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粮食漩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章 迁都的准备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由于皇宫人员众多,六月十五日下午,崇祯召集曹化淳,刘文忠,李凤翔等太监主管,安排迁都之前的准备。

    宫女有许多年龄较大,崇祯让曹化淳按照自愿原则,提交宫女放归的名单。部分年龄过大的宫女太监,会留守皇宫。即使如此算下来,整个皇宫需要迁移的人员,大约在六万人以上。这其中包含锦衣卫近万人。

    皇宫的搬迁,只是一部分。崇祯还要考虑大明皇家研究院是否需要搬迁。最终宋应星的方案是大部分人员迁到南京,少部分留在京城。

    皇家研究院不在迁都名单之中,可以自行决定搬迁时间。宋应星从六月二十日,就开始让研究院部分人员搬迁。这次搬迁不会影响京津铁路的建设。

    规模更庞大的人员是京营和家属。考虑到运河的实际通行能力和船只数量,京营的搬迁需要半年以上分批迁移。

    即使是六部等官府,也要分成数批搬迁。崇祯七年的会试,将在南京城举办。也在官府的邸报中公开了。

    从六月十六日开始,京城陷入了大搬迁之前的忙碌。很多房屋要出售,但没有实际的买家。一场人为的市场萧条,在京城产生。

    迁都的消息,象台风一样扫过。将影响到大明的方方面面。刘若宰一下子成了官场声明卓著的名人,前途无量。

    上次崇祯南巡,规模就是数万人。而这次迁都,总人数远远超过那次。即使时间跨度延长,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对大明也是很少见的。一路三千余里,以运河的运行能力,不可能承担如此的规模。好在近年船运发展快速,部分人员可以从天津海运到南京。

    短短三天,京城的粮价下跌了一成,而销售量更是大量减少。许多外地商人,更是提前开始从京城撤离部分人员。到南京购买商铺的商队,更是从十六日下午就已经出发。

    这次迁都,影响最大的,就是以英国公,成国公为首的勋贵。这些勋贵的产业,全部在北直隶一带。部分勋贵参与了海外建藩。部分中级勋贵还没有在海外建藩。从明年开始所有勋贵的禄米也会停发。京营的军官在南京没有房子,这些问题都是不小的问题。

    五十万人的大规模迁移,远比五十万大军行动要复杂数倍。去年的海外移民,是多半年时间,总移民人数约六十万。如果不是有近几年的移民经验,这次迁都要更加混乱。

    而迁都受益最大的,是经营异地汇兑的大明皇家钱庄。真正要运送大量白银到南京,费用远高于百分之三的汇兑费用。于是从六月十五日下午开始,到钱庄办理汇兑业务的客户就大幅度增加。当然,钱庄也不用实际运输白银到南京。南方的白银流通量很高。钱庄有很多办法,可以使南方的白银留在南方。这样实际上真正需要平衡的白银数量会很少。

    以崇祯在南方的收入而言,金花银一百多万两,南直隶的皇庄变卖每年也是不会低于二百万两,南京的钱庄客户存款,存银,如果真的存在巨大的白银缺口,还可以通过海运及时运输白银。

    陈大金此时就日夜住在钱庄总部,也已经将快信发到南京钱庄,让陈承芳留意南京钱庄的白银数量。

    六月二十一日,钱庄开出的汇票总额达到二百万两。此时钱庄汇兑,会每隔一天,将汇票存根,派专人送到南京。而以前是每五天送一次。六月二十六日,钱庄开出的汇票总额达到五百万两。从六月二十七日开始,汇票开出的速度大幅度下降。这么多的白银数量,完全在可以应付的范围之内。

    钱庄是收白银,出银币。这就有百分之八左右的利润。在加上百分之三的汇兑费用,纯利润大约是百分之十。短短数天,钱庄盈利达到五十万两。

    此时大明的物资交易,南直隶就是交易中心。而京城原本是北方白银流通中心,每年原本留入户部的白银数量,崇祯元年约八百万两,崇祯五年约五百多万两。因此上钱庄才有实力进行异地汇兑。当白银出现单方面流动时,没有足够的实力很难开展异地汇兑业务。

    一方面此次迁都是半迁半留,另一个方面很多勋贵的白银会自己运输。所以短时间的汇票总额,没有超出钱庄的应对能力。

    而此时其他钱庄陷入了纠结之中,迁都一方面会让京城的业务下降,如客户存款下降(此时钱庄存银会收取保管费),如果想将业务扩展到南京会有很多困难。

    皇家钱庄的优势,在迁都中得到发挥。白银铸造数量和客户群体迅速扩张。而皇家研究院的南迁,也给钱庄的异地汇兑带来好处。研究院的收入,可以暂时应对两地的白银储存差异。

    六月二十九日,搬迁即将开始。陈大金向崇祯请示,北京钱庄六百万以上的银币如何处理(原本账目上就有存银)。

    这些存银,如果南京没有大笔白银需要汇到京城,而陈承芳在南京可以应对客户的白银需求。崇祯就可以利用这些白银。这些钱庄都是崇祯的财产。即使库房保留一定白银应急,五百万两白银,在当时仍然是一笔巨款。要知道,数年以前的辽饷,只有不到五百万两。

    准备投资的京津铁路,预算不超过八十万两。此时北方水田的价格约在十二两一亩,旱田的价格在三到五两。

    崇祯询问了南京钱庄目前的资金状况,最终决定先留下一百万资金满足京津铁路,再留下五十万资金应急。拿出四百万资金,成立大明农业钱庄,将资金借贷给皇庄佃户,用来购买皇庄田地。皇庄多是水田,价格定在十二两每亩。而近年皇庄小麦产量多在二石以上,按照北直隶粮价约值白银三两。当然实际的农业利润远低于三两。甘薯的产值略低于三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