的,有些低沉。自打参加了革命,樊秋柏便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对组织上安排的工作十分上心。后来,被组织调到了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数就更加少了。好在此时老大老二老三都已经能够挣工分,给家里分担一些了。马安山的人很淳朴,各家各户离得也不是很远,因此互相之间帮忙也是常事。普公英,樊秋柏的老伴。她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农村妇女,虽然不识字,但是农活家务样样在行,六个子女在她勤劳的付出下也是茁壮成长。可能是受到了老樊的影响,普公英和本地的那帮子老娘们有很大的不同。从来就不背后家长里短,在能够帮人的时候,总是很热心的帮助他人。由于当时的年景不错,樊秋柏又在单位上班,用那时的话说,有一个公家人在外挣工资,樊家在马安山还颇有些地位。

    长年累月的相处,大家都知道谁是什么德行。所以,当村里面在搞选举的时候,普公英被选为了妇女大队长。这是多大的一个官,到现在樊焕知都不是很清楚,大概相当于现在村里的妇女主任吧。但是在当时,妇女大队长应该算是村委会的干部,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多少有些发言权。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份妇女大队长的职务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也影响了樊家自己儿女的发展。

    时间飞快的奔跑着,在樊家走向繁荣的时候,大女儿锦上添花,竟然考上了双桥坪镇上的供销社。这在当年,在这个闭塞的小山村又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樊家竟然出了两个吃公家饭的人。对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马安山农民,能够逃离土地上的劳作,成为体面的公家人,就是一个了不得的梦想,而现在,樊家竟然出了两个这样的人,第二个竟然还是个女娃。这不得不让老实巴交的村民们羡慕。还好当时的通讯不发达,要不然肯定会要樊家两口子做个人才培养好父母的典型发言。

    樊家老大从小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兄弟姐妹太多,当她已经考上了常德县六中并且读完一期后被迫退学时,望着校门足足痛哭了一上午。至于退学的原因,樊秋柏直说了一句话,你继续读下去,弟弟妹妹们就没书读了。懂事的老大,只能就此作罢。但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就在她退学回家不到一年,镇上的供销社竟然破天荒要招考营业员。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樊桃枝报了名,参加了考试。后面就是很突然的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供销社,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樊桃枝在镇上上班后,樊家的条件进一步好转,弟弟妹妹们又多了一个经济来源,在交学费的时候更加有底气了。所以,从老大往后,樊家的子女基本上都读了高中。

    樊桃枝在供销社工作不久就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这个大家不只是供销社的工作人员,还包括镇上来来往往的各类人员,粮店的、卫生院的、镇的甚至是一些经常来往的贩夫走卒。因为樊桃枝人年轻,长得好看,手脚麻利,业务上手非常快。同时,她还有一个引以为傲的资本,就是在那次招工考试中,她是唯一一个考进来的,另外两个人都是顶班进来的,也就是子承父业的那种。这种方式,在现在已经没有了,但在当时非常普遍,和顶二代相比,樊桃枝就更加显得出类拔萃了。相比这些优势,可能就连樊桃枝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真正招人喜欢的原因,并不是勤快,也不是比别人多读了些书,而是待人和善,礼貌客气。镇上有一个孤老,经常一个人走到供销社,别人不理他,但每次樊桃枝都会笑脸相迎,有时会倒上一杯开水,有时会把自己省下的几颗糖果偷偷塞到老人的手里。正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她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其实,这也是老樊家家庭教育的结果,是她那个妇女队长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那个不常见面却无比严肃老爹的身体力行的教导。樊家,如果有什么家训,那一定就是仁爱当先。

    一切的美好都像是昙花一现,如果不给点苦头尝尝,大概就不能称之为人生了。喜欢恶作剧的老天爷,在这一点上往往都是一视同仁。

    一个爱的决定,一场美丽的婚姻,彻底扰乱了樊家发展的节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