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刀尖上的逆行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 再次审计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电话啦……”周浩明放下相机,掏出手机一看,是费正力打来的。

    “小周,你好,我是费正力,打扰你了。”电话那头过于正式的开场,让他有点不适。

    “你好,费科长。” 周浩明有种不祥的预感。

    “呵呵,我们就不客套了,小周啊,市局综合楼这两天审计,有几个问题需要你过来一下。”费正力的声音有些疲惫。

    没等周浩明回话,他接着补充道:“只是让你过来当面确认下去年工程资金支付情况,没别的事。”

    “张局已经跟你们郭主任说好了,你准备下,最好明天就能来。”

    周浩明想不通,去年工程上的事情已经交待的十分清楚了,为什么还要确认?“费科长,我经手的所有资料和凭证都交接给李姐了,再说法院不是也调查清楚了么?这事怎么还跟我有关系?”

    “唉,电话里说不清楚,你明天来就知道了。”费正力焦躁地挂了电话。

    京南市气象局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女子正坐在会议室,洁白的衬衣上别着一枝梅花胸针,冲天马尾一丝不乱,给人严谨利落的印象。

    “赵督查,他就是周浩明,去年的驻地代表。”费正力拉过周浩明,低头介绍着。

    中年女子没有抬头,看着手里的报表问道:“费科长,你这竣工结算书得重做,施工单位这么糊弄你们也不管吗?”

    费正力根本看不懂结算书,更别提问题在哪了,只好陪着笑说道:“赵督查,我们这个工程情况你也是知道的,都是门外汉在管理,加上人员变动频繁,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啊!”

    “你们没有项目管理岗位?还是没有编制?”中年女子有点奇怪,提高声音问道。

    项目管理是每个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建设的基本需求,即使土建项目很少的单位,业务项目每年也多少都会有的。

    工作多年的费正力能不明白吗?全是利益使然。

    市局每年都有项目下达,财政资金拨付的文件虽然白纸黑字,但那都是钱呀!就算是个傻子也能看出问题:为什么项目管理人员频繁变动?为什么没有懂土建的专业管理人员?

    中年女子皱眉翻看着文件,时不时摇着头,费正力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是恭敬地站在一旁。

    “你这项目问题太多,前面审计都没有发现吗?”中年女子仿佛在自言自语,声音小了许多。

    费正力也小声回道:“所有审计过的报告都在您这了,我也是刚接上几个月,不太清楚啊?”

    “清楚的都抓进去了吗?”中年女子有点生气,抬头叱责道。

    这突来的一声,吓的费正力一哆嗦,赶紧拉过周浩明说道:“他比我清楚。”

    “我也不清楚啊?”费正力这推手,让周浩明没转过弯来。

    “你就是去年驻工地的代表?”中年女子侧身问道。

    这是事实,周浩明只好如实回答:“是。”

    “好,你能看懂工程资料和预算结算吗?”对于这个才工作一年多的年轻人,女子好像并不太相信。

    “简单点的应该没问题。”周浩明认真地回答。

    费正力赶紧补充道:“他是京南科技大的双料博士,用了一年考上了注册造价师,当然能了。”

    说完,费正力搓了搓手,面露一丝笑容,仿佛自己得到了解脱。

    中年女子没有回话,但从她注视周浩明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多了几分惊愕和好奇。参加过全国注册造价师考试的人都知道,通过这个考试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何况他只用了一年。

    中年女子名叫赵雅菲,国家监察部派驻天泽省项目督查组成员,负责气象、地震、粮食、体育、工信委的重大项目审计和检查。(2018年3月23日,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揭牌,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

    赵雅菲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2010年考取监察部派驻机构,于2014年考取注册造价师,考试周期比周浩明多了两年。

    “你看下去年工程结算单,和你当驻地代表时有什么不同吗?”赵雅菲收回目光,递给周浩明一叠文件。

    在审查工程过程中,赵雅菲就对周浩明印象深刻,不仅是他将领导全部送进了监狱,更是佩服他能顶住巨大压力顽强生存,今天他又给了自己一个意外:如此年轻。

    赵雅菲对这个小伙子有了些许好感。

    话说韩刚也在琢磨,当初市局智能楼宇系统是他经手招标,下个月开工,这次大楼审计会不会查到这上面让他多少有点担忧。

    就在周浩明辞职的那段时间,张得全为了甩掉这个包袱,垫资580万将大楼门窗安装完毕,编制了土建工程竣工结算书,要求市局尽快结算工程款。

    这个工程让张得全损失不小,垫资1800多万至今没有收回,他多次前往市局和省局要求按合同支付工程款,但都以没钱拖延,资金流断裂不说,每日还要支付部分借款利息,让他苦不堪言。

    最终,张得全不得不撕破脸皮,将建设单位京南市气象局告上法院。

    为了平息争端,省局局务会研究决定,由计财处牵头尽快支付,可是哪来的钱呢?

    只好用创收资金进行垫支,市局支付后不足部分由省局分摊。

    下半年,土建部分问题还没解决,大楼申报的业务建设项目却下达了,综合楼气象预报预警智能系统建设项目620万,由中国气象局预报和网络司下达。

    可见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是多么混乱。

    韩刚由于编制综合楼智能系统标书去过两次工地,也听到些关于周浩明的传言,由于工程停工,工人们骂声一片,特别是那些因此拿不到工钱的更是对周浩明恨之入骨。

    当时韩刚想不通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会这么做,不但自毁前程还背负骂名,现在思量下他的做法好像有点道理。

    韩刚拿出手机,拨通郭建峰的电话:“郭主任,小周到市局参加综合楼审计这事你知道吧?”

    韩刚没事很少给郭建峰打电话,这让他有点意外:“我知道,怎么?”

    “听说这次是国务院下派的督查组审计,我有点担心大楼那600多万的项目。”

    郭建峰沉默了一会:“那个项目不是你经手的吗?有什么问题?”

    韩刚被这个反问噎住了,当时的确是韩刚编制的标书,可指定中标人的却是郭建峰,只不过没留下书面证据,抓不住他的把柄。

    “没问题,我想多了,不好意思,打扰了。”韩刚挂了电话,心中一万匹草马奔腾。

    韩刚这会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如果查出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这锅他背定了,因为郭建峰一口咬定不知道,是没有办法的。

    没有凭据的事,自己怎么就这么糊涂……韩刚使劲砸着自己的脑袋。

    “呀?韩科长这是哪根经抽着了?使这么大劲?”陈东升下楼,正好看见。

    韩刚苦笑下:“对,抽了,不止一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