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百日长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邦朝晟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本朝当代杜木大学士在去年秋天于长安城楼远眺,将所见所闻写成了这首诗,一句“气势两相高”十分生动地写出了长安城楼的高耸。同样,先贤李清涟居士登长安城楼亦有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无论是古圣先贤还是当代普通黎民百姓,世人对长安城第一眼的印象,绝对只有一个字,那便是“高”。

    长安城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说,此城初建时,只有三丈三尺之高,当时九州首位帝王九嬴嫌弃这座位居九州中心的都城太小,于是命人在原址的基础上扩高到九丈,分别建设主副共七座城池,方圆达到千里。九为数之极,寓意九五之尊;七则对应东方苍龙七宿,九嬴大帝从九州之东开始兼并天下诸国,这样的高度以及布局,同样也是世人对他功绩的肯定与尊崇。千年之前,长安城便已是无上皇权的象征,是世间最接近天的建筑。

    沧海桑田,星移物换,千年前的九嬴大帝已经化为尘土,经历千年的风风雨雨,无数次的征战以及朝代更迭,长安城在先帝隆昌晟慈之前就已经千疮百孔,尽管隆昌先帝曾经多番修缮,但迫于当时的时局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许多宫殿仍旧十分荒芜。经历了十二年前那场城门激战以及随后的宫廷血洗,新即位的晟则大帝当然不会放任这座破败的古都不管。龙瞻晟则颁布的第一道圣旨便是举整个九州之力重建中都长安。此城的新建,运用历代修真界大能遗存下来的能量,由晟则亲自推演,结合阵法之术,历时整整一年,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方才使得这座雄城重新屹立。

    重建以后的长安城高三十三丈,拥有主副九座城池,方圆达到三千里,上应天宫三十三重之数,下压九幽魑魅魍魉之邪,经过十一年的休养发展,中都长安已经成为了整个世界的文化、商业、交通以及政治中心。

    中都长安连通北境、南湘、西域、东海,四道城门日夜开放,人来人往,从未停歇。

    长安城内居住的百姓对各种奇人异事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无论是南来商贾携珍奇百玩形形色色,还是西回行者诵佛经千卷慢慢声声,都很难再令他们露出惊容。然而近日,看着一个个从四面八方走进城内的文弱书生,长安城里却一片哗然,争论不止……

    “诶,你看你看,你看那个人,他头发怎么是黄色的?”一个大肚子妇女指着一个外邦人说。

    “是啊是啊二姨,你看那一个,那一个是紫色的!”妇女身边的小孩惊呼着补充了一句。

    “女儿啊,你看,那些就是外邦人。”大概是听到了对面那个妇女和小孩的谈话,街道另一边的一个大叔他的女儿说道。

    “爹爹,那这些书生怎么手里都拿着一个盒子啊?”这个小女娃又指了指一群身着华贵衣服的书生。

    “嘿,你这小娃娃,爹告诉你啊,那些盒子里装的是人头!”

    “为什么要把人头装进盒子里呀,这些人都是坏人吗?”小女孩好奇地眨巴眨巴眼睛。

    说到那些人的身份,小女孩的父亲压低声音笑着说:“他们都是坏蛋,我们伟大的晟则大帝为了保护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像你这样的小娃娃,他呀就下旨让这些黄头发紫头发的来参加考试的外邦人帮我们打那些坏人,娃娃呀,你说咱晟则大帝好不好呀?”

    “好,晟则大帝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女孩一本正经地回答。

    “晟则大帝九岁时打败九州第一坏蛋门派里的十二个长老,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晟则大帝十一岁时,率军七万打败了北境七十多万敌人;晟则大帝十二岁时,他一个人灭了西域的黄瓜教派,使得西域向我大晟称臣;晟则大帝十五岁时,统一了九州,继位做了皇帝,爹爹说,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都是晟则大帝的功劳。”

    “爹爹,我说得对不对呀?”小女孩终于完整表达了一次自她有记忆起她的父亲就教给她的晟则大帝的故事,甜甜地笑出了酒窝。

    “对对,就是下一次不要把黄沙教派再说成黄瓜教派了!”大叔宠溺地揉了揉女儿的头。

    “想到晟则大帝在晟朝竟然如此深得民心。”密密麻麻的人群里,一个拥有黄色卷发的男子在心中暗道,正当他还在暗自感慨之时,一道声音在他的脑海里响起:“不过都是一些愚民而已,在天道面前,比蝼蚁还蝼蚁!”

    “下是谁?”卷发男子心中十分惊异,他本人是一个凝形境界的修真者,自然十分清楚意识传音至少也需要出神境界的修真高手才能做到,身为诺布罗国国王派遣到大晟朝的使者,他的身上带有一些特殊任务,一入长安城便被一个至少出神境界的修真者盯上,他绝不会认为是什么好事。

    “不必紧张,待会儿你到永安城西门来,自然就可以见到我了。”幽幽的声音继续传来,卷发男子感到了一阵十分强大的压迫,片刻之后,压迫消失,他长嘘了一口气,但内心仍旧十分紧张。

    ……

    “奴才参见皇后娘娘!”

    “是小德子呀,你到本后宫里有什么事吗?”秋婉皇后看着小德子,微微一笑。

    “回皇后娘娘,奴才有要事向皇上禀告,但是找遍了议政殿和皇上寝宫都没有寻见,想吃昨晚皇上他喝醉了酒,在您这里宿下了,故来寻找。”小德子详细地解释了一下。这就是小德子跟随晟则多年所学到的独到之处,如果他直接询问皇后娘娘皇上是否在她宫中,那么皇后娘娘一定会问他是找皇上有何事,那时他便不知如何回答,而现在他详细解释了一遍来找皇上的缘由,皇后首先要回应的问题就是皇上是否在她的寝宫,如此小德子便可以见机行事,回避那些不能直接告诉皇后娘娘的问题。

    然而小德子大概已经在皇后面前打了很多次这样的如意算盘,于是这一次如意算盘便不再如意,因为秋婉皇后接下来所说的话直接便将小德子脑子里预想的所有话都憋了回去。

    “皇上他确实在本宫这里,昨夜他饮酒到很晚,现在还在熟睡中,你找皇上是有什么事吗?直接和本宫说吧!”

    “这………”

    小德子沉默了,他要向皇上禀告的是有关太真门的事情,虽然这一次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晟则早就已经下令说任何有关太真门的事情都不能告诉皇后,而现在皇后问起,实话实说不行,捏造谎言也不行,小德子一下犯了难。

    秋婉皇后一看小德子沉默,心中便猜到了七八分,但还是象征性的问了一句:“怎么,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和本宫说的吗?”

    “这……皇后娘娘,不是奴才不说,是皇上曾经吩咐过奴才,有些事情不能够透露出去半分。”小德子思忖了一会,终于想到了这个还算合适的回答。

    “哦?是不能向所有人透露出去半分,还是唯独不能向本宫透露?”秋婉皇后嘴角噙着一丝笑意。

    “回皇后娘娘,陛下说……说这件事情唯独不能告诉皇后娘娘。”小德子被皇后盯得有些发毛,当即毫不迟疑地出卖了晟则。

    “是这样啊!”皇后轻笑一声,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随后她在原地转了一圈,对着粉衣的房间喊了一声:“粉衣,你过来。”

    粉衣应声走出房门,来到皇后身边。

    “粉衣,小德子说有些事情我不能听,那本后就先回避一下,你帮本后听听。”

    “小德子,本后走了,你现在可以和粉衣说了。”

    皇后和粉衣相视一笑,同时不怀好意地看了一眼尴尬的小德子。

    就在小德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皇后的寝殿内传来一阵“咳咳”声。

    “无妨,小德子,你直接说吧!”

    听到晟则已经睡醒,秋婉皇后马上推开门,快步走到床前,含情脉脉地看着晟则,粉衣和小德子见状也跟进殿中。

    “小德子,那些考生们都来齐了?”晟则轻轻挑眉。

    “回皇上,所有考生都已到齐,并且都上交了一个太真门徒的人头。”

    “好!”晟则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翻手运用真气穿上衣服,眼神告别了一下皇后,便领着小德子走出殿门……

    行在路上,晟则突然对小德子发问:“小德子,上一次朕借用你的记忆进入你的脑海,造成的损伤,现在可已康复?”

    “回皇上,奴才的身体已经康复。”小德子迟疑了一下,躬身回答。

    “气血两虚,失眠多梦,这也能叫康复?”晟则眉头一挑。

    “朕自己施的术,自己清楚,你且随朕来。”

    ……

    “小德子,你可知成为一名修真者需要什么条件?”行至一处偏殿,晟则转身看着小德子。

    “回陛下,据奴才所知,成为一名修真者的首要条件是打开玄关。”小德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想成为修真者吗?”晟则目光如炬。

    “陛下——”

    “有些话不必说出口,如果你想成为修真者,朕可以为你打开玄关,以治疗你的伤势。”晟则直接打断了小德子。

    “可是,陛下,替普通人打通玄关,需要耗费许多修为……”小德子有一些迟疑。

    “这个对我来说完全不是问题。”晟则轻声一笑。

    “陛下,难道,您已经……”小德子的脸上写满了惊讶。

    “不必多言,放松身体!”

    ……

    “将所有太真余孽的人头全部装车,丢入太真祭坛!”皇宫禁卫军统领齐霄大声吩咐着手下的士兵。

    “是,统领大人!”

    ……

    “晟则陛下来了,晟则陛下来了!”看着那顶高高的龙辇,在太真祭坛下的太真广场上围观的数万长安百姓瞬间沸腾,仔细看去,这些人当中还夹杂着数千外邦来客以及数百从九州其他四界赶来的小域试考生。

    龙辇徐徐落下,身着黑色九龙帝袍的晟则一步一步走向太真祭坛,转身扫视了围观的数万群众一眼。

    “参见陛下,愿陛下仙寿恒昌,千秋万岁!”

    “参见陛下,愿陛下仙寿恒昌,千秋万岁!”

    “参见陛下,愿陛下仙寿恒昌,千秋万岁!”

    数万百姓虔诚地跪在地上,齐声高呼。

    “都起来吧!”晟则微微摆手。

    几息之后,随着众人站起的嘈杂消散,大家不约而同地保持着静默,偌大的一个广场瞬间鸦雀无声,或许鸦和雀也和在场的百姓一样——他们都在恭候着至高无上的晟则大帝首先开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