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粮食漩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逐渐和平的南海海域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崇祯在京城和互市关口,将羊毛纺织的整套设备放在皇店,又让人和蒙古人联系收购羊毛。如果宫内的太监宫女都使用羊毛纺织品,也是不小的消耗。多次裁撤之后,宫内的太监宫女总数仍在近七万人。等羊毛大量收购之后,宫内将派部分宫女生产羊毛线。然后织成毛衣。

    当北方仍处于寒冷未去的时候,海外岛屿的季风方向已经转变。经过数年移民的影响,大明船只总量,以及往来于岛屿和大明之间的频率增加,南海海域的海盗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荷兰人的惨败,使荷兰人,西班牙人不再到大明海域,郑芝龙在南海和日本海域的影响力大幅度增加。许多小股的海盗已经变为良民。

    大明帝国此时的造船速度,远超原来历史。商船数量进入了快速增加阶段。这样以后每年的移民规模也会大幅度增加。从广州到天津,大量的船厂已经投入使用。

    因为造船的木材需要彻底风干,所以造船能力的大幅度增加,需要很长时间。

    料罗湾海战结束之后,这是荷兰人第一次大量商船来到巴达维亚。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此时在印度海域,拥有贸易据点。这些商船知道可以在巴达维亚和大明通商之后,第一时间来到巴达维亚。大明此时的丝绸和瓷器在欧洲价格昂贵。茶叶此时在欧洲只有很少人知道。

    大量的商船,其实数目也只有二十余艘,还有一部分船只会随后来到。在巴达维亚的大明商人,得知消息后,很快开始了商务谈判。

    移民船只,商务船只,一下子在南海海域变得多了起来。少了海盗的威胁,整个南海的行船气氛很轻松。郑芝龙在料罗湾海战之后,收入大涨。商船每艘每年两千两白银,移民船只每艘每年一千两白银,再加上郑芝龙自己也做海贸,并且垄断着与日本的贸易,可以说是财源滚滚。

    和平的海域,更加使船只预订数量大幅度增加。崇祯在料罗湾海战之后,派人到福建泉州建立了银元制造点。银元成色稳定,便于清点,一下子受到海贸商人的认可。在崇祯五年开始,泉州的银元制造能力,就达到了月产银元五十万枚。加工能力和销售远超京城和南京。银元的平价销售,使实际的利润只有百分之七左右。

    崇祯主导的工业化生产,在大明各地开始壮大。现在大的码头,卷扬机以及很普遍。对崇祯而言,只要工业化在大明铺展开,那么民间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激发。

    和平状态下的南海海域,为移民规模的快速上升创造了外部条件。即将停止的镇国将军以上的禄米,以及平凉府惨案,使大明各王府加快了移民速度。

    在这个时代,热带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部分处于无人状态。以前的造船能力等诸多因素,使人们很难用船只远距离移动。海岛上的土著民族在早期也很少。很多岛屿无人,还有一部分岛屿,是随着南宋海贸繁荣才有海商定居。

    大明的海外建藩,此时以各地王府为主导。移民数目看起来不少,但分散到各地岛屿之后,每个岛屿的人数并不多。

    在小冰河时期的干旱面前,崇祯直到这时,才有了足够的底气。毕竟抽水机有很多的局限性。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使大明总算摆脱了连续的军事失利。

    崇祯此前也派遣了锦衣卫和东厂人员,到海外实际考察岛屿。崇祯自己也会加入到海外建藩的布局之中。以后崇祯的子女也会到海外建藩,崇祯需要提前为此做准备。

    崇祯主要是调查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三国在东南亚各岛屿的实际情况,为下一步提前移民到这些国家目前没有重视的区域做好情报工作。拥有后世记忆的崇祯,明白此时欧洲国家在早期,以掠夺金银和贸易为主,对殖民地的作用,以军事据点为主,以作为贸易点和物资补给点。实际占领的区域很小。

    只有在彻底明白荷兰等国的布局之后,崇祯才会依据实际情况,决定下一步如何大规模移民。真正的殖民地热潮,原本要在工业革命之后才会到来。

    此时荷兰正在独立战争期间,和西班牙(含葡萄牙)正在交战。此后还会发生葡萄牙的独立战争。这段时间如果掌握好,可以轻易占领荷兰人没有占领的有人岛屿,甚至通过武力驱逐欧洲势力。料罗湾海战的惨败,已经让荷兰人提前退出了大员据点(今中国台湾台南)。

    欧洲国家最大的问题,是距离亚洲很遥远。

    如今锦衣卫人员以海商的名义,已经对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东南亚的实力做出了调查,这些资料随着季风的转向,会被锦衣卫传到京城。

    和原本历史相比,料罗湾海战中,荷兰人的损失极为惨重。荷兰东印度公司原本的盈利记录终止,并产生了亏损。这些消息目前还不知道有没有传到荷兰本土。

    受到料罗湾海战的影响,西班牙人和郑芝龙之后谈判通商事宜,并撤出了鸡笼港(今中国台湾基隆)的军事力量,将通商地点定在菲律宾,由大明船只将货物运到菲律宾。

    此时还能在大明南海海域行驶的欧洲船只,只剩下葡萄牙人了,这时仍占据着澳门。葡萄牙人此时仍和日本人有贸易往来。

    在朝鲜半岛已经驻军一年多的建虏,因为朝鲜居民遭遇到倭寇袭击,皇太极和八旗部分旗主(有部分旗主留守辽东)商议之后,决定攻击倭寇主要大本营的对马岛。

    对马岛位于朝鲜和日本之间,和朝鲜的距离很近。在大明收缩防线,放弃宁锦之后,皇太极领兵攻打大明失利。马匹面对悟空系列火箭,很难胜利。建虏逐渐有转移抢掠方向的意图。

    对马岛上,人口数量不是太多,仅不足三千的常住人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