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四面楚歌说项羽,如今旧事话张总。
南下路线已破产,走头无路才回头。
上回说到张国焘南下受挫,下面我们来看看张国焘在川西还能干什么。
在一座喇嘛寺庙里,朱德的驻地。张国焘拜访朱德。
朱德从张国焘沮丧的表情就知道他有话要讲。朱德首先说话。
“国焘同志,你是从苏联归来的,我也是去过德国马克思故乡的人。我朱德选择了共产党,你也选择了共产党,我们是一路人。我们都是党的高级干部,要为党负责。恩来、博古他们在西北落稳了脚,形势不错,毛也多次来电报催促我们北上。只要你通电取消中央,率四方面军北上,大家都欢迎你的。不要犹豫了。”
张国焘吱唔的说了些不着边际的生活小事,对朱德提出的问题总是不表态。
龚惊生牵来两匹战马,是专为朱德总司令和康克清同志准备的。在那次张国焘中央成立大会后,朱德的战马被征用,朱德总司令和康克清同志都是徒步随军行动。可想而知,朱德在当时的处境是多么艰难。
龚惊生在外面与康克清说话,康克清正在熟悉战马的习性。张国焘看见这一幕,对朱德说:“老总,这两匹马还满意吧——”
“谢谢张主席了,部队正缺马匹,留下一匹就够了。”朱德提高嗓音说。
“都留下吧。今后有什么吩咐,你告诉龚惊生,我们会照顾老总的。”张国焘说完就要告别。朱德大声喊道:“克清——克清——。你过来,张主席就要走了。”
康克清骑马过来,下马,给张国焘敬礼,说:“谢谢张主席。”
张国焘从朱德那里回到驻地,一人在家里吸闷烟。他从苏联回国后,到鄂豫皖,到川陕,与中央红军会师,南下,这一幕幕不断闪现在眼前。现在呢,他的计划落空了,如今南下无望了,就连经营川西北也不可能,只有北上。他不愿下这个决心,因为一旦北上,四方面军的同志们就会对他的南下路线给予否定。
血淋林的事实已经给予张国焘的南下路线否定了。
刘伯承、徐向前不厌其烦地做陈昌浩的工作,因为做通了陈昌浩的工作,张国焘才会下决心。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耗在川西北,部队的给养越来越困难,如果再不做出决定,四方面军不是被国民党军队打垮,可能是被困死在贫瘠的高原上。
这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徐向前对龚惊生说:“你去告诉朱老总,就说贺龙、肖克就要和我们会师了。你去请老总到我这里来。”
龚惊生飞身上马疾驰到朱德驻地,非常兴奋的告诉朱德这一消息。
朱德高兴的说:“这下好办了。”
朱德、刘伯承先后来到徐向前驻地,他们商议,由朱德向贺龙、肖克、任弼时介绍情况,大家联合起来逼迫张国焘做出北上决定。
在贺龙和肖克的红二、六军团将要与四方面军会师时,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目的是很明显的,贺龙和肖克的红二、六军团成立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处于平级,这样一来,贺龙、肖克的部队就不受钳制,张国焘也不能吃掉红二、六军团。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军事家的思维,在这一段特殊的时期,在毛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毛在历次路线斗争中所表现出了的睿智,已经在共产党人心中确立了他的领袖地位。
龚惊生和保卫局的战士随朱德、刘伯承到贺、肖、任驻地,一场针对张国焘的斗争开始了。
朱德一再嘱咐贺龙、任弼时,对张国焘不能发火,因为朱德知道贺龙、任弼时的脾气。只要张国焘同意北上,大家就要搞好团结。共产党就剩下这点家底子了,无论如何要张国焘做出北上的决定。他们将斗争的方式定格为劝和拉,劝张国焘放弃南下路线,同意北上,劝张国焘通电取消自己的中央,服从北上的党中央;拉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北上。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耐心说服,张国焘终于同意北上,同意取消自己的中央。至此,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已经停留几个月。
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红二方面军一过草地,摆在两军面前的最大困难是粮食奇缺,比红军第一次过草地时艰难了许多。当然,这次过草地不用探路,再加上是干旱季节,行走起来方便多了。不用路标,你只要看见前面红军战士留下的一堆又一堆白骨,那就是方向。
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一过草地时,牺牲了几千战士,这些尸体如今只剩下堆堆白骨,这是烈士的英魂在为后来者昭示:踏着我们的足迹走吧,就从我们的尸骨旁走过去,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
进入草地不久,部队断粮了,战士们必须靠野菜、草根度日。干部的马匹越来越少,马肉只能解决一两天的食用。有的战士将烈士们留下的皮带和皮鞋从尸骨中拣起来,用火烧烤后煮食。他们在尸骨旁立正敬礼,埋好尸骨,喃喃的说:“同志,你的鞋和皮带我拿去吃了。如果我还活着,一定给你买最好的皮带和鞋给你捎去。保佑我们走出草地,早日到中央身边。”有的红军战士在草地里挖草根时,掏到了虫子、蚯蚓之类的活物,兴奋的大喊:“有肉了!打牙祭了!”于是放进嘴里品尝起来,那蚯蚓和虫子还在战士们嘴上蠕动。
一条皮带可以充饥两三天,一双皮鞋又是几天的口粮,吃了烈士的吃自己的,再加上蚯蚓、草根、树皮,他们虽然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但是,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茫茫草地,比第一次过草地时减少了许多伤亡。
苦尽甘来是说的那些受尽艰难困苦的人,他们终于迎来了希望。但是,我们却不能忘记,在看到希望的时候,越要慎重,希望才能向你微笑。
中国共产的红军,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刚强的革命意志,顽强的革命精神,向全国人民宣告,任何困难在红军面前都能克服。三大主力会师后,长征宣告结束了。但是,红四方面军的劫难并没有结束,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西路军在西征的道路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龚惊生受张国焘的指示,先期到中央驻地通报四方面军的情况,他向周恩来汇报工作时如释重负的说:“我总算完成了周副主席交给的任务,中央领导们总算安全的回家了。”
周恩来握着龚惊生的手说:“你是革命的功臣,保卫朱老总和中央领导的任务你完成得很出色。”周恩来继续说道:“但是,你还要为党完成另一项特殊任务。中央军委决定,你深入甘肃、宁夏了解情况,为宁夏战役搞好情报工作。你们特工组分成两队,文书金带一队,已经出发,你带一队这两天就去,行吧?”
“请周副主席放心,我服从中央命令。”
就在三大红军主力会师的这段时间,中共中央已经做出实施“宁夏战役”的决定。
龚惊生向周恩来建议,四方面军的特工全部派出去,西北情况复杂,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党组织在那里没有基础,特工先到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建立起情报网络。
周恩来给张国焘发去电报商量派遣特工的事,张国焘同意周恩来的安排,只是希望龚惊生能留在他身边。
周恩来回到驻地,正好毛、彭德怀、张闻天等在商量渡过黄河作战的具体事宜。周恩来和他们几位谈到张国焘希望留下龚惊生在身边的事。
毛说:“既然国焘同志要留他在身边,另外派一个去就行了。”
“主席啊,这次任务非同寻常。西北情况复杂,必须得二娃子去。文书金带另一个特工组已经出发,他俩都要去。”周恩来申辩道:“你们想啊,克农不可能去,汉年又去执行另一项任务了。龚惊生和文书金多年从事特工工作,两人武功高,经验丰富。他到西北去的作用会更大。”
张国焘非常清楚,周恩来不是固执己见的人,既然他坚持要龚惊生去,自己不好再坚持,于是同意了。
张国焘留龚惊生在自己身边,主要是为了得到生命保护。张国焘的心理非常复杂,他担心有人会暗害他,因为张国焘知道自己做的事太绝,得罪了很多人,就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里很多领导就对他的所作所为义愤填膺。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了,我们总希望黎明的到来,曙光在前头照耀,然而,东方的那一片云霞,遮蔽着那轮红日,久久的露不出笑脸。暴风雨没有停歇,日夜兼程的人们还在寻找新的归宿。红军西征,在河西走廊上演的悲剧,给许多共产党人投下了几十年挥之不去的阴影。就连徐向前元帅在病逝前上世纪90年代,还在为西路军的历史问题奔波,一再请求中共中央为西路军牺牲和失散的红军将士正名。在后人看来,1936年11月红军西征,是张国焘错误路线的继续,事实并不是这样,许多未解之谜还有待考证。
正是:刚见曙光人心畅,又来西征唱悲歌。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