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的灭亡,因素甚多。军户被列入被统治阶级是军事失利的首要因素。那么财政陷入困境的罪魁就是大明宗室待遇。
大明宗室的问题,早已经很严重。作为皇帝,不想被同宗说刻薄。而作为臣子,又很难有足够胆量献上奏折。有后世记忆的崇祯,在元年九月,已经陷入经济困境了。如果大明要更长久,就必须尽早解决宗室问题。
大明宗室的问题,不仅仅是占有了很多土地,更重要的是占有了太多的税赋。要想彻底的长远解决宗室问题,以当时世人的思维,根本没有办法。于是这个矛盾越来越严重。
九月二十八日,崇祯下诏,经礼部向各亲王府发出命令,命全国各地亲王府亲王或世子必须在腊月二十三日以前,到礼部协商宗室待遇问题。逾期不知者,从崇祯二年开始,亲王一系所有宗亲的禄米在现有基础上二折发放。
大明此时二十七个亲王府,每年地方税收与户部税收之和,早已经不足所有宗亲的禄米了。从嘉靖开始,多有变革。只要最核心的不降等世袭制度不改变,税赋收入就必定被宗室吃垮。
十月初一大朝会,崇祯命礼部尚书何如宠,将在册宗亲现存者,按照爵位,人数,禄米等汇总成册,以备崇祯研究宗室待遇。
崇祯没有让朝臣拿出对策,那样解决不了长远问题。而知道历史走向的崇祯,明白第一波流民起义即将开始,所以准备将宗室问题,流民问题一并解决。又在十月初三,下诏令福建游击将军郑芝龙来京城。考虑到郑芝龙新近招抚,特赐免死金牌五面。
远在福建的郑芝龙,有船数百艘,兵三万余人。天启七年击败荷兰船队之后,掌控着福建一带海面。此时的郑芝龙,同样面对很多问题,后世称为台湾的小琉球,此时仍是荒凉状况。崇祯元年,虽利用福建一带有灾移民小琉球,但规模不大。小琉球的真正大开发,要到三十多年以后郑成功进入台湾岛。
郑芝龙此时要面对西班牙,荷兰等国的压力,还要面对大明帝国以及其他海盗的挤压。正是因为郑芝龙选择了招抚,才开创了郑家数年以后的辉煌。看到五面免死金牌的极大诚意,郑芝龙率领十余艘战船,逆风而行,腊月初三抵达天津。腊月初七带领十名亲卫,进入京城。
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元年腊月,京城对陕西的流民起义仍一无所知。这个直接摧毁大明帝国的军事力量尚处于萌芽状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虏和流民的力量,都是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建虏一开始就是一个完整的军事机构,从征服周边女真部落开始,没有大的军事失利。而流民的军事力量,是随着持续干旱带来的饥饿和贫穷不断起伏。
当崇祯拥有了抽水机,蒸汽轮机,钻井机等抗旱组合以后,崇祯拥有了应对流民更多的方法。即使如此,崇祯仍需要更多的策略,以更好的解决流民问题。
腊月初十,崇祯在散朝之后,在文华殿偏殿,接见了郑芝龙。在一旁陪同的人员,有英国公世子张之极,礼部尚书何如宠,户部尚书毕自严,兵部尚书王在晋等多人陪同。
崇祯在御案之后就坐,给各部尚书赐座。张之极在一旁站立。准备妥当之后,让王承恩宣郑芝龙进见。
"郑游击,福建巡抚曾在奏折中,言及你曾多次与荷兰人交战,你给在座诸位尚书,说说对荷兰人的印象。"崇祯说到。
"回皇上,臣这就说说荷兰的船队。"郑芝龙说着一口的闽南语,在座的只有何如宠是淮河以南出生。对郑芝龙所说,都是只能听懂一部分。郑芝龙说的津津有味,众人听的模模糊糊。但大致是众人明白了,荷兰人的优势,是船快,船大,火炮大而多,火枪大而重。郑芝龙之所以能战胜荷兰人,是以众击寡,以小火船围攻荷兰大船,胜利与荷兰不能承受损失有很大关系。
在崇祯的询问下,郑芝龙又说了这些荷兰船都是东印度公司所属。又给大家讲了东印度公司的管理方式。随后崇祯又问道荷兰,西班牙以及澳门的葡萄牙人的情况。
经过郑芝龙的述说,诸位尚书才对西夷有了一点点认识。其实在百年以前,西方的火器就远远超过了大明帝国。同时因为战争方式的不同,东西方的火器侧重点也不一样。考虑到闽南语大家听的模模糊糊,崇祯又问道:"郑游击,你此次随同进京的亲卫,可有会说官话的?"此时的官话,就是南京话。
"回皇上,亲卫中无人会说官话。"郑芝龙说到。
崇祯说到:"何尚书,你可知道今科进士中何人与郑游击同乡?"
何如宠稍做思索,说到:"回皇上,今科二甲进士傅启光,是福建南安人。"
崇祯看看快半个时辰了,说到:"王承恩,等会派人,送郑游击到庶吉士傅启光处,让傅启光写份西夷的折子,两日后送到通政司。"
随后崇祯让众人告退。
从十一月开始,大明诸多亲王已经陆续来到京城,崇祯只是让到京的亲王,写一份各系亲王目前人口,财产,禄米发放状况的折子递到宫中。期间乾清宫太监总管王应朝频繁来往于诸多亲王的住处。到腊月十四,二十七位亲王府,已经全部到达京城。
腊月十五大朝会,崇祯特许各亲王或亲王世子,郑芝龙,傅启光参加朝会。
在大朝会上,户部尚书毕自严首先说了近年来国库空虚的问题。崇祯向各个王爷说到:"诸位王爷,自高祖立朝,宗室不断繁衍。禄米发放,地方早已不堪承受。皇祖年间,在册宗亲,已经数十万。如今外有建虏,内有干旱。国库内努双双空虚。朕今年裁撤宫禁三万余人,省银八十万有余。兵部尚书王在晋,力主撤兵宁锦,省银二百万有余。大明宗室,人口不足三十年翻一倍,长此以往,终有一日,再无力支付宗室禄米。此次各亲王进京,一定要协商出长久之计。"
随后郑芝龙又给文武大臣和王爷们讲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事情。听不明白的,由傅启光进一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