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伐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生有命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吴英与滩边以水为生的摆渡人在岛上吃了一轮熟桃,桃花酿成的酒醇香甘甜,吴英送了摆渡人几坛,老瞎子拍着胸脯保证待来日客人离岛,还是少收他们一半过路费。

    吴英曾问摆渡人,瞧着模样本就丑的离奇,咋子还瞎了只眼睛嘞?靠水吃饭的老光棍,找不到婆娘哦!

    老瞎子只是呵呵傻笑。

    风筝湖名字由来不是因为地形,传说灰云山上有位得天地认可的正牌山神,俗家本为乐善好施的善良公子,年少考得功名,娶妻生女。待机缘降生一只脚踩入修行途中,挚爱妻子忽得急症,名医亦无能为力,可怜他半吊子道法,杀不了敌续不了命。

    爱妻亡故后,山神自散家财,只带幼女入灰云山避世。幼女爱放风筝,奈何山高路岐,不适合玩耍,山神寻得灰云山下有座印日小湖,滩头平缓,用柳条为小女儿做了风筝让其在滩头玩耍。

    一日,水中虾怪迅游,见小女细皮嫩肉灵气十足,于是妖性暴起将其掠入海中。水中有位修道有成的蚌精窥得一丝天机,算得水族大难临头,立马救人,奈何晚了一步,它虽将罪魁祸首绑了交于山神发落,但山神之女已成为水妖的盘中餐,腹中肉。

    那时,山神尚未得道,幼女丧命,感悟天道无情,通悟命理。

    山神挥剑斩杀虾怪,又一拳打扁蚌精肉身,治其不查之罪,留其性命。

    无巧不成书,那蚌精受山神一拳,身体变形状如风筝,后来湖中有风筝状鱼类生出,专吃虾类,百年后称霸一湖,风筝湖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鬼神传说,本就做不得真,摆渡人曾钓上一尾风筝鱼烤了赠与吴英品尝,样子难看味道也不咋地,怎么看也不像是风筝。

    鱼不好吃无妨,有万里无云一碧如洗,有接天连日清可见底,又有鸟语花香果实累累,足矣。

    如此一年快似疾风。

    娃娃打开草庐木门,整好入岛三百六十五日,三位衣着相同的老前辈时隔一年再次出现,传道之人看着换上了一袭青衫的娃娃,胸口沉闷。

    按照先前的约定,这座草庐可以让娃娃借用十年,期间只要不损坏器具,草庐中一应事物其皆可使用。

    如今时间刚过十分之一,主人家就回来接手,饶是修道多年,老人家心里还是不舒服

    一年时间,娃娃的一切,三位天上人都看在眼里,通读三座草庐中的杂书,学过几笔毛笔字,因下笔始终无力,坚持不到一天便放弃了。其他时候,多是在草庐外晒太阳,被孟婆汤毒死的桃树化成肥料,和泥土融合在一起,开春时娃娃让吴英挑了根桃枝做种,重新栽下,如今也有些模样了。

    身着青衫,是因之前的衣服穿小了,孩子嘛,长得太快。

    相较于个头,身体素质无甚变化,丹田和经脉不曾复原,身上也没有一点修真者的气息,不是刻意掩盖,压根就是个榆木疙瘩,门都没摸清。

    当日老人家将功法灌入娃娃脑海,并不是让他趟着石头过河,其中包含了一派祖师对道法详细的讲解精要,再笨的脑袋,生搬硬套也能修出两分神仙气,这可倒好,不是一颗屎掉在一锅汤中,根本就是一道佳肴摔在了茅坑里。

    就这,还主动在桃林中留字,欠债两清。

    想来这小娃娃意识到自身就是个与修真无缘的草包,早早认命,可惜了先前的坚韧之志。

    草庐外,吴英已套好马车,那匹从市井购买的寻常瘦马,在岛上欢腾蹦跶了一年,足足长肥两圈。

    娃娃认认真真给面前的三位老前辈行了一礼,指着身后草庐说道:“一应书简字画,家具茶碗,原物归还。此行所获所得,多谢三位前辈。”

    一人授道,草庐中分门别类的典籍却归属三人,故而三位老人家同时有恩于娃娃。

    与来时一般,三人九道,香火情只一份,娃娃选定一道,其余两位老人家便视其为空气一般,不闻不问,不言不答。

    三人中排行第二的老人蹙蹙眉,暗叹一声,点点头,可有可无的话还是不说为好。

    老人双手合掌,仙气迸发于草庐,一时间斗转星移,等娃娃回过神来,已身处小岛岛滩,面前正式入岛时所过的骨门。

    娃娃再向着骨门躬身行礼,摆渡人牵来筏子,脸上似有不舍,娃娃和吴英登上筏舟,继续北行。

    和逍遥派的这丝牵连,如今正式断绝。

    当年禁宫的那位行走天下,巧遇这三位老前辈,一同吃了顿俗世的火锅,喝了两壶老酒。双方不识身份,江湖人、修行客,意气相投,那位得了老前辈们的一个承诺,若有朝一日家中小儿辈求教,当指点一二,只是怕老神仙们行踪缥缈不定,双方商定好一途径,掐指为约。

    仙家之术,可全其性命,治其顽疾,饶是娃娃心志坚定,那日选择,也是一番天人大战。只是一生所求如不能实现,长生又能如何?

    于草庐之中,娃娃曾翻看过一本叫做《九州内事章》的仙家杂记,书中驳杂的阐述了修真界的基本框架,与俗世武者不同,修真一道公认的有三道风水岭,渡海、乘风、御天,每个大境界又分上中下三小境,传说御风之后即可登仙,入得修真界,就能称得上是天上星,空中月,难得在凡间现身,仙人风采如何,无人可知。

    修真历史的长河中,有剑修御剑千里,杀人于无形,有大能引天雷,劈开荒山,故寻常百姓认为修真者于俗世无敌。这种想法多有偏颇,修真者确实得天独厚,见识、资源以及修行速度都要远超于江湖武者,但修真难度更超百倍。

    百人中可得一有修真资质的琢玉,一百个有资质的有幸能获得修真资源的无几,就算入得山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渡不了海的一抓一大把,就算是老天爷垂怜加上祖坟冒青烟,成功渡海,好不容易可御物远程攻击,那些个专练体魄的六境之后武夫,一身罡气环绕,站着不动任你刺上一千剑楞是刺不穿人家的外罡,有啥子用?拿吴英这样的九境大宗师来说,乘风境中流砥柱之下,不算上生死搏杀时天时地利人和的约束,一拳打在渡海境修士的身上,说不得后者就要鬼哭狼嚎后悔出生在这个世上,坏上一点的,等他回过神来就发现他死去多时的老祖宗笑眯眯的请他喝茶了。

    至于为何要排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一力降十会的老辈经验不假,只是若是别人不知你身家底细,你一手花里胡哨的手段耍下来,鬼知道你是扮猪吃老虎还是打肿脸充胖子。就像娃娃击杀常氏兄弟,一是有吴英掠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是敌人慌了神,不战而逃,他所持仙剑特殊,才能一招而胜。

    单论自身本事,混迹江湖多年的恶人兄弟捏死一个实际上半点内力都没有的小娃娃就像踩死只蚂蚁,讲究的就是人心,打不过你呀,我可以吓死你呀。

    禁宫中那位有幸认识的三位老前辈,逍遥派开山祖师爷的关门弟子,号空明三子,都是御风境的大能。

    阳光明媚,映照在湖水上波光粼粼,娃娃坐在马车中复习着功伐道法。

    草庐之中,传闻可搬山移海的御风境老前辈眼中的蠢笨娃娃,耗费半个时辰,记下了脑海中金光小字,之后一日,将道法理念融会贯通,拓宽识海,原先若是涓涓细流,现下可比汪洋大海。

    一日,攻伐道大成,天才到他么的姥姥家去了。

    至于为何无功法表象,只有娃娃自己清楚,好在一年光阴求索,凭借神魂即可自由控制仙剑,不用再消耗心头血。

    丹田与经脉尽悔致使其无法习武,甚至想要成活都是奢侈,按照老前辈的说法,余下的寿命不足十年,若破解不了生死关,万事皆需加速筹备。

    吴英坐在筏子后头,和摆渡人闲聊,一年相处,两个年龄相仿的老家伙大有烧黄纸的交情。

    摆渡人姓何,吴英叫他何老弟。

    那匹本事不大饭量大的拉车畜生重了许多,摆渡人一边撑杆一边向吴英大骂该把它宰了吃肉。寻常生物,又没有通灵,不过是一通对马弹情的废话,吴英笑着应和,行舟不似陆路,这畜生能安生是畏惧吴英身上一直外放镇压他的宗师内罡,放其马生,数得上是一件极为神气的事情,有朝一日遇见马群,狂叫上两声,定能吸引十匹八匹小母马生死相随。

    筏子快到鹞子山时,一群年轻棒小伙子正在水中浮水拉练,岸上一位明显是头头的将官左右执着一支两指粗细的花鞭,鞭子一响就是一个时辰过去了。

    等到筏子靠近时,士兵们胡乱唱起军歌来,有一二十出头的小兵一个猛子下去,等重新浮出水面,手中多了两条十斤重的大鱼,抬手一挥,两条鱼均精准掉在摆渡人脚步,那年轻人咧嘴一笑,看着筏子上比平时多出些生人生物有些诧异,听身后兄弟唤他,挥了挥手游回阵列中。

    吴英拿起大鱼在手中掂量掂量,乖乖,够吃上一天了,开着摆渡人的玩笑:“何老弟路子宽啊,还能有官家给的孝敬,莫不是哪位大官的亲戚吧?”

    何老头眼神看着那群军士,嘴上笑意浓厚:“六年前我在湖中打渔,亦是与这群孩子一般大小的官兵入湖水训,湖底大龟出来觅食,咬住了其中一个小伙子的腿,几人合力救不得,我在湖上混迹久了,知道湖龟弱点,一竹竿打在它痛处上,救了他,鹞子军就记下了这份恩情,六年来,只要我路过,银钱虽然没有,但是吃穿用度,从来不缺。”

    “呵呵…果然有情有义。”

    清风悠悠,二人看着水中一张张坚毅脸庞,不再说话,娃娃透过马车车窗,静听着参差不齐的军歌。

    “大魏军威震天下,铁甲银枪大高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