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了一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放着三个信封,信封里一个是三万奈拉,一个是两万奈拉,一个是一万奈拉。刘老板一早秘密地把我叫到他房间,交给我这些钱。
车子停下,hse说我们到了移民局了。david下车在附近的一棵大树下等我们,我和hse一起走进去。走进低矮的院门,里面有一排深红色的平房,很突兀的颜色,很简陋的建筑。我随着hse来到入口处,一个穿着一步裙,身形显s型的黑人姑娘让我们在一本脏兮兮的册子上写下我们的信息。写好信息,我们朝里走,来到另一扇门的入口,在入口处的墙面上有一张很大的照片,裱在金黄色的框架里。照片中央站着的是古德勒克·乔纳森,刚刚出任尼日利亚的代理总统。后边站着的应该就是移民局局长了。
到了屋里,一个又高又瘦的年轻人正低头玩着手机。他懒洋洋地从黑皮沙发上站起来,同我们握手。hse亲切地称呼他“oga,oga”。oga在他们的语言里是老板,老大的意思。hse随即向我介绍说,这就是洛克贾移民局的局长。hse又对那高个子黑人介绍说,我是新来的外事经理。我朝那黑人仔细端详一番,他就是门口墙上照片里和现任代理总统合影的那个人。他的脸颊有着极深的轮廓,高高的鼻梁,一双眼睛并不像一般黑人那样空洞无味、直白简单。他眼里有一些深邃的意味深长的东西,很有英国贵族的绅士气派。我和hse分开坐在他的两侧,天南地北的聊了起来。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从中学开始就在英国留学。他父亲常年居住在首都阿布贾,是财政部的一名要员。毕业后,他原本想留在英国发展,可父母一再坚持让他回来。言辞之间,他很不满意回到这个贫穷的国家。他说他是半个英国人,留在英国的话,他会有更好的发展。他对这个父母为他安排好的职位——洛克贾移民局局长,很不放在眼里。
hse很健谈,一直都是他在引导话题。有好几次,我在一旁插不上话,只能听着他们娓娓而谈。临走时,我拿出最鼓的那一个信封,双手交到移民局局长的手里。他从容淡定地双手接过,放到茶几下的抽屉里,然后起身和我们握手告别。
顶着烈日,我们回到了车里。hse早上擦得锃亮的皮鞋此时沾染了一层灰。hse对david说下一个地方去矿务局。hse侧过头向我解释道:“我们今天依次去的三个地方,刚好是按照重要性的大小来排列的。移民局对我们来说,是第一位的。下面就是矿务局了。”我很想仔细询问为何要如此排序,hse接连不断的电话让我止住了。他似乎很忙,时不时有电话打来。除了协助处理石矿外事,他肯定还有别的活在干。他在电话里说得很隐晦,该是不想让我知道。
移民局和矿务局挨得很近,车子开了十多分钟就到了。矿务局比移民局还要简陋,一个二层的小高楼,二楼走廊上围着铁栏杆,墙面油漆脱落,破败不堪。我们径自上了二楼,hse带头走进一间办公。屋顶正中央有一把吊扇,缓慢地旋转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吊扇转一圈,时间就往前走一步。吊扇转的太慢,时间也停住不动了。烈日炙烤着这一片幅员辽阔的非洲大陆,里面的人也被烤的慵懒散漫,时不时想打个盹儿,做一场梦。这一点慵懒,中国人永远学不会。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这些标记就是中国人的胎记,从出生就有的。
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前后放着两套办公桌椅,外面的那一套十分狭小,坐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头上戴着像康师傅方便面一样的假发,应该是秘书助理之类的职位。那姑娘趴在桌子上睡觉,我们的脚步声也没能吵醒她。我一看手表,早上十点半。里面的办公桌比较大气,然而还是过时了的。椅子上坐了一个大腹便便的黑人,正在看当地的报纸。办公桌上有一叠文件,两叠报纸。hse一边走,一边和我轻声说,这就是矿务局局长。他看我们走过来,站起来和我们一一握手。他实在是太胖了,站起,坐下,似乎都要费很大的劲儿。还是hse牵引着话题。当他俩一起问我,什么时候让他们尝尝中国菜时,我微笑着说,随时欢迎去我们石矿,我们有专门的中国厨师。他问我们石矿的生意如何,我和虎对视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生意不好。我这时候从公文包里掏出那一个较鼓的信封,双手递到他手里。他看了我一眼,便接下了,放到上衣的口袋里。后面又拉扯了一些别的话题,我们起身和他握手,就出来了。走到门口,那黑人助理睁着一双空洞无辜的大眼睛,目送我们下楼梯。
离开矿务局,时间已经十一点多了。hse建议上午去爆破局,因为他们下午开始上班的时间很晚。我们中午这一两个钟头就没处去了。司机对洛克贾的道路非常熟悉,拐了几个弯,就到爆破局门口了。这儿比矿务局还要寒酸,好在我已经去过移民局和爆破局了,也并不那么大惊小怪了。我们都有些饿了,就想着赶紧把事情办好,好去找点吃的。爆破局局长是个瘦小的黑人,在有些职位的人当中,很难看到这样精瘦精瘦的黑人。我们进去后,稍微敷衍了几句,就想离开。反倒是爆破局局长异常热情,拉着我们一直闲聊。聊了有十多分钟,我掏出最后一个信任,交到他手里,便抽身走了。他送我们到门口才回去。我说他是一个少见的热情好客的尼日利亚人。hse却说,爆破局捞钱的地方太少了,见我们来送钱,自然是百般客气。我默然,想必尼日利亚人肯定比一个中国人更加了解尼日利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