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临睡前在网上看了个黑段子。
黄先生给黄太太打电话,说:“晚安啊,老婆。我在度假村与秘书小李一起准备明天的开会材料呢,你早点休息吧。”挂完电话后,黄太太冷笑着对和她一起躺在床上的小李说:“这个骗子,还告诉我他同你在一起工作。”那边度假村里的黄先生转头对小李说:“我们开始准备会议材料吧。”
细思甚恐的黑段子,让叶晓磨蹭了半天才敢关灯睡觉。迷迷糊糊中,她做了个梦。梦到风吟,满世界都是风吟,如同《午夜凶铃》里满世界的贞子。叶晓惊醒过来,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打开床头柜上维多利亚小碎花的台灯看看时间,才凌晨两点。
叶晓在床上坐了会儿,稍微平复梦中的情绪,起身打算去趟卫生间。
叶晓租的房子在市郊的位置,同样的租金在三环内大概只能租个小单间。而在这里,她甚至可以拥有一个小花园和尖顶阁楼。这是一片老社区,住客以老年人居多,其实离地铁站也不算太远,却罕见年轻人居住。叶晓偶尔会在微博上看看网友讨论房价问题,投资她不懂,但如果仅生活而言,只要用心寻找和打造,大城市里也有不少好房子。生活质量高不高,钱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驾驭生活美的能力。
如果不是父母带来的压力,叶晓很满足如今的生活。一个人,一套租来的屋子,承载了生活的幸福感。叶晓租的房子在六楼,是顶楼,没有电梯,租金便宜。两室一厅,有个顶楼花园,花园旁边还有间搭建的尖顶阳光房,叶晓买了跑步机放那里,省下了去健身房的开支。两个房间,一个做卧室,一个做书房用来写稿。卫生间足够大,叶晓买了浴缸放进去,浴缸旁的窗户正对小区的中心花园,此季节正金桂飘香。
清晨起床在花园里站一站,呼吸带着栀子花香味的空气,在厨房做一份颜值高的简易早餐,然后开始锁在书房里工作。如果天气好想出门走一走,就去小区附近吃碗面,再回到家继续工作到三点。泡杯普洱搭配几块小饼干,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悠闲地吃下午茶。傍晚泡在浴缸里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望着小区花园发呆,身心惬意。
叶晓很想这样活到老。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只有书茶为伴,没什么不好。只要不上网,不去看陌生人的评论:老了会孤苦无依、租来的房子不靠谱、没有责任心……屏蔽陌生人容易,唯有父母轻易翻墙而来,原本还算平静的心会被他们搅动得焦虑起来。也会发愁收入不稳定,也会不确定未来可否安稳,心绪就在这样的时而宁静时而烦躁里起伏,一日复一日。
如今这份突如其来的神秘工作给叶晓的生活注入了新元素,是祸是福她还一头雾水。从厦门回来后她连续好几天查账,确认那三万块还在账上才心安。叶晓推开卫生间的门,伸手在墙上摸索灯的开关时便闻到有股奇怪的味道,她并不像通常小说里写的那样能及时判断出那是“血腥气”。直到打开灯,看到那具躺在她昨天刚刚清洗过的浴缸里的尸体,她的大脑才读取出“血腥”二字。
本能的恐惧下,叶晓是没有勇气上前检查那人是男是女是死是活的,她第一时间抓过手机冲出了家门。确定她看到的是尸体,是后来从警察处得知的。
整整三天,叶晓在警察局里回答了多遍换着法子问的问题,无非是在确认她是否撒谎。刚开始叶晓虽然困惑而疲惫,但心里还算踏实,毕竟她是真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直到警察问起她去厦门的目的,她才意识到自己不能完全说实话。说出风吟这个人以及相关的事宜,会不会被怀疑从事某种犯罪活动,叶晓感到了恐惧。好在警察并没有问起账户上刚刚多出来的三万元的事,否则叶晓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回答才好。
自己是不是因为贪婪被卷进了某个漩涡,还能不能脱身,叶晓不知道。她很后悔,不应该接下这份神秘的工作,贪图来历不明的钱。尤其是她被告知,现场证据对她很不利,会被暂时关押进看守所之后,她感觉世界轰然倒塌。
后来叶晓回忆这段经历,她最害怕的并不是自己即将面对什么,而是被父母知道这件事,真是值得玩味的心理。
翔安看守所在县城高铁站出去几公里处,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年,叶晓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叶晓是黄昏时分被带进去的,临去之前,她被允许接了个电话。
“害怕吗?”风吟的声音听起来很轻松,有些许笑意。
“真的和你有关?到底怎么回事?”叶晓想怒吼,又怕被人听见,只得压低声音。
“你很快就会明白,别害怕,没事。”风吟的话听上去似乎有种魔力,居然能让叶晓的情绪安定下来,情不自禁相信他。
“你确定?你不骗我?”叶晓的情绪从愤怒转为委屈,眼泪决堤般流出来,“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去?”
“确定,相信我,短暂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不是坏事。”风吟轻笑,“我有礼物,十天后给你。”
十天后是中秋节。
十天的时间,叶晓已经熟悉了看守所里的生活,但熟悉不代表能忍受。她穿进去的牛仔裤被剪掉了纽扣,只好尽可能用上衣遮挡,避免内裤露出来。洗澡只有冷水、厕所用纸只发两节、几十个人喝水共用一个杯子……这些叶晓都尽可能忍耐下来,唯有晚上睡觉的情况,让叶晓处在随时会崩溃的边缘。由于看守所里大多数都是还在等待释放或者批捕的人群,并不算正式监狱,一间牢房里有几十个人睡大通铺。到晚上睡觉时就像叠罗汉般人挤人,彼此的距离比一般的情侣贴得还近。之前几天与叶晓紧紧贴合在一起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因为家里拆迁的事与人发生斗殴伤了人进来的。叶晓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与这样的人群亲密接触。半夜里对方身上发出的酸臭味让叶晓夜不能寐,她又不敢睁开眼睛,只能闭着眼胡思乱想。从最初的痛苦绝望到后来的神思清明,是种很奇妙的体验。叶晓常常自嘲为城市边缘低端人群,标准的无产阶级穷人,但此时在这样的环境里她才真正明白,她一直是生活的幸运儿。
虽然这个中年妇女家里还有房可以拆迁,论存款也许比自己有钱得多,可是叶晓知道,自己才是幸运那个,只是以前不懂得珍惜那份福气罢了。叶晓想起比尔盖茨投资的一个网站,用来定位自己在全世界的贫富位置。比尔盖茨说,大部分人都以为自己是中等甚至中下人群,但其实能够知道这个网站的绝大部分人已经属于富人的范畴。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家庭共用一把牙刷,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女人买不起卫生巾。包括拼多多上市时,叶晓还读过不少相关文章,可是理性上知道和实际上有感性体验是两回事。风吟说得没错,偶尔体验下完全不同的人生才不至于麻木,以为自己得到的一切都理所当然。
这十天,叶晓体验到的人生和她之前的工作里体验到的人生如同地狱与天堂的差别,可是这都是真实的人生不是吗?而且显然地狱里的人比天堂里的人要多得多。究竟哪些人在地狱,哪些人在天堂,冥冥之中是什么在决定这一切,这十天里叶晓想了许多。
如果不是顾虑父母的感受,叶晓甚至想,她并不是那么排斥这样的经历。在这里的体验像是一场密度极高的集训,她所观察的她所思考的,对于一名写作者来说都是财富。如果真的这样生活两年,说不定自己出去也能写出一部《死屋手记》呢,叶晓有时会白日做梦。
这样的念头,让叶晓感到自己有点陌生,难道不是应该害怕恐惧焦虑待在监狱里吗?怎么反倒像是来体验生活,为素材采风,有些试图一举摆脱只会写游记的三流写手命运的兴奋呢?
还好舌头与胃把叶晓从异想天开里拉回来,提醒她痛苦的现实。看守所里的饮食较差,缺油少水。幸而人的适应性很强,一开始无法下咽的酸馒头如今叶晓都能吃出甜味来。今天是中秋节,大家都很兴奋,因为午餐会比平时多两个月饼。已有小道消息传来,一个豆沙一个五仁。那可是满满的油水啊,头一天晚上大家躺在大通铺上已经开始吞口水。
午餐时,叶晓拆开第一个月饼,果然是传说中可怕的五仁,但如今已是众人眼中的绝顶美食。叶晓进来的时间不算长,对五仁的兴趣还没有彻底扭转,决定先吃豆沙月饼。她拆开第二个月饼的包装时愣住了,月饼的一边是广州一家百年老字号的名字,另一边是两个字:“礼物”。
广式月饼最早起源于1八八9年,当时广州城西有家糕酥馆,尝试用莲子熬成莲蓉作酥饼的馅料。不想味道清香可口,诸多达官贵人争相品尝,一时火遍羊城,后来慢慢这种馅儿固定用在了月饼里。这家老字号的莲蓉蛋黄月饼外皮棕红有光,蓉沙馅儿细腻润滑,搭配蛋黄甜中带咸,去了甜腻,一直是叶晓最爱的月饼。
如果是平时,叶晓还有月饼油重热量高的顾虑,如今在看守所里刮了油水,见到它简直是寒冬送炭,真正的人间绝顶美味。
叶晓既害怕被人发现,又被本能驱使,已经顾不上任何形象可言,三下五除二就把月饼吞进了肚子里,大概猪八戒吃人参果都还会斯文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