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粮食漩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更加混乱的局势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新军骑兵从战场追到宣府,宣府之围被解。孙承宗是第一次在战场上见到悟空乙型丙型火箭的威力。阿敏同样是第一次见到。剧烈的爆炸声,和满天落下的火焰,对骑兵马匹的影响非常大。

    任何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对新生事物都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孙承宗看到了和建虏野外对抗的机会。如果能用来偷袭,肯定战果很大。

    阿敏看到了明军的威胁,以建虏的人口规模,无法承受如此快速的死亡。阿敏在快速逃亡中,已经下定决心,必须说服皇太极尽快退兵。夜间到达张家口外围时,阿敏和镶蓝旗将士仍惊魂未定。

    皇太极见到阿敏时,已经是夜间。看到将士的悲惨样子,又听完阿敏和众将的述说,连夜通知分散在各地的八旗兵将注意明军动向,尽快退回长城以外。

    皇太极进入长城之前,曾在长城外留有少量侦骑,以防林丹汗的蒙古部落。就在今天,长城以外的侦骑与林丹汗的侦骑相遇,已经被林丹汗的前军全部消灭。通过俘虏的八旗兵,林丹汗的前军知道建虏已经在长城内抢掠。

    林丹汗与建虏互相敌视,并在去年发生过战争。此次领兵八万,号称十万,准备在正月初二,到达宣府,向明朝朝廷索要财物。蒙古兵行军,斥候至少放出百里,前军两万,中军五万,后军一万,前后军各距离五十里。从斥候算起,整个二百里长度,一百里宽度之内,都会被斥候掌握情报。以免被敌人偷袭。

    夜里,建虏的具体分布,林丹汗不可能摸清。暂时只知道建虏是分成四队,进入长城。因为前后二百里,都有斥候和建虏游骑遭遇。林丹汗此时是惧怕建虏的,多次被建虏击败自己部下的部落。所以选择了缩小行军间距,快速向张家口,宣化附近靠拢。林丹汗估计建虏此时主力在大同方向。

    皇太极急于出长城,没有选择从阳和卫高山卫方向出关,压根不知道林丹汗距离不足二百里。

    孙承宗受到白天胜利鼓舞,决定趁士气高昂,能否突袭建虏。

    三方势力,此时对整个战场的情报都是不完整的。而以骑兵急行军作战的移动速度,此时距离非常接近了。骑兵的正常行军速度,每日不低于150里。此时明军与建虏营盘不足四十里。建虏营盘与林丹汗中军一百三十里,与林丹汗前军八十余里。

    崇祯二年腊月二十九,除夕。后世有名的三国混战就这样在没有想到的情况下发生了。

    考虑到悟空乙型丙型火箭的威力,明军全军出战,后军在宣府补充了粮草。补充之后,粮草可维持五天左右。这样前军甚至没有派出斥候,直奔张家口。希望通过直接绞杀建虏斥候,打建虏一个措手不及。中军比前军落后两里。这对骑兵而言,就是依次进发。后军补充粮草出发时,距离中军五六里。

    建虏同样是天亮以后,开始做饭。随后快速拔营,准备从张家口周围的长城关口返回草原。

    大军行动,集结需要一定时间。此时建虏的部队,合计仅一万八千左右。正黄旗有一部分兵力已经散布在周围乡镇。建虏整个行军间距不是很大,前后不足七里。

    明军前后距离十余里,向北而行。建虏向北而行。长城以外的草原上,林丹汗前后二百里,但扣除斥候的前后军,距离不足百里,并在行军过程中,距离不断缩短。诡异的战场,各自在快速移动。

    辰时一刻,明军前军在距离张家口五里的地方,遇到建虏断后监视明军的斥候。以往双方首先遭遇的是斥候,可现在明军队形近乎没有斥候。因为斥候前出不足一里。对骑兵而言可以忽略。建虏五十名斥候,根本无法逃脱。

    断后的建虏后军,约有四千人。发现后面尘土飞扬时,明军已经在三里的距离之内。此时建虏前军中军分为两部,已经绕过了张家口。看见后面明军阵势庞大,分做两部加快追赶中军。

    如果没有悟空火箭,建虏不会撤离,明军也不敢追赶建虏。现在孙承宗有了底气,但也不敢过于冒险。没有分兵追击,只是追向西边的建虏。

    骑兵追逐战,考验的是马匹的耐力和将领的耐心。建虏的战马,要比明军战马好上很多。所以孙承宗对追击没有报多大希望,只希望能尾随建虏。因为一开始的设想,是急袭建虏大营。没想到建虏已经退走。

    在这场追逐中,明军与建虏的距离,慢慢在增加。即使是建虏前军,此时对林丹汗的到来仍一无所知。

    林丹汗,同样一大早就拔营向东南而来。受马匹耐力限制,林丹汗的行军速度要略微比建虏慢一点。

    野狐岭,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发生了很多战争。现在这场战争更加离奇古怪。

    腊月二十九日,下午未时二刻。明军一路追击建虏后队。到野狐岭附近,由于地势改变,建虏后队行军速度降低,追击的明军速度未受到影响,明军与建虏的距离缩短到二里。同时山路狭窄,此时建虏的行军距离大幅度延长。

    对于野狐岭的地形,孙承宗很熟悉。很快明军在地势较低的地方,队形停止前进,将二十架火箭发射架假设完毕,山道狭窄,山下较宽敞,悟空乙型丙型燃烧火箭和爆炸火箭,每次各五支,连续二十次连射,共计二百支火箭,一下子就击溃了建虏的断后部队。随后马匹在山道上快速向前,建虏整个后军乱做一团。随后明军继续追击。

    而此时,建虏前军刚从野狐岭另外一次出去,斥候前出,原定前出五十里。前军正在休息时,斥候回报,察哈尔蒙古的前军距此不足二十里。兵力约两三万人。

    此路建虏,由阿敏指挥。前中后军合计仅不足八千人。同时后面有明军追击。此时在野狐岭北侧的仅有接近两千人。阿敏急忙命人稍做回退,选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整队备战。

    察哈尔部落的前军,意外遭遇建虏。敌情不明朗,就报请林丹汗决定进退。也在整军备战。林丹汗中军,此时与前军距离二十里,与后军距离三十里。就在双方备战的时候,林丹汗的中军越来越近。

    明军在狭窄的山道不断追击建虏,这次是火箭发射架非常靠前,一直在依靠悟空火箭远距离攻击建虏,行军速度也不快。

    时间在一点一点在度过,明军,建虏,林丹汗三方势力,不断压缩距离。只有建虏自己知道前后都面临敌人。后方明军估计有两万以上,前方察哈尔蒙古两道三万人。此时想从其他地方走,也没有可以通行大军的道路。等从野狐岭下来的建虏约有四千人之后,阿敏拿定主意,从蒙古人那里突破。毕竟后面传来的消息很不好。

    阿敏留下五十人收留后面的军队,四千人快速逼近林丹汗的前军。阿敏根本不知道林丹汗是率领八万军兵而来。就这么耽误一会,等阿敏与蒙古人交战时,林丹汗与前军距离不足一里,近乎于会和。而后军也距离不足二十里。

    林丹汗不知道明军的消息。但远远望见建虏人数不多,就准备将建虏包围。阿敏此时也看见蒙古军阵后方的尘土,急忙从周围小路四散而逃。即使这样,仍有三千人陷入蒙古军的包围之中。

    明军一路追杀建虏,出了野狐岭。攻击杀伤建虏两千二百人余人。到此时对二十里意外的战斗一无所知。阿敏走后,建虏有一千四百余人从野狐岭逃了出来,影响了明军对战场的侦查。此时已经申时三刻。人饿马乏,就找了个视野较好的高处,轮流饮水,吃干粮,喂马匹。

    建虏后面这一千余人,由于远远望见蒙古林丹汗的旗帜,最终从小路逃出。

    等孙承宗稍后派出斥候时,看见的就是林丹汗的大旗了。

    在腊月二十九这天,将近十三万人,最后汇聚在一起。直接参加战斗的,有9万余人。建虏共计损失六七千人,明军死二百伤六百,林丹汗的部下,损失最多,死亡八千伤兵一万五千。可见察哈尔部落的战斗力很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