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粮食漩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 章 幕府将军的无奈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由于有几个小藩主,借助船只逃离了九州岛。在一年以前,幕府就知道九州岛被建虏攻占了大半。德川家光也想派兵收复九州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在戴维斯见到李永芳的时候,平户藩也将戴维斯到来的信息派人传给幕府将军。四月,戴维斯的到来,一下子吸引了整个倭国的注意力。

    倭国的混乱,局限在藩主级别。各个藩主都害怕建虏继续征伐。各个藩主的士兵数量不高,即使备战,也难以抵抗建虏联军。

    当前对幕府将军而言,建虏最大的弱点,就是水师实力很差。如果真要阻挡建虏,就要继续增加水师实力。水师对资金消耗非常大。幕府将军曾询问各地藩主,是否愿意共同组建水师。此时幕府对各地藩主的影响较小,所以共同组建水师的方案只好放弃。

    此时将军的幕府,在江户(今日本东京)。这几年整个倭国的经济状况不好,各地农民的反抗活动也很多。幕府一直想加强对藩主的掌控。现在突然发生的建虏入侵九州岛,幕府考虑到建虏兵力强大,没有独自出兵。

    荷兰武装商船的战斗力,在整个亚洲处于统治地位。幕府对欧洲此时的荷兰独立战争,知之甚少。因此德川家光很想和荷兰人联系,商议从荷兰人手中购买船只。

    没等德川家光和荷兰人联系,就听到荷兰商船损失惨重的消息。在德川家光的印象中,荷兰人数次在大明受到挫折,但船只损失以前很少发生。德川家光此时尚没有意识到历史早已经偏离原来的轨迹。

    四月十三,德川家光知道了荷兰人戴维斯来到倭国的消息。和家臣商议之后,准备和荷兰人加强联系。

    四月十五日,戴维斯一行人,才被皇太极接见。戴维斯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中层人员,此次见皇太极的目的,主要是寻找通商机会。

    皇太极在进入九州岛之后,对现状比较满意。之所以留着平户,长崎等藩主,一方面是想发展贸易,朝鲜和大明的贸易本来就很少。目前皇太极感到最紧缺的就是茶叶。丝绸陶瓷等暂时不是很急需,可茶叶早已经断了。另一个方面,皇太极也明白郑芝龙的强大影响力。

    戴维斯在和皇太极的交谈中,了解到了皇太极的想法,同时也询问大明的更多情报。从皇太极提供的信息中,戴维斯才明白,料罗湾海战中,大明使用了一种新式的武器,可以远距离防火和爆炸。荷兰人一直以为大明是用火船接近之后才能放火焚烧。

    皇太极对这些情报也知道不多,但已经知道这种武器的射程有三里左右,发射速度极快。皇太极一直没有找到破解方法。

    戴维斯和皇太极等人,在随后的三天时间,达成协议。皇太极和平户,长崎两地和平通商,同时皇太极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购买两千支火枪,价格为每支白银三十两。小型火炮三十门,价格为每门白银二百两。另外购买马刀一万把,每把白银五两。合计其他物资共计白银十二万两。

    至于茶叶,丝绸,陶瓷等需要和平户藩协商价格。

    在交谈中,皇太极等人毫不隐讳即将对倭国发动战争。

    直到四月二十日,戴维斯一行才离开福冈。皇太极派出济尔哈朗为代表,主持和平户藩长崎藩的议和事宜。

    戴维斯和建虏的交易消息,很快就向各地传播出去。从而在倭国形成军备竞争。

    军器,一直是利润丰厚的行业。此时这十二万两白银的交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实际利润大约在七万多两白银。

    失去台湾贸易点和中断倭国贸易,使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利润大幅度下降。在原来历史上,荷兰东印度公司很快就和郑芝龙达成垄断倭国贸易的协议。倭国和台湾贸易在东印度公司的利润中,达到一半。

    所以料罗湾海战惨败,给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打击非常大。荷兰人退出倭国贸易之后,一直在寻找机会和倭国通商。

    在郑芝龙占领南海东海之后,荷兰人的船只,能不能从这些海域通行,还需要和郑芝龙谈判。

    这样德川家光就必须加入到军备竞争中。

    在倭国贸易协议达成的时候,大明的新产品研发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时刻。

    所有机器的放大或缩小,到了一定阶段,都会存在一个瓶颈。蒸汽轮机的放大,已经使整个重量达到了卷扬机极限。此时卷扬机所用的绳索,是麻织成的。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还有一个问题,是蒸汽轮机的用途如何扩大。

    宋应星即使是见多识广,面对很多问题,仍无法解决。听工匠说,崇祯对这些可能有解决办法。就在散朝后,让太监报到崇祯那里。

    四月二十三日,下午申时,崇祯让王承恩把宋应星带到书房。

    崇祯一一询问了目前蒸汽轮机的现状。然后崇祯开始给宋应星分析如何研发的思路。

    蒸汽轮机要提高动力(功率),一是加大锅炉体积,二是增加工作压力(必须增加锅炉厚度)。而要提高热的利用效率,就要考虑热蒸汽的回收。

    而蒸汽轮机的用途,以崇祯来自后世的记忆,非常广泛。崇祯给宋应星列举几个最重要的例子,如农耕机器。此时没有橡胶制作轮胎,崇祯就画了一个履带式的车辆结构,前面配上铁铲,就是推土车。配上犁,就可以耕田。配上收割机,就可以收割庄稼。

    然后崇祯又画了一个蒸汽机车的外形,说装在铁轨上,就可以运输货物或人员。

    在一个多时辰,崇祯用后世记忆,给宋应星指出来蒸汽轮机的重要性。包括蒸汽轮机可以带动船只,代替风力。

    至于卷扬机的绳索问题,崇祯建议以多股软钢制成钢丝绳。

    这些后世的知识,带给宋应星极大的冲击。其实很多时候,新技术只是思维的一点点改变。

    崇祯向宋应星说到:"人类的进步,就是材料的进步。从石器,到青铜,现在是钢。兵仗局已经可以低成本大规模炼钢。如果有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多想想如何用钢解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