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艰苦的初中生活,也不乏痛苦和甜美的回忆
艰苦的生活,贫乏的时代,对人的成长却是一种天然的磨炼。阿良有幸从这个时代走了过来,也体味了期间的酸甜苦辣。他每每回忆起来都历历在目,刻骨铭心。在上世纪80年代整体贫穷的时代背景下,也有许多让他难以忘怀的情感和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期间的经历让阿良明白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的含义:其实就是一个体质不断发展,认知不断提升,视界不断扩大,评判能力不断提高的综合过程,期间有生理的变化也有心理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环境的不断变迁,社会地位的不断改变,以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个人奋斗和物是人非的流年演变。
阿良曾经背过一首诗,这样写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逝者如斯夫啊,常常不舍昼夜。而多年以后,当你再回首自己的过往,你才发现,繁华过后,只留下物是人非。而有时你更会发现,物也非那物,人也非那人了。许多时候,人生其实是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世间最无情的就是时间啊,它可以摧毁一切美好和繁华。天道好轮回,苍天从不饶过谁。时间面前大家才真的一律平等。而人们能把握的就是年轻时创造回忆的素材,而年长时回味这些素材。
阿良经过初二的发奋,到了初三,俨然已是年级里的好学生,老师眼里的好苗子,在学校整个初三年级都大名鼎鼎。记得初三时阿良被分在三班。当时学校里初三有三个应届生班级,一个补习班,共四个班级,每班靠近60多人。班级里可以说人满为患,座位排的很紧。也是从初三开始,阿良发现同学们的人生观开始了分化,都在具体学习中体现了他们对今后自己人生道路的朦胧的选择。认真学习的同学,每天都认认真真,读经背史,钻研习题,准备着参加中考,好将来榜上有名,改写自己的农业农村等那时的非城市户口,由农门踏入公门,来个华丽丽的转变。将来可以找工作,分配房子,吃低价供应粮。不要说当时我们眼光浅,但这个目标确实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谓是千军万马过木桥了。尤其复读的那些学生,有的为了考上中专,真的经过了8年抗战啊!其中就有一位是阿良的同乡同学,但这并不丢人。还有就是那些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知道自己考学无望了,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开始结交各路朋友和同学,有着相同趣味的同学建立的小团体开始出现了。实际上后来阿良回老家去也听说的,念书的基本就是按着流程走了,不念书的一部分进城务工了,都是同学互相拉扯,一部分回家务农了,还有不上正轨的,误入歧途的,无不是与当时自己的人生观的选择有关。而阿良当时脑袋里唯一的一个念头就是上高中考大学。在他眼里,考个高中不在话下。而那时,在阿良村里,有史以来不超过3个大学生,能上大学,那确实是不一般,他要带这个好头。
初三的学习是艰苦的,也是紧张的,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使阿良记忆尤深。
北方的冬季是寒冷的,每到冬季,西北风没有哪一天停过的。寒风夹着沙土吹在脸上是既冷又疼,但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阿良连个保暖的棉帽子都没有,只戴了个单薄的帽子,再加个毛线织成的耳套御寒。平时倒没有在意,也没有觉得冷多少,因为上学放学他们大部分学生都是步行回家的,有五六里地,他们要步行40分钟左右。有时走的身体很热的,还出汗,但就是耳朵等暴露出来的部位就冻得生疼。每次看见他的历史老师戴个大围脖,骑着崭新的自行车过去,阿良是由衷的羡慕,心里常常想:老师那个围脖一定很暖和吧!以后他也要在冬天戴个大围脖,看你老天爷怎么冻得着他。
年少时不懂自我保护,也不会去考虑惜力,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刻苦学习,阿良在勾勒着自己考上高中的未来美景,在为了改善今后人生生存状况而努力。不幸的是,初三那一年的冬天他被冻出了一场大病。虽然后来天未将大任于他,但却让阿良深深体味了母爱亲情的伟大。
现在想起来,阿良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了。反正是大约上午第二节课的时候,而且是一节数学课,阿良在上课的时候,只记得有点头疼,而且难以忍受,不自主的低下了头,然后他就晕过去了,醒来已是三天以后。当时,听同学说阿良“啊”了一声就倒下去了。阿良想,一定把当时的数学老师给吓了一跳吧,他心里至今有愧。他那时躺进了公社里的医院,醒来时,只看到母亲流泪的面孔,以及絮絮叨叨的说着她对阿良的关怀。阿良母亲身体比较胖,走路也不是很灵活,也不会骑自行车,家里当时有一部自行车也是父亲去做点小生意时骑得。他妈妈一路连滚带爬的跑到了医院,他后来想到,她在来医院的路上知道生病心里是多么焦急,一定摔了很多跟头。子女连心啊,天下有不孝的孩子,却没有不疼爱孩子的父阿良母。
“儿子,你终于醒过来了,妈妈守了你三天了,担心死个人啊!”阿良听着妈妈那看见他醒来喜极而泣的哭声,内心涌上了一股暖流。让阿良深深体味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阿良那时在心里暗暗立下一个心愿,一定要让妈妈今后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生活无忧无虑。可惜啊,几十年后,虽然阿良考上了大学,也买了自己的房子,阿良也常常打电话回去要求妈妈来南方居住,但她总是不肯,这使阿良和母亲远隔千里,难尽陪伴老母的孝心。“父母在,不远游”,这一直是阿良这辈子的痛点和遗憾。能怎么样呢,现实有时很残酷,阿良这个教师工作,只有那么点能量,要不是改革开放涨了点工资,不知道要无私奉献到何年何月啊。当然,他也很后悔自己没有魄力,不敢突破,只是按部就班的走着走着,直到将来某一天退休老去,完成这辈子他的使命。人才人才,他是有人而无才啊,所以这辈子不得起色,依旧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
也就是这次生病,让阿良记忆尤深的大事件,使他对于亲情有了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好在当时年轻,医生说是受寒冻伤,以后回去加强点营养,注意保暖就可以了。
当然,对于后来的治病,这里也有个小插曲,不得不说一说。阿良从中也体味了一个道理:冥冥中似有天意,书中不但有黄金屋,还有救人治病的办法。书确实是个好东西,会读书,能读书,真的很有用。
阿良的老爸平时喜欢看点医书,所以家里常常有一些偏方治病之类的书籍。也是偶然,阿良在书上看到了治疗冻伤导致头疼的一个方子,并且记在了脑中。
那次生病,阿良得了个后遗症,就是走路震动一下脑袋都疼。所以,实在没办法,阿良出院后请了几天假。但对于落下的课程,阿良很焦急,所以,希望自己的病早点好转。但家里的贫穷,也没什么药物治疗,医院也没有配什么有效的药物,医生只是让回去静养。每次,妈妈用热水敷过以后,头就不痛了。受到这个启发,阿良记起了看到过的偏方,就是用自家产的荞麦面粉和酸醋拌成面团,在锅里加热后热敷额头,直到鼻孔里流出黄水,就痊愈了。阿良把这个偏方和父亲讲了后,他让妈妈按照这个办法给他热敷。还真的有用,热敷了一段时间以后,阿良居然好了,头也不疼了,阿良继续努力他的初三学业,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后来,他也在琢磨其中的道理,中医讲平衡理论,他的病是由于冷冻得的。治疗方法就应该是“寒则热之”么?这个偏方正好适合他的病。
感谢苍天啊,感谢老父亲买的医书,让他歪打正着,无意中治好了自己的头疼病。阿良深为中医的博大精深而折服。小偏方治大病啊!虽然,他的病治好了,但是,他明显觉得,他这个脑子在学习时转的不如以前快了,好像有点迟钝,当然,这也没有阻挡他学习的热情,依然刻苦,依然努力。日子在一天天的流转,但初三时候,他大概开始了少年特有的情怀,对班级里的一位女同学暗暗的喜欢在心头,按现在的话就叫暗恋。这种情感,让他在艰苦的初中生活中多了一些光彩和甜蜜。她的名字叫苏清,以前一直是班级里的第一名,后来在初三时被我超越,也许这就是暗恋的源头,惺惺相惜吧!当然,为什么叫暗恋,原因是阿良和她初中同班一年,居然没有和她说过一句话,那时,好像班级里男女真的授受不亲啊。不像现在的初中学生,一天到晚不分男女打打闹闹,无法无天。这个,是他这一辈子的遗憾,喜欢她却没能说出来。当然,阿良后来大学毕业后给她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的情感,奈何,她给阿良回了一封信,说她已经结婚了,谢谢他的好意,阿良为此苦恼了很久,心中的女神就这样久别了,人生最大憾事常常就是这样有缘无分啊!这是后话,但当时每次看到她,阿良的心里都是愉悦的。尤其出操的时候,他和她有时眼神接触,对方也是含情脉脉,好像他们天生的心有灵犀一样。也许,那是他平时对女孩子最为动心的欣赏。难怪古人要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长中的男女产生对对方的好感和爱慕,的确非常奇妙。后来,阿良回想起对于女孩子的钟情,这辈子不超过三次,这次是他最为刻骨铭心的一次,也许吧,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日子就这样过去,阿良在暗恋中迎来了自己的中考。平生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考试结束之后,阿良进入了青城第十中学,她考了小学师范教育。他们都如愿以偿。
这里,在写点他如今还记得的花絮。
第一件事是有关考试的事情。那时的中考不像现在这么隆重,学校只负责把准考证发给你,余下的事情就是自己去解决,不像现在的学校包办了学生考试期间吃饭休息的全过程,现在想来,眼下孩子们真的是生活在天堂。而那时的我,需要自立。父亲忙着农活,没工夫去学校送考,于是,阿良在开考的那天早晨,独自骑自行车去远在十几里外的青城第九中学考场去考试。身边好像还带了几块钱中午吃饭。阿良那天很准时的去考试了,由于距离远,他也是头一次出门,所以一大早就去了,路上一切都很新鲜,自行他车自然骑得很轻快。到了考场时间还早,停好自行车,找好了试场,就和早来的同学们找了个地方开始复习了。连考三天,一切都很顺利,只是记得一门数学有一道初二的题目没有做出来,大概是22分,其他基本全对,其实那题目也很简单,只是那时他们初三没有复习初二的内容,时间久了,有些忘却。题目大意就是河一边有俩个工厂,要在河上修一座桥,问在什么位置选址到俩个工厂的距离最短,并证明。呵呵,这道题难住了阿良,和他同一考场的几位同学也没有做出来。这次考试后来让他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要熟悉考纲要求,要有的放矢的学习,他们那个年代,学习并不是那么全面,估计当时他们的老师也没有弄清楚会考哪些内容。这就是他升学考试的一个小遗憾,当然他的成绩在年级里应届生当中依旧是第一名。在他们新高一一百名学生中位居十六,后来理科班位居第六名,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当然,阿良如果不报普通高中,成绩可以上中专了,也可以走师范类学校了,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能上个中专,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而阿良却坚定志向想要考大学,初衷不改,也不后悔没有去考中专。也许这就是一种追求,一种人生观,一种志向。那时的青城第十中学,在整个郊区都是有名的。后来他回去听人说,学校由于距市区远,学校质量已经大不如前了,连招生都困难。“呜呼,我的母校,没有继续辉煌,痛在我心啊!多么希望能回去看看他的那些师长啊!”阿良后来感叹。
第二件事是有关录取以后的耳闻,也是关于阿良暗恋的那位女同学的事情。
阿良觉得,男女之间产生纯洁爱情,其一是日久生情;其二是由于优秀而惺惺相惜,相互欣赏而生爱意;其三就是一见钟情,除此而外的爱情就多与各自的物欲追求有关了,谈不上纯洁了。他在学生阶段的对于女生的好感,就全部覆盖了这三种类型,而最后的婚姻却是在除此而外的没有爱情的基础上建构的,所以难言婚姻幸福和美满。念书时不懂,到懂得时候,已是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不得已而为之了。然而,在初三时对于苏清的爱慕,现在却只能留在他的记忆的深处,作为一种闲时的回忆了,多年以来常常徒生许多遗憾。
阿良得知苏清对于阿良的好感,是源于他的高一语文老师和他的一次交流。那时,阿良家里自己种的旱烟,每年都要到街上去出售。他上高中已经是17岁了,所以,在暑假的时候用自行车驮了点烟叶到当时呼市第十中学所在地榆林镇去卖。走的时候父亲和他说了几个老客户,他记得一位是位和蔼的老者,在镇上开一家小卖部,那个老人态度很热情,当得知阿良要来中学上学来凑学费时,他很爽快的买了一捆,大约不到十元钱,这是阿良平生第一次做生意,也是最顺利的一次。其余的我他记得在街上坐了半天也没有卖出去一捆,只好去拜访父亲和他说的一位老师,也是阿良后来的语文老师-------严城棣。严老师原来是他们村的知识青年,和他父亲当年很要好。听他父亲说老师当年也很不容易。他敲开老师的家门,开门的是位个头不高的和蔼中年人,人看上去很精干,头发剃的是现在所说的平头,很精神。他问阿良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哪个?有什么事情?”一口四川口音,阿良才知道原来老师是四川人。严老师一定也是一位有着不同寻常奋斗史的有故事的老师,那时,能在外乡安身立命不是件容易事。
老师把阿良请到家里,他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并且说自己将要来十中上高中了,父亲让他顺便来拜访一下古老师。具体后来说了点什么,这么多年了,已经淡忘。唯独老师得知他是二十二中毕业的时候,他和阿良讲了一见小事,让他终身记忆。那就是关于苏清的最后的点点滴滴。
严老师和阿良说,他这里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也是二十二中学的考上师范学校的女同学,想来十中读高中,但介于那时招生制度的规定,这是没办法转换的,一旦录取只好去相应学校就读,那女同学后来只好回去了。阿良当时就想到,一定是苏清,只有她那年考的是师范,小学教育。阿良当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她一定是冲着阿良来的。原来,她的心里也有他的一片美好的空间。他们真的是由于优秀而惺惺相惜,相互欣赏而产生了朦胧的爱意。这个甜蜜的感受一直陪伴阿良到今天,一直是他的一个甜蜜的回忆。投桃报李,阿良后来大学毕业也给她写了一封表述爱意的信,但时过境迁,多日以后,他收到了她的委婉而遗憾的说自己已经结婚的回信,阿良虽然失望,但却卸下了多年没有对她表达爱意的遗憾,一块石头落了地,也让她明白,当年他也很喜欢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