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莽与刘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5从假皇帝到真皇帝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元始四年,王莽的头衔又变长了,大臣们选取伊尹的官职“阿衡”、周公的官职“太宰”,发明出“宰衡”这个新称呼。王莽新配了一方大印,上面刻着“宰衡太傅大司马印”,字数都和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样了。

    既然做了伊尹周公,就要担负起制礼作乐的重任。王莽奏请恢复上古的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们建起上广厦万间,在五经以外加入失传已久的《乐经》,六经博士增加至三十人;广征天下学有专长者,包括古文经学、天文、图谶、音律、月令、兵法等,前后多达数千人。太学规模因此大为扩充,引出后面的一段故事来。

    这一年刘縯二十岁,已经成年了。刘良这个叔父自然要担起父亲的责任,为其操持冠礼,因刘縯是长房长子,赐字伯升,并嘱咐他早日成家立业。

    刘良自己也有三个儿子,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够他喝一壶了。他安排刘縯等几个年长的子女返回老家务农,顺便解决终身大事。刘秀刚刚十岁,天资聪明,就送他到沛郡的“学”里去读书。

    元始五年正月,在新建成的明堂中,举行了合祭列祖列宗的仪式,有诸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其余宗室九百多人出席,规模空前。祭毕,各有赏赐,加封汉宣帝一脉子孙三十六人为列侯。

    王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再次感动了天下人。自从去年以来,因为王莽拒绝增加封邑,官员百姓上书反复劝说者已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这是班固同志从官方记录中一条一条地汇总起来的。于是公卿百官合计九百零二人,联名启奏,请求为王莽加九锡。九锡是周礼中的赐给重臣的九种仪仗,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悬(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卫士)、斧钺、弓矢、秬鬯(香酒)。这些东西以前只听过没见过,而从王莽开始,成为历代权臣的标配。

    这是王莽从道德完人向乱臣贼子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如果真是忠臣,怎么会僭用皇帝仪仗呢?抛开封建正统观念来说,老百姓根本不关心谁当皇帝,只要自己能过上好日子就行。他们衷心希望能在王莽的领导下,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然,王莽也自认为有这个能力,今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为了表明自己有这个能力,一方面,他派遣使者巡视各地,传来的都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神州大地处处“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之制,犯者象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安汉公的领导下,市场交易公平,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道德水平突破天际,男女关系非常纯洁。

    另一方面,他让中朗将平宪,以大量金钱引诱塞外的羌人内附,然后由平宪上奏:“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仁义,天下太平,羌人部落衷心拥护,愿意归附朝廷。”王政君问王莽的意见,王莽说:“太皇太后称制以来,恩泽所至,海外各国,无不慕义来归。现有西方酋长纳地称臣,即使唐尧再世,也无以复加。我天朝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却没有西海郡,请将所献之地划为西海郡。”意在努力塑造四海升平、万国来朝的假象。

    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尬吹的目的就在于舆论造势。

    年底,小透明汉平帝突然病重,王莽恪守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便效仿周公,来到祭天之所祷告,表示愿意替皇帝受过。但是汉平帝福薄命浅,还是驾崩了。后来传说是王莽毒死了他,不过通过分析当时的形势,汉平帝并没有子嗣,再选外藩入继很容易节外生枝。王莽担心再次出现汉哀帝那样的强势人物,威胁自己的地位,便奏请迎立只有两岁的宗室刘婴。其实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一做法也不可厚非,因为改革必须集权,否则将无法推行。

    有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官员上奏,说武功县挖井的时候,挖出了一块白石,上面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群臣禀报太皇太后,这位刘家的媳妇,当即反对:“你们骗鬼呢?绝对不行!”

    太保王舜(王莽的堂弟)劝说太皇太后:“事已至此,无可奈何。王莽并非有非分之想,只是代皇帝摄政,镇抚天下罢了。”太皇太后勉强答应,让群臣议论相关礼仪制度。

    大臣们拿出看家本领,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充分论证了王莽摄政的合法性,奏请王莽依周公故事,代天子居摄,出入称警跸,臣民称臣妾,皆如天子之制。祭祀宗庙时称为“假皇帝”,号令臣民时称为“摄皇帝”,自称“予”,法令叫“制”,有些遮遮掩掩的意味。

    次年,王莽改元居摄,主持了祭祀上帝和大射之礼,并立刘婴为太子,有模有样地做起了“假皇帝”。安众侯刘崇首先站出来说不,他跟国相张绍商议:“王莽专制朝廷,早晚要取代刘氏。天下宗室敢怒不敢言,真是奇耻大辱,我愿为天下先!”遂率领宾客一百多人进攻宛城,这简直是以卵击石,很快兵败身死。然而精神可嘉,他打响了刘姓宗室武装反抗的第一枪。说起来,安众侯一脉也是长沙王的支系,与舂陵侯一脉是近亲。

    有狮子就有苍蝇,刘崇的族叔刘嘉、张绍的堂弟张竦为求自保,低三下四地诣阙请罪,王莽饶恕了他们。张竦还写了一封肉麻的奏书,大意如下:

    “建平、元寿年间,皇统几乎断绝,幸亏陛下(王莽)圣德,才得以延续。陛下分封先帝宗室,存亡继绝,数以百计,又建辟雍、明堂,天下无不赞叹。而安众侯刘崇独怀狂悖,大逆不道,死有余辜。听说古时候消灭叛逆之国,还要毁掉他们的宫室,辟成污水池,即使生出野菜,也无人肯吃。我们对刘崇所为愤愤不平,愿意带着父子兄弟赶赴南阳,将其宫室毁作污水池,以儆效尤。”

    王莽高兴得不得了,准其所奏,封刘嘉和张竦为侯。长安百姓编起了段子,都说“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拍得好。

    刘良接到王莽做“假皇帝”的诏书后,气得拍案而起,但是随即冷静下来,想自己一个小小县令又能做些什么呢?他长叹一声,很不情愿地草拟着给“摄皇帝”的贺表。

    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进行了货币改革,开创性地发行了分值信用货币:大钱,值五十个五铢钱;契刀,值五百个五铢钱;错刀,值五千个五铢钱。其实说开创也并不确切,因为在汉武帝时期,为了筹集经费,发行过鹿皮币和白金币,不过几年后就废除了。信用货币现在通行世界,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既有掠夺民财之嫌,也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当时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文盲,数数还可以,让他们计算面值实在是强人所难。

    王莽之所以大费周章,屡改币制,除了沉迷复古以外,恐怕也是出于和汉武帝同样的目的。随着自耕农的破产,国家税源萎缩,而王莽要办大事,处处都得用钱。兑换回收贵金属,是解决财政危机的一种手段。

    这一年,刘縯二十三岁了,按照汉朝的制度,该服戍边三日的兵役了。他这样的官宦子弟一般是不愿意去的,可以缴纳更赋代役。刘縯就需缴纳三百钱,合六个大钱。

    还有一种兵役是在本郡服役,即郡国兵,也称奔命兵,根据地区和兵种的不同,分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等。他们每年秋季都要在郡长官的领导下,进行军事训练,考核武艺战阵,称为“都试”。

    东郡的演习却闹出了大乱子。东郡太守翟义是成帝时的丞相翟方进之子,世受皇恩,不满王莽专权。他趁着组织演习的机会,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传檄郡县,说王莽毒杀平帝,阴谋篡位,号召天下共讨之。

    一时人心动荡,纷纷响应,聚起十余万众,惊得王莽食不知味寝不能安。甚至他抱着小刘婴在宗庙中日夜祷告,派使者发布文书,宣称自己迟早还政于刘氏;同时以数路大军扼守关隘,四面围攻,翟义孤军作战,抵挡不住,三个月就被镇压下去了。

    居摄三年(公元8年),王莽已经稳稳掌控了局势,已经没有人能阻止他了。各地官员适时献来了祥瑞,齐郡出新井,巴郡出石牛,扶风生雍石,上天也支持王莽上位。

    王莽试探着上奏太皇太后,把这些祥瑞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遍:七月中,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使告诉他摄皇帝当为真皇帝,要是不信,可以去看看辖区里是不是凭空出现一口新井;亭长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果然有一口新井,深达百尺。十一月以来,巴郡的石牛、扶风的雍石被送至未央宫前殿,王莽、王舜亲自查看,突然大风骤起,烟尘弥漫;等风停了以后,发现一封帛书,上面写着“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

    他又旧事重提,说汉哀帝建平二年曾改年号为太初元将元年,所谓“元将元年”,就是有大将居摄改元之意。如今这些祥瑞,暗合是周公居摄称王的典故。他奏请祭祀宗庙、服事太皇太后时仍称“假皇帝”,号令臣民不再用“摄”,直称“皇帝”。此举几乎是昭告天下:你们赶紧劝进!

    王莽之心,路人皆知。于是一个游学长安,能说会道,名叫哀章的人出现了。他在某日黄昏,穿着云冠道袍,一副方士的打扮,神秘兮兮地来到汉高祖的祭庙前。

    他捧着一个金光灿灿的小柜子,好像装着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哀章在祭庙官员面前展示柜子里的物件,一件是《赤帝行玺邦传予黄帝金策书》,书上写着王莽当为真天子;另一件是《天帝行玺金匮图》,图上画着十一个人,其中八个是王莽的亲信,还有一个是自己,又杜撰了王兴、王盛二人,寓意“王氏兴盛”,讨个口彩。

    不得不说哀章深谙大众传播学,图文并茂,有理有据,炒作非常成功。王莽前往祭庙拜受金匮,表示接受上帝的安排,与汉高祖他老人家进行了隆重的交接工作,并回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如梦方醒,这个她最信任的大侄子,要自己当家作主了。当时传国玉玺还在她手中,王莽派王舜前去索要,王政君破口大骂:“你们父子深受皇恩,累世公卿,不思为报,反而夺人国家,无情无义。你们这么做,真是猪狗不如!他王莽既然做了新皇帝,自己刻玉玺就是了,何必要这个亡国之玺?我不过是刘家的老寡妇,活不了几天了,宁可跟玉玺同归于尽,也不会给你们。”

    王舜陪她哭了一会儿,说:“臣也无话可说,但王莽一定要得到玉玺,还能不给他吗?” 王政君又心软了,怕王莽为难王舜,抬手把玉玺往地下一摔:“我老了,无所谓了,你们兄弟就等着灭族吧!”传说玉玺因此崩了一角,王莽用黄金镶上,到了三国时代,又害死了两个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王莽驾临未央宫前殿,发布即位诏书:“我何德何能,不过是黄帝的后裔,虞舜的子孙,太皇太后的晚辈。上帝降下策书,要把臣民托付给我,汉高祖顺应天命,也要传国于我。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但是天命难违。我不得不做真皇帝,改国号为新,改年号为始建国元年,以十二月为正月,衣服尚黄,牺牲用白。”他其实还是有些心虚,不敢戴十二旒的皇冠,只敢戴九旒的王冠。

    诏书颁行天下,刘良铁青着脸,他知道另一只靴子迟早要落下来,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戏剧化。他喃喃地说:“完了,汉家江山真的完了!”别人倒无所谓,刘良作为汉室宗亲,当然不愿出仕新朝,而且搞不好会有性命之忧。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弃官回乡,也不等朝廷回复,挂印而去。

    无官一身轻。刘良拜别了县丞、县尉,带着家人,取官道大路,朝西南方向,昼行夜宿,往荆州南阳郡蔡阳县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