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难忘的高中岁月,却成为读书的滑铁卢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在神州大地掀起,农民们渐渐的过上了但足衣食的日子。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几千年来华夏农民梦寐以求的事情,对于农民来说,改革实在是功莫大焉。在阿良的印象中,刚开始农业土地承包的时候,老天爷也很帮忙,那几年真的是风调雨顺。有句话说的好:人必自助,然后天助,天助自助之人。农民们个个干劲十足,老天才风调雨顺,结果就是年年丰收,粮食不再成为生活中稀缺的东西,家家户户有白面馒头吃了。
粮食虽然年年丰收,但是人们手里还是缺少钞票的。挣几个钱那时真的不易。好在阿良的父亲脑子好使,那时上高一阿良还不要担心学费,记得当时学费好像是23元一学期。
阿良在1986年的9月份,怀揣着梦想和希望,骑着家里仅有的一辆破旧自行车,驮着被子和一袋面粉开始了他的高中求学生活。
在阿良的记忆里,最难忘的就是那时学校的伙食。讲起来就是一把辛酸泪,或者也可以叫忆苦思甜。每次阿良和孩子们说起这些,如今不经世事磨练的孩子们却是难以理解,尤其是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一听到他说的事情就好像在讲《天方夜谭》里的奇葩故事。这也让阿良无限的悲催,看来,一代人只能体味自己一代人的心酸,不要寄希望后辈人怎么样来认同。如今的年轻人,或许也会碰到新时期新出现的社会现实问题的困扰,同样也会有他们对于社会的不同于长辈们的认知和感受。父辈也无需非让子女体味他们的那些苦难往事。也许,人家这代人天生就是来享福的。
于是阿良常感叹:对于一个人来说,好时代不一定能碰上,但碰上了就要好好去享受,顺应潮流才是对的。人家现在孩子们会享受,也许正是时代的潮流啊!不是有这样的警句么:时事造英雄,顺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时代成就人生,一点也不假!而作为上世纪70年代生人的阿良,还得吃自己的苦,走自己的路!
阿良来到学校,找到自己的班级,和班主任报过名之后就去宿舍安排自己的床铺了。讲到床,那是高抬了他们的住宿条件。阿良记得,他们的宿舍也是由教室改建的,一进门左右俩排通铺,就是连在一起的木板床,简陋而结实。每排大约睡十五人,一间房子睡30人,基本就是我们班上的全体男生了。没什么奢侈好言的,就是晚上有个容身之处,好在大家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皮实的很,也能吃苦。尤其冬天挤在一起也很暖和,只是夏季难过点,洗澡之类就别想了,没有地方的,只有自己用凉水擦擦就算了。好在北方人家都有羊皮褥子,这东西虽然土气,但铺在木板上冬天防冷,夏天隔热,是北方一宝。父母还给我准备了羊毛毡子,铺在羊皮褥子下面,躺上去也很舒服。每次晚自习上完,阿良都会在这俩样宝贝的呵护下安然入眠,荡净一天辛苦学习的疲劳。
头一次外出住校,一切都很新鲜。只是第二天开始吃饭时才领教了父辈人常说的什么叫“人多无好饭,穷兵饿学生”的含义了。
他们的三餐每天基本不变的。
早饭:二两稀饭,自带干粮;中饭:一份土豆多白菜少,油星难觅的菜汤,再加一个四两重的黏糊糊难以下咽的大馒头;晚饭:就是二两小米粥和一只大馒头。虽然那时我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但白面馒头还是吃的上的,味道非常好,可是学校的却是俩回事。但难吃也得吃,而且一吃就是三年。
他们吃的面粉是从自己家里带去的,每月交30斤和学校换饭票。菜金是每天三毛钱,中午一顿,呜呼,每次吃完晚饭,阿良肚子里总是觉得饿。好在家里有时还能半个月给个2元钱,他有时到街上去吃一碗五毛钱的刀削面,那感觉美极了,但这也是偶尔,毕竟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没有那么多钱供自己奢侈消费。省下几块钱还可以买本参考书看看啊!
这三年苦吃下来,让阿良懂得了人世间没什么苦难是不能克服的,没什么困难是能让他低头的,努力奋斗,再努力奋斗!
条件虽然艰苦,但同学们学习却是异常的认真,直到现在,阿良都很思念那些努力学习的同学们,但愿他们现在日子过得更好,实际上阿良估计大家现在也过得都很不错。有的进了公司,有的当了老板,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当了干部,有的当了大学教授,有的当了医生。。。。。。那一届的同学,后来基本上都成才了。他们那届同学,整个呼市十中86级招了100名高一学生,是历届中招生最好的,也是人数招的最少的一年,按照学校老师说的,三年后他们上大学的希望是满满的。记得阿良在100名学生中排名第16名,也是好成绩,只是我的英语不好,才考了50多分,这个我后来才知道。
开学才一段时间,同学们却拼了命的学习,阿良真的佩服,以前上初中时好多都是老师关心的,而上了高中后才发现,老师比之前管得要少了,同学们完全靠自主学习,这拼的就是自学能力和自我领悟能力,而阿良在这方面是短板。我的长处是能把老师讲的完全消化理解应用,一旦老师讲不明白,他就有点吃力了。有些东西自己确实参不透,尤其是一些解题技巧之类的,靠无师自通着实困难。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或许是他高中里最好的一个阶段,此后,虽然努力,但基本上进步不大,只是勉强修完了高中的课程而已。
阿良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他的高一学习阶段,整个高中时期最美好的阶段。
阿良在高一阶段记忆最深刻的有三位老师,一位是数学老师,一位是语文老师,一位是英语老师。教阿良数学的是本校一位从初三跟上来的女老师,听他的同学说,她很敬业,就是对高中的数学可能有些欠缺,毕竟也是头一年教高一,对教材把握还不到位,她和学生们一样,也在摸索着前进。而阿良却很适合她的课程,讲的不快,但他却能够理解透彻,所以阿良高一数学学的很好,期中考试他曾经考过满分。而对于其他一些同学来说,有点不买老师的账,由于在具体课堂上,她讲的可能有点问题,但下面有的同学也不顾及老师的面子,直接指出说老师这里讲错了,那里有问题,有时就把数学老师挂在了黑板上,很难堪。那么,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老师一上他们的课,就紧张,生怕出什么漏子,而越紧张,越容易出问题,到后来,老师讲的课就没几个同学听了,于是同学们就靠自学了,而阿良在自学上是个短板,以至于到后来,数学成绩也日渐没落。对于学习来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更不要说应变了,连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好。到后来高考,数学只考了72分,好一个惨字收场。
而阿良的语文老师就是那位严老师。他很勤勉,虽然也是民办转正,但教课很有激情,尤其教我们作文,更是投入。有时要求学生们写的文章,他自己也写,而且和大家一起交流,用他那四川普通话朗读起来抑扬顿挫,好像鲁迅在《三味书屋》里边的那位老先生一样。平时上课对学生们要求也很严格,该背的该做的一样不容落下。正是由于老师的认真,所以他们班里掀起了语文学习的,有的同学开始写起了小说,长篇大论,虽说没什么名气但很有看头,老师有时还让同学们起来读读自己写的文章,那站起来朗读自己作品的同学,看上去很是意满志得。
他们的语文开局良好。也就一学年,等到高二时候,语文老师由于生病就不再教他们的语文了,而接任的一位老师只会吹牛自己以前的成就,但上课也只会教点字词什么的,少了语文应该有的内涵,后来语文课上课就无味至极了。
教阿良英语的老师是位年轻的美女教师,很有气质,可惜只教了他们一个学期就调走了。据同学说,英语老师是青市城里人,由于十中距离市区遥远,交通又不方便,所以一直在想办法调走。因此,她教书也是颜面上的事情,并不见得有多少认真。而阿良最难为情的是老师还经常让他起来翻译句子,这可要了阿良的命。阿良最不擅长的就是汉译英,句子时态语序怎么安排真的不会,所以,上英语课最怕老师点名了,一站起来就是心中无底。这也逼着他努力学习英语,他单词词组背的滚瓜烂熟,就是语法不行,那就买了部英语语法书,从头开始背起,好几百页,后来硬是背完,好歹把基础弄得扎实了一些。但阿良的英语依然考不好,主要就是在阅读理解上欠缺,而那时能看的课外书也很有限,只有干巴巴的课本,你就是全部背出来也就那么点内容。见多才能识广,直到后来阿良自己教书以后,才发现老师的责任对于学生的成长真的很重要,阿良也深深感到现在的老师真的比他那时的老师要敬业,要有水平,更有教学章法。不像他们念书那时,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顿悟。当然这也是时代造就,那时整体教学水平,他们整个郊区都是低的。他们这个学校还算是郊区重点学校,其他学校更差。十中的莘莘学子,想考个学校,那时真的不容易,十年寒窗,不一定会金榜题名,但对人的成长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磨砺,能走过来的人真的是精神可嘉,能考出来的人也一定是毅力坚定的人。
吃的下人间苦楚,方能成人上之人。最起码让自己的人生也能博得个先苦后甜,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到老能安享晚年,无需发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哀叹。
高一这三位老师最后的结果是:数学老师又回去教初三了,英语老师调走了,语文老师生病休养了,开始教他们高中课程的三大元老教师,就这样谢幕了。而他们班的结果,形成了重文轻理的学风。而在接下来的文理分班选择时,阿良却没能把握我们当时的实际情况,错误选择理科学习,以至于理科成绩一塌糊涂的,最后高考名落孙山。如今审时度势才发现,当时自己的认知能力是欠缺的,不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弱处是什么。直到后来,阿良才发觉,他的记忆力比较好,反应力相对弱点,这正是学习文科一大优势,记心好,学文科就是首选,这也是他考入青城第十中学时的初衷,但后来有点随大流,白白葬送了自己的优势,选择了自己的薄弱项理科学习,这是阿良人生的第一大由于选择错误而导致的败笔,使他后来多复读了俩年。当然,自己当时并不知晓,只是到现在他才明白。
其实,人的成长,就是个不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的过程,想要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长处更长,优势更优,而不是去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短板。所谓人无完人就是这个道理啊!也由于此,生活中对于你碰到的任何人,你也没必要求全责备,只要他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缺陷就足够了。
知彼知己,百战才能不殆,而在那时,没人能跟阿良说这些,他只有靠自己去摸索去碰壁。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和长处的道路去走,这应该成为一条务实不二的人生法则。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主动或被动地走了发挥自己长处的道路,最后走上人生的巅峰。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是重要的,而有时正确的选择更重要。就好比踢足球那临门一脚,踢进了就意味着有希望成为人生赢家,踢不进则这辈子只能空留遗憾。
高一期间也碰到了不少奇葩的同学,他们大大的有才。其中一位叫李晓春的,是阿良的邻村的同学。他的最大的厉害处是嘴巴很会说话,而且尽讲警世衡言,由此推阿良测他在家里一定是常常接触一些有智慧的老人,否则哪来那么多不是同龄人所有的阅历能说出的话。什么马瘦毛长,人善被人欺;什么穷人长发,富人修甲;什么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什么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等等。他的另外一个让阿良佩服的地方就是化学特别有天赋,阿良记得老师在上面讲题目,题目刚刚念完,晓春把答案都说出来了,而其他同学还在云里雾里。但他最大的缺点是浅尝辄止,学习不踏实,尤其英语一塌糊涂。所以,后来他考了中专,也是复读了大概三年才考上。还有一位和阿良初三就是同学的叫赵大庆,也是一位人物,他很会和同学交往,人际关系搞得铁灵,那真的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很会来事。他的语文学的很认真,在班里他是写小说的主力军,虽然后来也没有发表过什么作品,但他在高一就能洋洋洒洒写下上万字的小说,真的也是厉害。他的外语也不好,后来复读了几年,也考上了中专,听同学说他后来在青城防疫站工作了,以后就一直失去了联系。还有一位同学是位女生,阿良佩服他的原因就是学习好。他记得他们那时的物理真的是一塌糊涂,但每次考试她总是班级第一,而且多在90分以上,他们却在四五十分左右徘徊,讲起来是一把心酸一把泪。她的名字叫周晓云,后来应届考上了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做了医生,至于在哪里,后来也不得而知了,那时,她在我们心中,是个当之无愧的学霸和才女。还有一位就是男生中的楷模了,他的名字也很好,叫白凯俊,他的外语是强项,尤其一手字写的很漂亮,他的父亲是位小学老师,可见家教一定很严,家庭条件也不错,阿良上学都是愁吃愁穿,人家是口袋里有余钱,衣服也光鲜,不像他们只穿着过年才置办的衣服,一穿就是一年。有时鞋子上还不时的烂开一个洞,衣服上还打个补丁,这或多或少的对他的学习信心产生了些许负面的影响,家门比较贫寒有时是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的情绪的。人贫志短,人家有辅导书可以参考,而他们只好厚着脸皮和人家借阅,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凯俊也不错,没有什么架子,阿良在英语上有不会不懂的地方,每每请教到他也很热情。后来他考了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再后来听说考了研究生,之后就不知道了,也成了才,是他们理科班应届生考取大学的五人之一。
高一一年就在忍饥挨饿中稀里糊涂的结束了,阿良的学习成绩和初三时比较,有了明显的下滑,而这些他却不能和老父亲讲,依然在努力认真的学习。阿良担心和父亲讲了以后,他的身体更加疼痛。那时父亲开始有些关节炎的症状了,腰和腿以及手腕关节,明显的开始疼痛和红肿,但苦于钱少,也只是断断续续吃点廉价的药物,暂时能止住点疼痛。阿良有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渐渐的萌生了想退学回家帮父亲打理生活的念头。他那时认定了一个方向,如果回去就一定想办法做点生意,不管大小,一定从商。也许这是他人生想做的第二次选择,但这个选择也没有走成。阿良父亲坚决要求他念书,无论如何要考上大学,家里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上学,于是阿良不得不在困难中继续拼搏,虽然不一定有效果,但如果放弃,这辈子念书就算结束了。好在,阿良坚持了下来,而有几位同学中途就放弃了高中学习。其中有一位女同学,阿良印象比较深刻,但名字忘了。不过,他回去后复读了初三,考了中专就业了,也是一位主动放弃后的人生赢家。她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退一步有时也是海阔天空。
那位女同学的名字阿良也不记得了,印象中她也很好看,个头中等,那时梳了个学生发型,齐耳短发很是飒爽。她学习非常用功,刚进入高一,按照学校的规定,他们每天要夜自修,一般九点半教室熄灯,回宿舍睡觉休息。但呼市十中的学风非常浓厚,虽然教室里熄灯了,但是同学们依然买着蜡烛继续学习,有的要到半夜一二点钟,真的是头悬梁,锥刺股,这其中就有那位女同学的身影。记得是第一次期中考试,她的成绩不是很好,后来她更加用功,而阿良到十点是非睡觉不可了,实在是熬不下去了,否则第二天一天会迷迷糊糊,反倒没什么效率。但她用功的结果却是成绩的不断下降,这个打击对她很大,后来半学期以后她退学了,又回去复读初三。一年以后,她回来还看了我们,原来她成功的考上了初中中专,再也用不着熬夜苦读了,也实现了走出农门进阶公门的转变,这个选择对她来说也是对的,因为三年后我们40多位理科班的学生,第一年只考了区区五个人,其他全部落榜。后来经过二到三年的复读,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只可惜那时同学们的名字现在没有几个记得了。往事如烟,逝去的就永远逝去了,只留下一丝淡淡的回忆。
经过高一的拼搏,阿良虽然成绩不怎么理想,但在班级里还是处在前列,基本上前十名是可以保证的。毕竟基础比较扎实,头脑也不是太笨,功夫花上去终归是有效的。一年以后,高二升学考试后,他们迎来了又一个秋日的开学季节。这个季节正是田地里果树上瓜果累累的时候,他们也开始了新的学期生活。
新学期新气象,他们也即将面临人生的又一次选择,学文还是学理,阿良为此很是迷茫了一番,最后还是犯了个选择性错误,随大流选择了理科。而没有选择文科能发挥他记忆力好的优势,如果那时能有机会读到些有关《鬼谷子》之类的策略类的书籍,或许阿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文科就读的。在年轻时没有经验也没有自知之明,也不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懂得利用自己的长处,更不知道人生要想成功必须要使自己的优势更优长处更长的道理。吃一亏,长一智,但这个过程却是痛苦的。
马老识途,人老如怪,等到你明白了这些道理时,你会发现人生已经过半,日暮接近西山,空生许多壮志未酬的遗憾,而可惜的是人生不能重新来过。也许这就是一些诸如《铁板神算》之类书上说的:凡事皆有定数。人生成败不可强求,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求也无用。
但年轻人的资本就是不信邪,不论怎么选择,先让我试试看!初生牛犊就不怕虎。不是么?有一句话叫:莫笑少年贫。世界一定是年轻人的!走弯路就走弯路,我赔得起。人最怕一根筋,而多数时候却往往会一根筋,而且走到黑。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想回头却没了可能。
高二面临文理科分班的选择,一般情况下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优势来选择。阿良当时为什么考青城第十中学,就是耳闻它的文科是教学强项,也是慕名而来。但在高二分班的时候,由于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居于前列,自我感觉学理科也没什么问题,再加之班里成绩好的男生都选择了理科,阿良于是也产生了随大流的思想,好像不学理科就差人一等似得,最后就选了理科。后来看来,他我的选择在当时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善于背诵的长处,而选择了推理理解为主的理化,而偏偏他们在高二碰到的理科老师真的是问题种种。
那时,阿良的学习资料也少的可怜,老师出试卷要靠刻钢板,很辛苦,所以他们一学期除了听老师讲讲课本知识以外,连点像样的试卷都没做几张,靠这样的学习,怎么能应对高考呢?那时学校教育水平确实是差的,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他的母校连生源都招不满,就是和学校教学资源和老师的责任心有关系啊!但愿这些将来会改善。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们不再有我们念书时挑灯苦读的精神了,反而是老师们却在孜孜以教,苦口婆心的教育每个孩子要认真学习,真的是风水轮流转啊!
由此阿良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好马要配好鞍。一个社会要兴盛必须有能人和能人生长的土壤和机制。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要搭配完美。老天生人容易,而成就人却难。所以,冥冥中普通人漫漫,而有作为者寥寥。
第二:在关键时候,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很重要。也是当下父母们要明白的一个道理。要教会孩子善于分析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向那些能发挥自己优点和长处的方面发展。
高二他们的老师也换了新班子,都是学校号称的骨干,但在他们眼里,最佩服的是三位老师。一位是数学老师,一位是外语老师,一位是生物老师,而我们最差评的就是物理老师。
高一的数学老师不能胜任高中数学教学,已经知难而退了,但换上来的数学老师水平太好,据同学们打听说,他数学考研究生只差了一分,他叫刘圆柱,一看名字就知道是教数学的。他很腼腆,不多说话,感觉上很内向。他教数学从来不婆婆妈妈,很干脆,解题也很快,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他讲的我们有时接受不了,他在黑板上行云流水一般,一节课就过去了,而我们大多数进入迷宫似懂非懂,老师水平太好,而学生们却被远远地被甩在了万里之外,阿良的数学基本是平平庸庸再无起色,悲情得很。他一直认为数学没什么问题,但阿良的整个高中阶段学的并不好。外语老师也是位男士,他完全是自学成才,英语水平很不错,在学校也很有影响,而阿良本身外语水平薄弱,所以也就格外认真,单词,词组什么的基本背的滚瓜烂熟,主攻语法和阅读,在高二阶段,在老师的教导下,阿良外语有了明显的进步。生物老师是位中年人,讲课很有风度,每次讲课,他嘴里总是飘过来淡淡的酒味,显然是位酒仙老师。那时的生物总分只有70分,按照老师的要求,他们买了一本辅导书,认真理解记忆,后来高考生物成绩也很理想。只是他们的物理老师依然不起色,据说他那时正闹家庭纠纷,上课也是心不在焉,讲完书上的内容就算完事,这远远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导致他们物理题要么不做,要做也是错多对少,当时老师也没有发过什么试卷和复习资料,只靠他们自己的刻苦,以及同学们互相学习,算是完成了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最后在1989年高考,阿良物理只考了58分,实在是惨不忍睹,名落孙山,物理在那年高考让阿良吃了大亏。现在想来都恨的牙痒,不是自己笨,考这点成绩,真的心有不甘。而我现在也是一位老师,从教也有25年之久,每节课上,我都力求讲解清楚明白,重点突出,期间教了十多年高中,更是尽职尽责,俯首甘为孺子牛啊!阿良只是觉得,老师如果是由于自己的原因让学生在学习上吃亏,那真的是有违师德啊!因为学生把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学校,他们就应该成为大多数上进学生的贵人,为学生们将来的美好人生加油助力。
对于学习,整个高中阶段,阿良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学。不管最后如何,每个同学心中都憧憬着对未来的无限期望。高中里,还有许多人和事值得阿良永远的回忆和珍藏。
在这个阶段,阿良第一次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对于一个人来说,成长的内涵不单是指年龄的增加,更主要的是自理能力的提升,思想观念的进步。
不管春夏秋冬,同学们在六点钟准时起床了,刷牙洗脸之后,就到操场上跑三圈大约1500米左右,然后回去吃早饭,开始一天的上课学习。日复一日,从不间断。下午的课结束后,吃过晚饭,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同学们三三两两结伴到学校附近的山上去散散步,谈谈天,或者采上几株不知名的野草或者野花,发发联想,讨论讨论人生,那种书生意气满满,志同道合的感受充满心田。
可惜的是,在整个高中阶段,阿良居然没有和任何一位女同学有直接的交往,那时的男女同学好像真的是授受不亲啊。或许,如果选择文科班,情况会不同,他我们理科班是男多女少啊!许多有风采的女生都云集在了文科班,有时在操场上看到文科班美女如云我们一帮男生真是羡慕不已。看来阿良这辈子还真没有像样的女人缘,以至于后来到找对象的时候,这倒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
所以啊,阿良又得到一个顿悟:对于高中里的男女同学,合理的交往是应该的,培养和异性的交往能力,也是人生的一大必修课。
因为成长过后接下来考验人的就是婚姻了。这是人生的又一大难题。
考学难,婚姻更难。找得好,一辈子栖燕双飞美;找不好,一辈子抓心挠肺马牛不知音。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高二就这样在认真努力的学习中画上了句号。而阿良在这一阶段,有一个时期产生了厌学情绪。根源就是阿良的父亲在他上高二的时候,身体开始不好了,有时腰疼的连地都下不了,而每天还有那么多的农活等着他去做。种地在农村来说是个苦活累活,但别无他法,不种地当时没办法生存。吃穿用度都靠家里那十多亩田地提供。
十多亩地听起来是个大数字,但大部分地都是旱地,土壤贫瘠,广种薄收。每年光是锄地就把人累的半死。想想看,十多亩地要一锄头一锄头的翻一遍,除去杂草,在加上头顶夏日炎炎,那是怎样一种苦难啊!我之前狠命学习就是为了日后不受这个罪啊!而当时家里也就他一个主劳力,他不做还有谁呢?而阿良母亲在农活上能帮的也有限。农业上的收入,除了解决每年一家人的温饱和我们兄妹俩个的学费外,再无多少余钱可供支配。所以,父亲的病一直拖着。而且越来越严重,等到我后来大学毕业再想帮父亲看病,已经是没有了办法,人间悲痛莫过于亲人有难而我却爱莫能助,我的心一直愧疚到如今。
假如当初阿良回来帮帮父亲,他或许身体会好一点,能多活几年。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有一句话说的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形同陌路,而是天人永隔;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不是不亲不孝,而是子欲孝而亲不在。
阿良的厌学的思想曾经一度让他彷徨。他记得有一次放假回家,阿良把这个退学回家的意思和老父亲讲了,他听了以后看上去很悲伤,几乎哽咽,好久才说出一句话:“家里就是再穷,也要供你念书”。然后父亲又和阿良说:“老话说得好,寒门出贵子啊!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就算你回来帮我,又能弄出个什么名堂呢?家里不需要你操心,念好你的书就行了,书念不好,你就是对我和你妈最大的不孝”。当然,阿良的父亲平常也喜欢看点古书什么的,所以道理讲的比我大而广。之后,他就打消了退学的念头,除了学校必须交的费用外,他就很少和家里要钱了,即使穿着不能和别人比,最多也就是自己平常多洗洗,穿的干干净净就好了。吃的方面更是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再不奢求满足口福之类的东西了。然而阿良的成绩却始终没有太大的起色,这让阿良内心既苦痛又焦急,于是,阿良更加拼命的学习。现在看来,也许那时的他,那时的条件,那时的成绩,已经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毕竟在班里他还是名列在前,只是对于高考他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罢了。
高二就这样在紧张的学习中过去了,转眼迎来了高三学年。
若干年的努力,成功与否,就看高三一年如何了。他们班主任一再强调:高考就是一锤子买卖,就看你最后那一考。前面考的再好,最后一次考砸了必然遭人白眼;前面考的再差,最后能考上大学,别人对你也会笑脸相迎,竖起大拇指,人就是这么势利啊!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阿良进入了毕业季节,那时每年是7月6号开考,最后的百日冲刺。上到校长下到老师都给他们打气加油,期望他们金榜题名。而他们虽然学习更加努力,但有些同学成绩却不见起色,有些就干脆就放弃了不再想参加高考了,这种分化我在初三时看到一次,如今在高三又看到了相同的一幕。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也许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但有些时候,有些人就是倒在通往罗马的路上,对于成功再难企及。
高三本就时间珍贵,但在那年高考的前一个月,阿良还是参加了一个让他这辈子难以忘怀的冒险活动。那天他们刚吃完晚饭,不知道是谁出了个主意,说他们这三年就这么平凡过去吗?是不是也要弄出点动静,留点回忆啊?他一说,后边其他同学七嘴八舌接上了,最后他们8位同学决定在那天夜里去镇北边的山沟里偷摘黄杏和果子。说干就干,他们几个找了几个书包,趁着傍晚天亮,一路向着镇子北边的山沟走去。傍晚时分,天气凉凉,很惬意,他们一路走一路计划着怎么去偷采人家的果子,当然他们寄希望最好不要有人看着。他们趟过了一跳小何,正好那几天刚下过一场雨,季节性河水从山里流出来,水流很急但水不深,他们权当冒险之旅了。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终于接近了目标,潜伏在了距离果园有段距离的山坡上。
前边有俩位同学去探路,看看有没有人看果园。扔了几块石头,没什么响动,他们回来说基本安全,大家可以进去采果子了。于是他们悄悄地顺着山沟溜进了一片果树林,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黄杏和其他不知名的果子,阿良和几个同学纵情的采摘着,完全忘了他们这是在偷。
也许是有位同学弄得动静太大,正当他们满载了果子准备撤退时,突然不远处传来了狗叫声,而且还有人声和手电筒的光亮,他们一下慌了神,躲在一处小土堆后面,准备趁机逃跑。就在这时,对方拿手电筒照了过来,而且还扔过来一把叉子一样的东西,他们也摸起几块石头砸了过去。阿良还没反应过来,其余几位同学已经开始各自逃窜了,他慌忙中把眼镜掉到了地上,眼前再也看不清了,奔跑中一脚踩空,一头掉到了一个小河道里,幸亏河道不深,也没有水,没有伤到身体,但眼镜丢掉了。当阿良掉下去的时候,他本能地躲在了河道旁边的干沟里,这时跑过来俩只狗,看到阿良蹲在地上,只是悻悻的叫了几声,绕过他飞也似的逃开了。一个看果园的人也从他旁边追了过去,他也没有看见阿良。阿良等他们远去后开始辨别了一下方向,向他们来时的路摸去。
阿良是怎么辨别方向的呢,这里还有个小秘密。那时他念书的镇上有个砖瓦厂,它每到夜里就开着几只镁光灯照明,远远就可以看到,好比是他的指路明灯。在朝着灯光走去的时候,阿良碰到了另外一位同学,他也躲在一个小沟里,他俩搭伴往回返,其他六位同学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后来到学校听他们说,那天反正他们事情败露,其中俩位同学被看园人抓住了,既然逃不掉,索性其他几位联合起来和看园人谈判了,如果他不放人,他们也准备和他干一仗了,反正他们还有六个人,都是愣头小伙子了。他们就是摘了几个果子,也没造成多大的损失。在返回的路上,阿良由于眼镜掉了,所以走起来异常小心,幸亏他的这个小心,才没有酿成大祸,否则他们真的要轰动全校了。在他们往回走的过程中,阿良边走边看,当走到一个前面黑乎乎的位置时,阿良发现前边有些不对劲,好像什么植被也没有,而和他同行的同学还在往前走,阿良一想不对啊,怎么会没有草和树呢,肯定有情况,他一把拉住那位同学,不让他再往前走,由于天黑,前边什么都看不清,只是黑洞洞一片。阿良和同学慢慢的往前挪着,才发现前边不远处就是一处断崖。他们俩个小心翼翼地绕道走了下来。后来,当他第二天去找眼镜时才发现,这个断崖足足有十几米高 ,如果他们没有发现那天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后来,阿良和那位同学说了,他也心有余悸。
阿良看着前边山崖无法通过,于是又绕道从坡缓的地方下去,趟过了来时的小河,他背上背着半书包果子,他们在半夜时分回到了宿舍,算是完成了他们这次冒险活动,而同学们都已经进入了梦乡。
唯一遗憾的是他的眼镜丢了,阿良不得不第二天又去了一趟,在那个他们采果子的地方找到了他的眼镜,顺便还采了几个果子吃了,很甜。那时他觉得这个回马枪杀的真精彩,他们谁都没有发现。后他也反思,他们何苦去偷人家的果子呢,真是昏了头。
这下,阿良他们惹下了祸。第二天人家就找到了学校,要求处分他们,好在有老师挡着,他们每人赔了三块钱算了事。事后,老师一通教育,他们也是虚心改错,之后聚精会神于学习了,以后再也没有犯错。
转眼高考来临,考前他们提前一周放假回家,各自的通知书带在身边,7月5日时自己去郊区民族中学入场考试。从此,高中生活就算结束,苦难的三年不管如意否,都画上了一个句号。遗憾的是高三时他们班居然没有照一张毕业像,对于这个事情阿良一直耿耿于怀,对当时的班主任很是不满。再怎么说,老师也要组织同学们照个毕业留念的照片啊,以后他们好有个回忆的依据,这三年高中上的真是可惜了,少了一份大家庭的温暖,少了一份班主任老师对他们集体的关怀。
阿良那年高考真的是流年不利。才回到家里,他的左侧牙周发炎,连脸都肿了,也许吧,这是由于他高考压力导致的结果。其实,在现在来说,只要配点消炎药就可以了,不是什么大毛病。那时正好他们村上的一位赤脚医生在给他父亲看病,看见他的样子,说只要三付中药就可以搞定。阿良信了他的话,父亲让阿良跟他回去配了三付中药,花了大概10元钱,回来后,父亲说让他宰了,这三付药用不了十元钱的。阿良当时心里也很窝火,只是觉得人世间怎么这么没有一点同情心啊,本来家里就急,他还敲了我的一个竹杠,所以阿良后来也很少轻易同情他人。
这世间,欺诈常有,吃亏常有,但由于善良而吃亏多了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
无怪三国时期曹操说:宁可我负人,不肯人负我。这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少吃亏啊!从那以后,阿良的心逐渐变硬,不在柔软,也不再轻易同情别人了。但阿良配的中药,三天喝进去却没有起什么效果,脸依然肿着,还真的被父亲说中。后来阿良牙龈周围溃开一个口子流出了脓以后,他忍着痛用酒精沾着棉花消了消毒,牙肿才逐渐好转了。
几天后,也就是1989年7月5日上午,阿良一大清早起来吃了点东西,父母亲已经帮他弄好了铺盖,他带好自己的学习用具和准考证,骑着自行车驮着一卷铺盖,赶赴民族中学办理住宿,准备第二天参加考试。手续办的很顺利,他和同学们住在了学校安排的宿舍里,也是通铺,几十个人一间屋子。交了三天的饭费,就等着第二天考试了。
然而,阿良那天夜里怎么也睡不着,真的是活见鬼。他用了各种办法入睡,但越想头脑越清醒,直到半夜俩三点钟,才迷迷糊睡着。第二天起来情况就来了,头昏昏,脑沉沉,好在阿良有准备,喝了一只葡萄糖,又到操场上跑了三圈,状况才好了一点。吃过早饭后,休息了一会,就去考场准备考试了,好在头一天上午考语文,问题不大,但睡不好确实也影响了考试的发挥。
连考三天,随着一门一门考试的结束,阿良夜里睡觉也逐渐改善,到了最后一天,基本上一躺下就睡着了,可见,人要是有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和宣泄的话,真的是寝食难安啊!他深有感触。
由于学习水平的原因,伴随着考试的结束,阿良迎来的不是金榜题名的好消息,而是名落孙山的无情打击。那一年他考了403分,青城理科最低录取线是443分,阿良差了40几分。这是阿良人生史上最大的一次失败,高考滑铁卢啊!阿良觉得愧对父母对他的殷切期望了。
但痛定思痛后,阿良决心复读,而复读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从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