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虏在朝鲜半岛,驻军一年多了。比起蒙古高原和辽东的严寒,这里要好上很多。
当对马岛周围的倭寇袭击了朝鲜半岛沿海之后,皇太极等人,一开始只是抱着复仇的想法,派了一千人渡船前往对马岛。
对马岛距离朝鲜半岛很近,一千经历了无数征战的建虏骑兵,很轻松就战胜了对马岛的居民。对马岛其实只是附近倭寇的主要补给点。平时倭寇多分散在其他岛屿。
对马岛平时的居民人数,仅有三千左右。面对建虏的骑兵,毫无抵抗能力。等建虏骑兵返回朝鲜半岛之后。皇太极从倭人口中得知,倭国白银甚多,同时各大名实力不强。
日本的前幕府将军德川秀忠刚刚去世,新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光虽掌管家族数年,但经验不足。皇太极如果只论揣摩人心,统合部族的能力,远超努尔哈赤和多尔衮。
经过三天的争论,多尔衮等人同意大军征伐倭国。等准备好战船,已经是三月初六。朝鲜当时的龟船,虽然较小,但数量不少。另外在对马岛俘获了六十余小型船只,及三艘较大的船只。倭国此时的船只性能还可以。单次最多可以运输七千人员和两千马匹。
三月初八,建虏联军分批从朝鲜半岛出发,预计总出征兵力为两万到三万人之间。大半是建虏所部,有部分科尔沁蒙古人和内喀尔喀蒙古人。
此时倭国的大名,兵力十分少。在风力比较顺风的情况下,三月十三日建虏先锋六千余人在唐津海域登陆。此行为了增加兵力,建虏的马匹不多,仅两千多马匹。
各大名对于朝鲜半岛这边,很少防御,根本不知道建虏在朝鲜已经驻军一年多了。唐津一带,此时大名数目就有五个,以黑田家的实力最大。有对马岛的降民做向导,登陆之后,两千人守卫营地,等待后续人马的到来。其余四千人,分为两队,在登陆点外围开始了抢掠。
以黑田家为主的各藩,很注重修城。这个信息建虏高层早就知道。此时建虏先锋由多尔衮的镶白旗和岳托的镶红旗为主。
多尔衮和岳托的军事指挥能力,在各旗主中非常有名。多尔衮的名气,更多是因为在长城附近和大明交战中,很快发现了大明长城防线的弱点,同时又迂回绕过林丹汗的军队,在阿敏遭遇败仗之时,抢回了粮食,并大量杀死大明卫所兵和百姓。
岳托的年龄较大,征战多年。立下很多军功。
多尔衮率领两千大军,一千骑兵一千步兵,从登陆点向唐津方向抢掠。建虏的军纪在作战方面,非常严格。又经历多年征战,是同时代单兵能力最强的部队。晋升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在高层才有世袭制度的痕迹。
世袭制度,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晋升激励。所以各个王朝的新兴时期,中下层军官的晋升以军功为主。建虏此时严格的中下层晋升体系,保障了军队战斗力。
唐津藩是小藩,石高仅六万。没有坚固的城池,在一个时辰之内,就被多尔衮破城而入。
岳托所去的方向,正是倭寇的大本营,平户藩。平户藩周围,多是石高较低的小藩。一时之间,在登陆点唐津周围,各个小藩面对建虏的凶猛攻击,损失惨重。
倭国的武士,面对建虏精准的射箭,毫无抵抗能力。让建虏感到比原来的辽东大明兵,更加容易对付。
建虏在战争中的轻松,让骑兵距离登陆点越来越远。
多尔衮在征战中,一向杀戮甚重。所过之处,藩主,武士,所剩无几。即使是农民,也受到大量杀伤。岳托年龄稍长,因而所到的肥田藩,农民的损伤要略轻一些。
四月初三,皇太极率领第二批兵马登陆倭国。随行的旗主有莽古尔泰,豪格。另外有汉人降将李永芳,文臣范文程等。
在皇太极了解了前线现状之后,命令减少农民的死伤,并停止向平户藩进军。平户藩此时是有名的国际贸易港,也是倭寇大本营。
皇太极让岳托以佐世保为终点,暂时停止向前进军。皇太极将集中兵力,迅速拿下福冈附近的多个大名。暂时皇太极不想让战线太长。
四月初四,皇太极帅军往福冈方向行军。第二批兵马只有四千人,全是骑兵。且精兵比例很高。又将留守登陆点的军队减少一千人。
四月初七,皇太极和多尔衮合兵。骑兵六千左右,步兵两千余人。另外又抓了五千倭国农夫,运输物资。
这个规模的军队,已经远超福冈附近各大明的实力。从四月初八开始,久留米藩,小仓藩等相继被全灭。
幕府时期,倭国农民的税赋很高。皇太极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将主要目标对准了各藩主。开始对福冈的大藩黑田家的武士进行招降,并对农民税赋下调。准备长期占领倭国。
四月十七日,黑田家主及武士头领被建虏消灭。皇太极和莽古尔泰商议,将八旗大部和蒙古部落迁移到倭国九州一带。
从四月开始,大明北直隶陆续开始春耕。经过数年积累,北直隶的农田,水利条件大幅度改善。甘薯的种植面积也大幅度扩张。
最新一次的大明移民,单季节移民人数达到了三十万人。韩王府的十余万移民,没有赶上这次移民,需要在沿海一带等待返回的船只。此时大明可以运输五百人左右的船只数量大增。
来自巴达维亚的消息,在三月初传到京城。目前欧洲三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在整个东南亚的军事力量和人员分布,远低于崇祯此前的估计。
崇祯已经决定,趁着荷兰等国家在欧洲陷入战争的时机,加快在东南亚岛屿移民。并加强和当地土著的联系。争取可以将欧洲势力控制在很小的区域。
此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还没有发展壮大,就在料罗湾损失了大船九艘,实力正处于低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