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粮食漩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章 反应热烈的皇庄售卖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与原来南方的皇庄售卖相反,七月初一,陈大金传出北直隶皇庄的出售消息,每户最多买百亩。农户如果资金不足,可以到大明皇家农业钱庄办理贷款,月利息二分。每亩水田价格十二两,土地上的抽水机免费赠送。

    陈大金让众多太监们到皇庄去传递消息。佃户们近年来收入稳定,佃租一直没有上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佃户们省吃俭用,也积累了一点资金。如果一次购买五十亩或一百亩,没有佃户可以做到。此时不是农忙季节,得到消息的佃户,陆续来到农业钱庄,询问买地的具体情况。

    按照惯例,此时购买到土地,就不用再交今年的佃租了。每亩佃租六升,有一两银子左右。询问的人数太多,有数百人。秋收还有一个多月,人数会更多。

    此时崇祯还没有离开京城。陈大金就回到宫中,等待崇祯散朝。陈大金给崇祯详细说了几个问题,一是土地出售之后就不能收今年的佃租,价格是否需要变动。二是土地在抵押贷款时,先办理土地买卖,还是先办理贷款手续。三是这些土地在贷款中的抵押估值。

    崇祯考虑到钱庄是自己的,皇庄还是自己的,整个皇庄的售卖过程,白银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就给陈大金说:"价格保持在十二两,两年之内不要变动。贷款购买土地的,贷款手续,土地变更,土地抵押这些手续同时办好。让顺天府协助。佃户最低付款两成就可以办理贷款。"

    陈大金也明白,这些银币最终还要流回崇祯手中,又请示土地出售款项,是否由其他人掌管。

    崇祯让王承恩留在京城,打理土地出售的资金。王承恩此时资历浅,但与崇祯认识多年,是崇祯的贴身大伴。

    原本计划中第一批跟随崇祯去南京的王承恩,就这样留在京城。为此,崇祯又不得不交代王承恩,如何运用土地出售金。这笔资金,目前还不知道多少,因此崇祯的建议是,资金先从农业钱庄转给王承恩,王承恩可以先存在皇家钱庄。这两个钱庄是分开经营的。然后资金达到五十万之后,再给崇祯去信,决定如何用这些资金。

    崇祯的用意,更多是监督这些资金的流动,避免出现假账。

    七月初一下午未时,浩浩荡荡的迁都开始了。第一天出发的人数约两万人。此后每隔数天,会有人数不等的队伍继续出发。整个迁都的行程约三千多里。估计崇祯到达南京时,将在八月底或九月初。这还是借助了运河。

    从七月初三开始,皇庄的售卖开始热闹起来。此前询问的人员很多,而这些人需要多考虑一下。以五十亩土地计算,如果不是可以贷款,需要六百两白银。一般的佃户想都不用想,根本无力购买。而现在农业钱庄,可以贷款。实际需要付出一百二十两白银。如果今年粮食产量仍在两石,粮食总价格就有一百五十里白银。连续多年的丰收,佃户也积累了许多粮食。

    如果不是准备购买田地,佃户们此时不会卖出粮食。即使最近京城的粮食价格下滑,但此时是一年粮价最高的时间。京城小麦的价格是每石一两八钱银子。

    在很多佃户还在犹豫的时候,大明皇家粮行和布行在京城的人员开始购买田地。这些人以前就是宫中的太监。对粮行而言,只要有粮食,就可以卖出去。这些人经过多年的经商,有较多的资金。

    就这样,七月初三,卖出去一千亩土地。七月初四,卖出去三千亩土地。随后得到消息较晚的原兵仗局工匠,也从迁安,遵化等地赶来。七月初五,卖出去一万两千亩土地。到了七月初八晚上,王承恩一算总账,总计卖出土地已经达到四万六千七百亩,合计价款56万有余。

    随着消息传遍和反复商议,许多佃户开始合伙购买土地,一家一户拿出一百二十两有困难,但佃户们卖出多余粮食之后拿出三四十两白银还是可以的。这些佃户会买下五十亩土地,并预订一百或二百亩土地。

    这种合伙购买并预订的方法,很快传了出去。农业钱庄不得不增加人员,很快单日卖出土地就达到三万亩以上。

    农业钱庄的做法,在许多私人钱庄看来,利润可以。毕竟这些土地有抽水机,产量可以保证。私人钱庄的加入,让皇庄出售更加热烈。

    最终在八月份,达到,因为秋收马上开始。如果秋收之后购买,就少了一季的粮食收入。在秋收即将开始的时间,五万倾皇庄,总计卖出四千八百六十三顷,折合四十八万六千三百亩。整个土地出售回收资金583万六千三百两白银。

    而陈承芳在南直隶,第一年出售土地的资金仅一百万两稍多。

    当然,土地的出售,让崇祯失去了地租收益。但土地出售,为崇祯带来了更多。这是因为崇祯越来越远离北京(迁都南京之后,原来的京城就改为北京)。所以对这笔资金的运用一直滞后。崇祯刚批示如何运用50万两,王承恩就有了二百万两。类似的事情一直在延续。所以近六百万(其中多数是银币)资金如何使用,一直没有定论。

    戴维斯一行回到巴达维亚之后,将具体的收获汇报给三位公司董事和巴达维亚总督。随后就和郑芝龙陷入了漫长的交涉之中。新的贸易季节就要到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做出了退让,郑芝龙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按照八二的比例分配倭国的民用产品市场,荷兰船只经过南海东海海域,每艘船每次缴纳平安银四千两。

    郑芝龙此时非常得意,但他根本没有想到,他的根基是大明。崇祯迁都之后,将对大明帝国产生更大的影响。

    八月十九,崇祯还没有到南京,在离开扬州之后,崇祯得到消息,皇庄售卖共计近六百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