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黄晦暗的光影下,涟半倚在书架旁,正认真却又略显慵懒地读着一卷书,她披着一袭淡青色外衫,乌黑的长发散在背后,温暖的烛火描摹着她俊秀的轮廓,远远看去,此人此景,仿似一副沉静的古画。
不过李乐之向来没有赏画的情趣,而是径直走进了画里。
“涟,”他低声笑道,“这么晚了,你还不回房?”
涟在听到他脚步声时便已抬起头,却并未因阅读被打断而有丝毫不快,反而还有些惊喜:“这么巧,在这里遇见你。”
李乐之点点头,环顾了一下四周,无奈地摊了摊手。
“本来是想找卷有意思的书看的,结果看了数十个书架,有八成都是医书,剩下的也甚是无趣,正打算离开,就看到你了。”
涟弯了弯唇,戏谑道:“你若是再早来个半柱香的时间,不仅能看到我,还能看到玄懿呢。”
“我们俩见面也是吵,还不如不见……”李乐之撇了撇嘴,又道,“观她平日里言行,似乎学问见识颇为丰富,她都喜欢看什么书?”
“你既然也说了玄懿博学多闻,那么她喜欢读的书自然也十分丰富咯,据我所知,她平日里无事时便会读书,因而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偶尔与她促膝长谈,总会令我觉得受益匪浅。”
她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柔和的眼神却不看向他,而是一直望着别处,好像玄懿正站在那里一般。
听她这一席话语,李乐之不免有些难为情:“其实我也知道,她之所以总是言辞犀利,也是因为有着读书人的傲气,只不过总是被她反驳调笑,我心中也难免不满,这才总是和她争论不休……不然谁想每天被你和羽清姐当作幼稚鬼啊。”
涟“噗嗤”一笑,道:“你们俩这样吵吵闹闹的,倒也平添了许多乐趣,至少我是不嫌烦的啦;况且人与人的性格本就不同,遇到投机的人、矛盾的人都是在所难免,你也不必为此介怀。”
“我倒是不介怀,朋友之间争吵打闹本来就是无伤大雅,只是每次一争论起来,羽清姐便嫌吵闹……”
看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涟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她忙抬袖轻掩笑容,清了清嗓子道:“此事也不要急于一时,你可以多和她谈谈……”
“?此事?”李乐之不解地看向她,疑惑道,“什么事啊?”
被他这么一问,涟倒是怔了:“不就是……”
看着李乐之一脸的困惑,她也有些发蒙,便含糊道:“我的意思是……让羽清理解你……”
是谁先前说自己擅长表达感情的?怎么如今又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这些个男子,总是这般让人琢磨不透……
她正思索着,李乐之又道:“其实羽清姐理解不理解也无所谓,你方才也说人的性格志趣不同,我不能强求别人,也不能为了别人就委屈自己吧?人活着不就是要开开心心的?”
涟犹豫了一下,点头道:“言之有理……”
“哎?对了!”
李乐之突然眼睛一亮,笑着凑上前来。
“你在看什么书啊?看你方才那么专注,似乎是很喜欢读的书?可否向我推荐一二?”
涟把手中的书合上,正面朝上放到他的手里。
李乐之低头一看,只见封上二字潇洒飘逸而又庄重有力,是为“六韬”。
“你……竟喜欢看兵书?”
“那些诗词典籍的,读的次数多了,难免心生枯燥之感,”涟说着,又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三略》来,随意地翻了翻,“偶尔看看这些女子平日里不读的书,倒也有几分意思。”
“这两本书,我还都没怎么读过呢……”李乐之翻开书,认真地看了看开头几句,又问道,“你应该读了一部分吧,觉得如何呢?”
涟闻言笑道:“这两本书,可是流传了千年的兵家名作,其不仅融汇百家思想,更在治国、治军上见解深远,又岂是我能品评一二的?依我来看,只要你不觉得这类兵书典籍枯燥无趣,多读读自然是好的。”
“有道理,”李乐之一双桃花眼里顿生笑意,他把书放回她手上,又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同样的书,道,“那就这么决定了,待我仔细研读完此书,我们再探讨一番如何?”
“好啊,那我们就比比,”涟也露出笑意,“看看谁读得更深一点。”
……
……
寂静幽暗的别院里,两个纤瘦的身影伫立在池塘边。除了偶尔响起的风声,整座别院都仿佛静止一般,凝重而严肃。
“金叶那边的情况如何?”
沐羲深绿色的双眸被深夜染得漆黑,冷冰冰又深不可测。
“云棋宗那边派了几个弟子下山,很轻易地便找到了杀人妖的老巢,这案子算是破了,”瑾枢冷笑了一声,“不过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那群家伙,倒还有几分本事。”
沐羲叹了口气:“暂时还无法得知他们的计划,只能麻烦你多留意一下,免得生出什么大乱来。”
“不过是分内之事,何来麻烦一说?倒是你,羽清他们快要回来了吧?秦夫人这一案,才更是棘手呢——不过你放心,无论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你也知道我不仅没脸没皮,还向来以捅娄子为己任。”
“真有自知之明,”沐羲的声音多出几分笑意,但随即又被冰冷所替代,“我一直在避免和灵山派产生过节,但秦夫人这一案,却不得不查……看来,这表面上的和平,也难以维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