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哪里能够想象得到,在面对新生李唐危机之际,父亲考虑的当务之急,竟然不是尽快平叛,而是“政治挂帅”,利用这个时机玩双重平衡:他与臣子之间的平衡和他与儿子之间的平衡。
前者为的是加强君臣之间的君贵臣卑的关系,后者为的是强化父子之间的父威儿从的关系。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固自己的君权!
为了建立和维持父子之间的平衡,老李决定将二郎李世民雪藏冷冻一段时间,因为李世民灭了西秦后,他的军功和个人威望都进入“牛市”,在急速蹿升,直有功高震主之势,必须加以遏制。
这就是为什么李渊在对付刘武周的决策中,迟迟不让李世民出征的原因。
李渊想让二郎李世民明白,朝廷战将如云,你不是我的唯一选择,你也不是唯一的唐军统帅,文武百官都只能听命于朕,而不是听命于你这个军队统帅!
本来,老李即使要雪藏李世民,也应该启用能征善战的李靖呀!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一直以来对李靖始终存有戒心,当初是李世民力劝才免了李靖一死,所以老李在内心也就将他归入了李世民麾下的人了,再加上他李靖虽也姓李,但不属于他李家这一系的李(按照老李的逻辑,他们的祖宗是由不同的两只猴子变过来的),所以始终没有重用李靖,而是闲置一旁做摆设。
老李宁愿派下官代征,也没有动用李世民。
前面李仲文损兵折将、失城丢地,他就转而要派右仆射裴寂出征,虽然他心里有数,一个连李仲文将军都摆不平的事情,那既不文也不武的裴寂能够搞定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可老李依然抱着一种侥幸心理,打仗嘛,是要讲运气的!
更重要的是,现在朝中有不少人对裴寂不服,李渊也明白裴寂不是一个能臣和贤臣,但他可是与自己一道睡过杨广小妾的人,一块立过功的人怎么也不如一块干过坏事,甚至一块蹲过班房的人那么铁,更何况裴寂对他老李那可是善解人意,总讨他欢心,他得给裴寂一个立功的机会,从而堵住众臣的悠悠之口,这也算是对臣子们的一种制衡手段吧。
最关键的是,裴寂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无论有功无功,他应该都不会觊觎朕的皇位,他在朕身边,朕感到安全。
然而,李渊犯了一个错误,一个令众人匪夷所思的错误,一个叫后人捂着嘴巴耻笑的错误:裴寂领兵,就好比将将士们打包,并且当成肉包子拿去打狗———有去无回!要不是裴寂自己溜得比兔子还快,恐怕早成了肉包子馅了,用百度搜索也找不着了。
这还不算,就在刘武周在李家的龙兴之地迅猛攻城掠
地之时,长安城内却出大事了,大唐出大事了,高祖李渊出大事了,秦王李世民出大事了!
其实,真正出大事的是刘文静,他被李渊以谋反之罪,“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刘文静被问斩于市!史称“刘文静事件“。
刘文静是何许人也?
刘文静原为晋阳令,后伙同裴寂与李世民一道撺掇李渊起兵反隋,并在起义之前身为使节假意依附突厥,以绝后顾之忧;他随李家军南下,亲自于潼关击败御林军虎牙狼将桑显和,并将其收降;唐朝建立之时,他被任纳言,成为新唐宰相之一;后又随李世民平定西秦薛仁杲,历任户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鲁国公。
重要的是,刘文静既是李渊晋阳起兵乃至攻打长安城的总设计师,也是李世民的头号智囊,智谋过人,文武兼备,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开国功臣,而且是开国功臣中的头等功臣(当时被老李奉为“晋阳十七元谋功臣”之一)。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居功至伟的唐初宰相,却被李渊于武德二年深秋莫须有地钦定为“谋反罪”而被诛杀于市,不仅仅造成朝廷文武百官之一片非议,也导致李世民心生不满。
表面上看,刘文静的死是受到来自他的好友兼亲密战友裴寂的陷害,加上自己的一个失宠小妾诬陷所造成,但在深一层面,实际上是李渊为了利用了这一契机来铲除二郎李世民的智囊、剪除他的羽翼,以消弱李世民的势力,从而达到相对抬升太子势力的目的,同时还除掉了一个敢于挑战皇权的臣子(刘文静不满李渊对裴寂的过分宠信和倚重,曾亲笔上书高祖李渊,表达不满。),可谓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之举。
当时,李世民为了保全刘文静,不知向高祖下跪多少回,磕求了多少次,说明刘文静在晋阳起兵中的核心和关键作用,以及他功高于裴寂,地位却低于后者的不公,他只是有不满情绪,并无谋反之心。
朝臣们也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反对诛杀刘文静,认为他即使有罪,也罪不当诛。特别是身为中书省长官内史令的萧瑀,门下省长官纳言兼黄门侍郎陈叔达,礼部尚书和太子詹事李纲,皆直面李渊,为刘文静抗辩。
但老李我行我素不依不饶,“反对无效!维持原判!不予上诉!”一意孤行、简单粗暴地下令执行了。
老李之所以如此绝情,且完全不顾二郎的央求和众臣的反对,正是出于他那荒谬的逻辑:当初刘文静能够成功促使他下决心起兵晋阳,日后他也必定能够教唆二郎李世民争夺储位皇权。刘文静曾经这样评价李世民:“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
世才也。”
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刘文静必定有辅助二郎夺储之意,而且二郎多次为刘文静恳切求情,更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没错,朕知道你刘文静心有不满,但作为臣子,你有点不满就发牢骚,还敢上奏,分明是想让满朝文武都认为朕处事不公,你因为这点小事就敢挑战朕的皇权,就说明你心中对朕不服,你只服秦王!久而久之,你终有一日会撺捣秦王谋反!现在对你宽容,日后必定生变!
(本章完)
&/art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