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启七年开始,流寇规模不断增加。暂且不说流寇的作战欲望和军事素质,单就流寇此时裹挟的人数,达到了一个。
陇南山区的特有地形,束缚了流寇的流动性。毕竟古时交通比起后世,差了很多。没有经历连续战争的流寇,战斗力很差。
没有等待赵率教的主力,八百骑兵与岷州卫取得联系之后,大致明白了流寇此时甚为分散。地形限制之下,骑兵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在其他地方没有反应之前偷袭。
骑兵再次以少击多,攻破西和县。然后在西合县等待赵率教主力的到来。
正月初六,赵率教领兵到达西和县。此时王二等人已经知道大明朝廷多路夹击,严加防备。
赵率教虽然不知道韩王府等军队具体动向,但也知道只要拿下成县和徽县,就可以进一步压缩流寇活动空间。
赵率教在西和县只留下五千军队和五千民夫。其余人全部并发成县。
正月初九,周围流寇早已经逃散。赵率教领兵到达抛沙镇。四万余人(军队仅一万五千人)扎下大营。然后派出斥候,打探流寇和韩王府卫队的消息。
在得知礼县失守之后,很多流寇选择了逃散,礼县西合境内的流寇,部分逃亡阶州(今甘肃陇南市),文县。部分逃亡到成县(不知道徽县县城被破)。
此时成县周围聚集了近二十万流寇,流寇可用兵力不足三万。
正月十一,赵率教向成县县城进攻。八百骑兵和一万千步兵出击。以一万余兵力,向流寇发动攻击。如此多的流寇,县城容纳不下,县城外流寇大营层层环绕。
悟空火箭的大量连射,很快就使流寇心理崩溃,四散践踏,流寇大营大乱。然后八百骑兵又多次追杀。
四处随地可见的大量尸首,残破的营帐,仅仅两个时辰,成县县城四周的流寇大营,全部被攻破。除县城内的流寇暂时没有损失。此役流寇战死近八万人,轻重伤约一万人,另有五万人四散暂时逃脱。县城仅余五万左右流寇。
县城外战斗结束之后,赵率教领兵返回抛沙镇大营。此次战斗的胜利,拉开了流寇被屠戮的大幕。
正月十二,八百骑兵由成县向东,追杀逃敌,并打探韩王府卫队的消息。正月十四,八百骑兵在徽县县城和韩王府卫队会和。
正月二十一日,朱璟淞领卫队一千人,来到成县县城。
在朱璟淞移民海外的招安下,王二等多个首领被部下杀死,余众五万余人出城投降。
由于前后在徽县和成县招安的流寇近十万人,赵率教只派了一万人军队和一万民夫去阶州文县等地去征伐流寇首领王大用。即使八百骑兵的速度较快,但赶到阶州(今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时,二十余万流寇主力四散而逃,不知去向,只剩下一些被裹挟的当地流民。
赵率教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二月初六了。赵率教此次被调到陇南剿杀流寇,主要目标已经达到。
以陇南山区的条件,流寇如果藏到深山之中,很难剿灭。古代的深山之中树木比后世多很多。赵率教毕竟是客兵,需要考虑固原镇的防务。
从正月十一开始,移民海外的流寇已经被分批押送,向汉中府行军。这十万多流寇,到二月初八才陆续转移到徽县。
二月十三,赵率教分批从成县撤军回固原。
二十多万流寇主力,多数藏在深山之中,少数从小道经岷州卫外围逃到定西。还有部分逃往别处。
十余万人,从徽县向汉中行走,费时更多。
流寇没有经历连续战争之前,战斗力很差。
王子顺苗美高迎祥等人,到河南豫西山区因为分歧,最后分成数营分散在山区。分散之后,声势很小。暂时没有引起河南巡抚的注意。
豫西山区,面积也很大。又是(数省)交界之处。因此这些流寇也经常到临近的山区活动。此前韩王府卫队从襄阳等地经过的消息,高迎祥等人也是过后才知道。如果不是高迎祥所部人数太少,早就投奔王嘉胤去了。
时间到了崇祯五年。除了崇祯,没有人知道,历史早已经偏离原有的趋势。经过多年的削减宗室禄米,已经停征辽饷,此时北方的税赋大大下降。
到了二月,京城附近又开始为春耕提前准备。一项新技术的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北直隶附近,通州码头,铁矿等很多地方,已经铺设了短距离的轨道,上面的轨道车依靠马匹或人类拉动。再加上卷扬机的使用,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海外移民累计数量已经达到八十万人以上。只要在海外拥有足够的人数规模,等船只数量大增之后,移民才会有快速增加。
在崇祯的眼中,目前的形势比起原有历史上的惨状,要好上太多。朝堂之上,党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大大缓解。
羊毛纺织的各种技术已经掌握,兵仗局已经大幅度裁撤。所以崇祯想推动羊毛纺织业的发展,只有通过商业手段。
最初的抽水机,要不是靠皇庄的需要支撑,也是非常难的。佃租制度下,田主不愿意投资抽水机,佃户没有资金投资抽水机。
羊毛纺织和抽水机不同,这是一项可以预估收益的商业投资,投资人直接受益。
如同盐业改革之后,每次举牌价格都会上涨,一年一次的拍卖,让每个参加拍卖的人必须慎重。如果拿不到盐业经营资格,会损失很多。现在每年盐税都在增长。
羊毛纺织业,要想拥有足够的市场规模,需要产品有竞争力,同时要给原材料合适的价格。这里面涉及到边贸,目前陆路的交通成本很高。
在目前这种交通状况下,崇祯认为将羊毛纺织技术普及到大明和蒙古很重要。
崇祯发行银元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强行在全国推行银元废除银两。主要是想通过市场需求自然推动。毕竟早期的重力压力机产量不高。
有了螺栓和车床之后,新的液压型压力机一直在研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