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启六年,夏,滁溪之战,西凉端和帝战败,戮于战场。容国誉相伤重,不治而亡。
西凉、容国举国皆大丧,遂于此定滁溪之约,五年内,再不起杀戮纷争。
两国皆退兵。
容军回京,前往途中,道路边皆迎百姓泣哭者,乃为誉相而悲,人围者众,竟不能行。
后至帝京,帝京万民皆为之悼。陈府外处,献花者众矣。文人墨客,皆为悼文以祭以念。
明帝哀痛不已,不上早朝一月。立誉相胞弟为右相,极尽哀荣,尊陈容与为国公之位,封字广逸,亲持丧仪,为之发礼。
帝京诸多贵家,皆闭门不出。
万民共悲。
秋,王后安产,为帝登基后第一子,容国举国共乐,为之喜。
众臣请封此子为国子,然帝言为誉相之故,无誉相,如失贴心腹手,哀伤难忍,纵有子,终不当。
众臣叹惋,遂止。
文启七年,西凉国子年幼,王后手腕卓绝,群臣请立后为帝,遂登基,称凰珈,改年号锦元。
文启十二年冬,迎岁佳节,西凉王族畔,宫廷内乱,凰珈帝遇刺,终亡。王族内乱,各家纷争不绝,王都明华上下不宁,各据一地,流盗四起,民多逃窜。
文启十三年春,明帝亲率容国大军征,所过处不伤百姓分毫,民皆服。
至明华,内间百姓自开城门,迎道而出。
明帝平王族内乱,于民祸事者,集市之处,皆当众斩。观者无不庆手称快。
当年夏,天下一统,容朝当立。
文启十五年,陈清河立誉相之位,乃承其兄之志,为得容朝首位誉相。
文启十六年冬,大王子失足溺水,帝、后皆痛之。霖雨皇后哀痛尤甚,感病不起。
文启十七年春,群臣上议,国不可无国子。王后名下无有王子,当再纳后妃为得子嗣之虑。
当年,夏,陈家入女为宫,为得后妃,传其容貌姝丽无双,明帝甚宠之,特赐封号岚语,为得皇妃之位。
文启十八年,岚语皇妃产子,一子一女。传其生产当日,天边红霞如烧,帝京为叹,众称天意之兆。
明帝大喜,当立其子为国子,更欲策岚语皇妃为帝妃,位同皇后。
众臣各执一方,誉相陈清河虽不言,然言国公言珣、平夏侯成洛初等重臣皆允,众遂允,乃策岚语皇妃为帝妃。
岚语帝妃少现人前,然帝京各家私下有传风言,道,岚语帝妃之貌,同已故誉相一般无二。
文启二十年夏,岚语帝妃再讯音。
文启二十一年春,岚语帝妃产子,又为一子一女。明帝喜色不掩,即日下令,当年减免天下赋税。
当年风调雨顺,全境皆获大产,国库充裕,粮仓满溢,竟不能够。
文启二十二年冬,霖雨皇后病重,逝亡。
文启二十三年春,岚语帝妃讯音。
当年夏,明帝当朝,提立岚语帝妃为帝后。
众臣议论不绝。
当年冬,岚语帝妃策为帝后。
文启三十六年冬,岚语帝后逝。
明帝哀痛不已,三日后,一道随去。
众皆感帝后深情。
当年,国子容与登基,称容陈帝,改年号澈与。
明、陈帝父子基业,在位之时,民皆得安,富足康泰,史称,文澈盛世。
史书千秋,共记千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