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去一趟非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二 自立门户 (1)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david已经走了,我们的巴士还没有开。

    我电话里和戴力说已经在巴士上了,行李很多行动不便,让他早点去车站等我。手机里传来戴力哈哈哈的笑声,问我感觉如何。我说感觉非常“好”,随即挂了电话。

    这样子的“猪笼车”我以前坐过几回,戴力也坐过。这是最为便宜的出行方式。我正要把行李箱带到车厢里面去,司机宁是不肯,说这么大的行李箱占用的位置都可以蹲一个人了,坚持要把我的行李箱绑到车顶上去。我抬头一看,车顶上已经“五花大绑”地绑了五六麻袋木炭,以及大大小小各色的塑料袋子,里面不知装了些什么东西,车顶上还剩下一个小小的空隙来塞我的箱子。我和司机强调说箱子里有易碎物品,不能绑在车顶上。司机要我多付半个人的车票才肯答应把箱子拿进车厢来,我只能又掏出三百奈拉的纸币。

    谈妥之后,我提着行李箱挑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车厢里的座椅已经被改装成长凳式的没有靠背的座位,原本的两人座现在挤了三四个人。幸好坐在窗边可以贴着窗口透透气,要是坐在中央,几个小时下来非要熏的晕厥过去了。

    我们的巴士一驶进拥挤不堪的车站,我就在大门口看到了戴力。一张黄色的脸孔混在一群黑色脸孔里是很容易识别的。和戴力汇合,说说笑笑,路上的疲惫已经消了大半。戴力看上去精神很好,虽然又黑了不少,手臂上的颜色基本要与黑人接近了。

    回到了住处,戴力很详细地给我看了客户明细以及发货清单。我问上次偷东西的黑人john现在表现如何,还能不能用了,如果本性不改最好换掉。戴力似乎没有在意我说的话,又拿过来一张黑工名单,包括john在内,一共有十二名员工,其中的四个是销售员。说到这儿,戴力似要邀功一般,兴奋地说:“这也是我最近想出来的,招聘当地人去拉销售。那些小的店面,每个月走的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如果有一百家这样的店,量也不少了。这四个销售员主要是跑这一类的客户群,我们出面还不一定能办好的事,他们出面就能办好。记得以前在蔡明利那儿,那么多的烂账,我们死缠烂打地跑去店里找老板,他们就是不肯付钱。有一小部分是真的没钱,有一大部分是有钱装没钱,就看你是个中国人,人家故意耍无赖的。你能拿他们怎么办!现在让当地人去治当地人,反正款催不回来,他们就没的提成拿,他们也着急。”

    一个黑人司机走进来,戴力让他去买的两份烤鸡送到了桌上,只见戴力拿起一只鸡腿就大口地啃。“米饭呢?”我问。戴力含着满嘴的肉,说:“街口小摊里买的烤肉,没有米饭。要吃米饭只能去远一点的餐厅里买,他们的五色米饭你也吃不惯的。我都好多天没吃米饭了,多吃点肉,饿不死的。”我拿起一块胸前肉,刚烤好的肉香气扑鼻。心想,可怜的戴力每天都吃这些,怎么受得了呢!在石矿里,我们有杨大姐,所以在饮食上与国内无异。

    门口有停车的声音,又走进来一个高个子黑人,穿一件花格子的衬衫,由于是背着阳光,一点看不清他的脸。戴力放下手里的鸡肉,示意他坐下,对黑人说:“john,货款全部收回了吧?”我一看,有点眼熟。不就是john了嘛!虽然只见过一面,还是认了出来。

    john从裤兜里掏出厚厚一叠纸币,外面包裹的几张纸币已经被他的汗液浸湿了,他小心的摊开,拿给戴力。戴力细细一数,转头对他说:“欠我们的钱全部收回了,干的很好!”john站起来,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顿时松了一口气,笑着向我打招呼。戴力拿了一块烤肉给他,说:“他也是你的老板,jack,以后jack吩咐的事情,你也要照办。”john点点头,又向我投来笑意,拿着肉边吃边往外走了。

    我一看戴力似乎对john很是器重,就不解地问:“一个背叛过你的人,还可以继续重用吗?”戴力很是不屑地笑了,笑得很夸张,仿佛是我在说一个笑话,他说:“受不了你这副文绉绉的样子,说的话也是一点都不接地气。从人性上说,哪里有人是绝对忠诚的。不要说黑人了,黄种人,白种人,都一样的,只要不给他们偷盗作恶的机会,加以规范管理,每个人都是正人君子。但是你要是拿一只香喷喷的烤鸭放在一个快要饿死的乞丐边上,是个人都会去偷吃的。我现在一笔笔发货记录记得很清楚,他们没有漏洞吞钱的,而且每一笔货款收回之后,月底就给他们结算提成,这也是个使他们正直向上的诱惑之一。你说呢?”

    戴力也有了一套属于他的生意经了,说得头头是道。当初这个项目是由我一手创办的,是我起的头,后面的经营却全靠戴力。能有今天的成绩,完全离不开戴力的苦心经营。他的言语里表现出来的那一种突生的又非常强大的自我存在感,是以前所没有的。在以前,我一直扮演的是领导者,而他是拥护者。现在的角色转变确实让我有点不适应。

    这些话我只放在心里。明面上,我们还是好兄弟,合作伙伴,是同一条船上的两个人。

    客户多了,订单量也很稳定。我们开始从国内直接发集装箱到尼日利亚。以前不敢直接发集装箱,主要是客户的产品不统一,数量也不稳定,怕发过来滞销。当然还有资金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了。

    戴力对于在尼日利亚发展的信心比我还要大。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客户那里结账,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大客户,我和戴力也相当的重视,每次去,还会先去中国超市买点中国茶叶捎上。几盒廉价的茶叶换回一张上万美金的纯利润的支票,没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事了。带去的茶叶,客户会端在手里仔细地看,然后问我们这茶叶的功效。幸好那客户看不懂茶叶盒子上的中文,更不懂中国茶叶的行情,我才可以一口气说出一连串的高雅的茶文化的辞藻。不过我事后一想,就算他们看得懂中文,也了解中国茶叶行情,知道了那几盒茶叶的总价也不过一两千奈拉,那又如何呢?文化是无价的。我还是应该理直气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