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年,王莽改元天凤元年,又启动了第二轮官制改革。这次他把爵位和官职结合起来:以公爵出任州牧,侯爵出任卒正,伯爵出任连率,子爵出任属令,男爵出任属长,无爵者出任尹。卒正、连率相当于之前的太守,属令、属长相当于之前的都尉;将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拆分为六郡,称为六尉;将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六郡,称为六队,各置大夫、属正等等。
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地名也开始频繁更改,最多的时候,一个郡的名字改了五次,最后又改回原名。
一个好消息是,挛鞮知单于死了,挛鞮咸继承了单于之位,上书请求和亲。这下王莽傻眼了,只好又使用金元外交,派使者贿赂挛鞮咸,诈称将送挛鞮登回去,并要求遣返叛逃的陈良、终带等人。挛鞮咸不知有诈,乖乖地交出了叛将,押送长安。王莽把他们点了天灯,以儆效尤。
正赶上边境闹饥荒,官员报告说士卒劳苦,边郡无法保障供应,建议趁此机会罢兵休战。但校尉韩威说出了豪言壮语:“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虱。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赍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这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最早出处。王莽很赞赏韩威的勇气,然而形势不利,最终还是选择召回军队。
可是纸里包不住火,挛鞮咸最终还是知道自己的儿子被杀了,发兵寇边,王莽无奈再度征发兵役。反复折腾之下,大批边民流亡到内郡,他们无依无靠,只能卖身为奴,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天凤二年(公元15年),挛鞮咸没占到便宜,选择和亲,并请求归还挛鞮登的尸体。王莽怕挛鞮咸为难使者,趁机把锅甩到之前建议诛杀挛鞮登的陈钦身上。陈钦叹道:“这是要用我的头安抚匈奴啊!”他只好在悲愤中自杀。
王莽选了个能言善辩的人为大使,可巧这人姓王,名也叫咸,命中注定要走这一趟。王莽的条件是很苛刻的,要求将死去的挛鞮知鞭尸,勒令匈奴部队撤回漠北,赔偿马一万匹、牛三万头、羊十万头,之前所掳走的边民全部归还。王咸倒是不辱使命,当面谴责挛鞮咸的罪过,一番舌战,驳得挛鞮咸哑口无言,遵命照办。
匈奴的战事告一段落,王莽却根本闲不下来。由于要根据六经改订官名、地名、礼制、音律,三公九卿从早到晚,引经据典,唾沫横飞,根本无暇顾及行政事务。地方机构缺编严重,却没有时间提拔任用,很多官员都是身兼数职,行政效率可想而知。王莽为防止大权旁落,经常宵衣旰食,实在忙不过来,便起用了他以前深恶痛绝的宦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尚书们被架空,干脆消极怠工,奏章连年积压,形成恶性循环。
天凤三年(公元16年),王莽重新制定了俸禄制度,算是为官制改革画上了句号。俸禄标准基本参照西汉制度,差别不大,但是新增了随自然灾害减俸的规定。因为朝廷不可能具体掌握每一地的灾害情况,只好把自由裁量权交给方面大员。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一刀切好办,自由裁量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前程也捏在人家手里,很多基层官吏一年到头,根本拿不到多少工资,只好贪污受贿刮地皮。
王莽在百忙之中还不忘关心人体生理解剖学。之前翟义的余党王孙庆落网,王莽命令太医、尚方和熟练的屠户通力合作,把王孙庆开膛破肚,丈量五脏六腑,还用竹丝导入血管,研究脉络走向。我们可以骄傲的宣布,中国的解剖学领先西方至少一千年。
狂妄自大的外交政策终于引发了灾难性后果。西域诸国王被降为侯,心里憋了一肚子火,袭杀了西域都护但钦。王莽不思安抚,反而火上浇油,命令五威将王骏、新任都护李崇等领兵前往,炫耀武力。焉耆国诈降,伏击杀死了王骏、李崇,汉军余部被迫退入玉门关。西域从此与中原断绝。
刘秀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虽然现在政治混乱,官场黑暗,但做官还是比平民百姓强,毕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况且太学也扩招了,太学生就在天子脚下,是国家的储备人才,自然获得征辟的机会就多,不失为一种捷径。虑及于此,刘秀通过在郡里的关系,拿到推荐资格,然后收拾行装,拜别父老,前往长安求学去了。
一路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长安已到眼前。此时正是农历七月,末伏,天气炎热。刘秀擦着额头的汗水,走到长安东南的霸城门时,突然听到一阵骚动,城楼上冒起黑烟,不一会儿大火烧了起来,守城士兵急忙赶来救火。刘秀苦笑着,心想刚到长安就这么晦气,便逢人问路,往太学方向走去。
太学正门大开,刘秀说明来意,一位官吏接见了他。官吏简单询问几句,登记姓名,告诉他可以住在太学,但是住宿费和生活费自理。
刘秀在太学结识了不少同学,有邓禹、庄光、强华、韩子。
邓禹是班上的明星人物,他年轻帅气,聪明机智,从小号称神童,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刘秀上去一问才知道,原来邓禹也是新野人,可能新野邓氏是个大家族,支庶众多,在南阳时竟然未曾见过。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刘秀喜出望外,从此与邓禹亲近。不过邓禹家境富足,不愁吃穿住用。毕竟消费能力不一样,他们不大可能天天厮混在一起。
庄光是班里的另类,他是会稽余姚人,有着江东的优雅和傲气。他本无意于功名,但是家里希望他光耀门楣,因此也被送入太学。他脾气有些古怪,经常作惊人之语,同学们有喜爱他的,也有讨厌他的。刘秀性格随和,经常和他谈笑风生。
强华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谶纬,这门学问在当时非常流行,始作俑者正是王莽,他就是以谶纬配合权术,一步步登上大位的。虽然在始建国二年,王莽不胜其烦,下令非五威将帅,其他人不得妄言谶纬,但是人们仍然私下谈论。
韩子家境与刘秀相仿,又跟刘秀睡一张床,所以经常同行。由于太学的费用较高,不得不动用经济头脑,挣点外快。他们一起商量,凑钱买了头驴,然后租给别人,如果当时有天使投资的话,刘秀将成为共享单驴创始人。
西汉时的太学注重培养专通一经的人才,学生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刘秀选了《尚书》,因为这是记载上古典章制度、政令文告的重要书籍,对于治国理政大有裨益。当时太学中研究《尚书》的著名博士叫许子威,刘秀拜他为授业恩师。
邓禹也选了《尚书》,庄光选了《诗经》,强华选了《周易》,韩子选了《春秋》。
刘秀和邓禹一起听许先生抑扬顿挫、之乎者也。第一章是《尧典》, 讲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时,许先生停顿了一下,说道:“羲和乃是帝尧所设,主管天文四时。而农事最重视四时,所以本朝改大司农为羲和,也是经中之义。”
是的,王莽即位的第一年,就依据古书改了一大堆官名。而《尧典》的主要内容是尧在询问管理四方的四岳,谁能接我的班呢?四岳分别推举了丹朱、共工、鲧、舜,尧在反复考验以后,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这是王莽代汉的理论依据,是《尚书》活的灵魂。
老师都这样划重点了,学生们都心领神会,抓紧记下笔记,重点背诵理解。
刘秀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在读书之余,也经常呼朋引伴,斗鸡走狗,这是大哥刘縯带他上的道。
有一次,刘秀和几位好友一起逛街,突然一阵喧哗,人群闪开了一条道路。一列长长的队伍鸣锣开道,浩浩荡荡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二百鲜衣怒马的骑士,接着是五百多执戟的士兵,雄赳赳气昂昂,簇拥着一名大员,高车驷马,蔚为壮观。
原来是京城的执金吾,如今叫奋武将军出行了。执金吾担负京城内的巡察﹑禁暴﹑督奸等任务,位高权重,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
刘秀见到如此盛况,不由得羡慕起来,想起自己为了阴丽华,才来长安寻个出路。一时间百感交集,他脱口而出:“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一旁的邓禹吃了一惊,想不到这个平时蔫蔫的同伴,说出了这样的大话。
想当年刘邦看到秦始皇出行的仪仗,叹道“大丈夫当如此也”!那么刘秀为什么就没有机会看到王莽的仪仗呢?因为我们的王皇帝对安全保卫工作非常重视,每次出行,都要事先派出警卫部队,在城中大肆清场,称为“横搜”,普通人根本难得一见。假如他真的看到了王莽的仪仗,又会说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