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舌尖迷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浮屿鸭粥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晚上九点,林顺洗了把脸准备出门。隔壁蔡阿姨又在呵斥读小学的儿子阿宝做作业,林顺提醒自己别忘记门口那箱子阿宝的烂玩具。前天凌晨回家一个不留神脚尖撞上去,现在还有点痛。

    过道的灯泡又坏了,无人过问。后天吧,后天休息时我来修,林顺心想。

    老楼的楼梯打滑,像林顺这样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要小心翼翼避免摔跤,不知道那些住了一辈子的老年人是怎么适应的。下了楼,林顺看到一对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情侣,衣着时尚,男的正举着单反相机在对着自己家这栋楼拍照。

    林顺知道,正在开单车锁的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照片中的一景。他已经习惯了。

    厦门,游客心中的文艺城市,有老洋楼有海滩有渔村风情有咖啡馆。对了,还有需要排队的厦门大学。一切美好的文艺的小清新的词语都可以在厦门体会到,吹着海风穿着长裙漫步在曾厝垵与沙坡尾打卡的网红比比皆是,连抓娃娃机里都放的纪梵希小羊皮口红。

    可这一切又与林顺这个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有什么关系?他反倒成了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的局外人。

    林顺出生在浮屿的这栋老楼里,浮屿,顾名思义是“浮在水面的小岛”。半个世纪前,筼筜湖还是个港湾,如今已是厦门最有名的富人区、咖啡一条街。那时厦禾路的北面是汪洋大海。位于厦禾路西端的浮屿,在一百多年前,真的就是一块与陆地分离的小岛。后来陆陆续续修建码头、寺庙,才逐渐和陆地连为一体。浮屿对于老厦门人来说是个亲切的常常挂在嘴边的的地名,用闽南语念起来很动听,叫做“phu5-su7”。

    林顺的童年颇为幸福,左邻右舍虽然常常因为抢晾衣服的地方发生点小的口角,但总体是热闹的友善的舒心的生活氛围。林顺和刘倩的家都在三楼,赵鑫住在四楼,他们三人是发小,也是初中同班同学。初中时林顺的成绩在学校数一数二,穿着母亲熨烫整齐的校服,清秀俊朗的模样是全校女生暗恋的对象。不过林顺少年时代的柔情,都留给了刘倩那个傻丫头。他表面上一幅冷淡不在意的样子,但是会在下雨天递给刘倩一把雨伞,也会抽空给她讲讲函数应用题。

    赵鑫成绩中等,身材高壮,沿着上嘴唇长了一圈毛茸茸的胡须,看上去远不如林顺斯文秀气。林顺知道,赵鑫喜欢刘倩,而刘倩偷偷喜欢着自己。这样错综复杂的情感是青春期少男少女所特有的,并不影响三人天天玩在一起。他们会一起去思明电影院看电影,然后到少儿图书馆楼下吃特香鸡。

    那段时光里的厦门,对于林顺来说,确实是文艺岁月啊。蔚蓝的天空,阳光下一整墙金灿灿的炮仗花,楼下孙奶奶卖的沙茶面香混合着海风的味道,时间慢悠悠仿佛一切不会改变。

    什么时候命运发生了变化呢?林顺读高一那年,厦门的平均房价正式突破一万,那时还全神贯注投身于学习中的林顺不懂这意味着什么。赵鑫的父亲早早去了深圳打工,那一年在禾祥西路买了套四房,赵鑫全家搬离了老楼。搬家前的头一个晚上,赵鑫约林顺到后巷抽烟,夜色里两个半大的男人随意畅想着未来。烟头熄灭前,赵鑫沙哑地说了句:“你好好照顾她。”

    林顺的父母都在橡胶厂上班,原本也打算买套新房,可是还差那么一点存够首付的时候,厂子倒闭了。好不容易从亲戚家借来了钱,房价却在半年左右翻了一倍。父亲仿佛老了许多,也沉默了许多,一家人再也没有提过买房的事。

    大二那年又发生几件事:林顺父亲肝癌去世、赵鑫在曾厝垵开了第一家民宿、刘倩正式成为赵鑫的女朋友、厦门房价突破两万。

    等到林顺大学毕业,赵鑫的第四家民宿正式营业,与一个最早在曾厝垵开咖啡馆的外地女人结了婚。他发了请帖给林顺,林顺扔进了他们曾一起抽烟的那个垃圾桶。刘倩离开厦门去了深圳,也有邻居嘴碎,说她去了东莞。

    厦门的房价逼近四万。

    网上有人嘲讽说厦门本地人活该,不努力自然买不起房。林顺感觉自己的人生还未开始,便已死去。

    不是没想过离开厦门去北上深寻找机会,可是母亲一个人怎么办。而且林顺心里堵着一口气,凭什么厦门人反倒失去了在厦门生活的权利?他没有什么大抱负,只想与母亲在这块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安稳度日。喜欢家乡的气息,喜欢炮仗花,喜欢过去的记忆。难道,这样的愿望都是一种奢求,一种过错?

    初级程序员的工资四千,一年后涨到五千八,放弃买房的奢望,就这样与母亲简单生活似乎也不错。休息日一大早陪母亲去八市上买点新鲜便宜的海鲜,到横竹路吃小笼包,慢悠悠散步回家。唯一烦心的是母亲总在耳边念叨交女朋友的事,林顺心里很清楚,买不起房还结什么婚,选择成为一名佛系青年,大概是自己唯一的生存之道了。

    不幸的是,这种幸福的佛系生活一年前戛然而止。在民宿做兼职保洁阿姨的母亲下班回家时撞到楼梯口堆砌的杂物上摔了一跤,腰椎骨折,送到医院被查出胰腺癌,不多久便去世了。办完母亲丧葬事宜后的林顺辞了职,他不知道工作还有什么意义,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意义。

    那天黄昏后从海上飘来厚密的乌云,很快便下起大雨。林顺没有打伞,就这样心如死灰地走在雨里,仿佛已无处可去。是啊,去哪里呢?回那栋昏暗潮湿破旧的老楼吗?独自去面对空荡荡的看不到希望的屋子吗?住在海边的人,想死是很容易的。

    林顺在冷雨里打了个寒颤,是的,他想死,生有何欢?他望着雨夜里黑麻麻一片的老街道,空无一人,如同一座孤坟。好像也不是,前方隐隐约约有一盏灯,在黑暗里微弱地发光。

    林顺想起来了,那是一家开了上百年的老字号鸭粥店,二十四小时营业。鸭粥煮在一个大锅里,放了酱油、姜丝、鸭骨汤以及秘制的中药香料添加药膳味。老店都知道在粥里微微添加一些糯米会更好地吸收底料的味道,店员在旁不断的搅动以防止锅底结焦。

    在大锅上方的橱窗里成列着各种配菜,有鸭肝、鸭肉、鸭脖、鸭翅、鸭腿、鸭心、猪肠、小肚、鸭腱、鱿鱼、海蛎、鱼肉、鱼块、油条、花生、卤蛋、米血和鸭血,价格从一元到五元不等。鸭粥店大概是厦门最不分贫富的地方之一,粥底两块,配菜自选,丰俭由人。穷人三块可以吃饱,富人也可以点一碗几十块的豪华版,味道同样鲜美可口,是厦门人永远割舍不下的美味。

    一心想死的林顺闻到了鸭粥的香味,肚子里突然饥肠辘辘,突然有了生活的欲望。

    他奢侈地给自己加了一个鸭腿两根油条,滚烫的粥、姜丝、胡椒粉驱散了他满身的寒气和心里的绝望。这从小吃到大的熟悉的美味似乎让林顺找到活下去的意义,他抬头看到墙上贴的招工广告,如同看到了生活最深层次的本真。

    这浮世的繁华不过是梦幻泡影,生活的真相如此简单,一碗鸭粥足矣。林顺感到自己仿佛成为了哲人,醍醐灌顶。哪怕是自欺欺人,至少,活了下来。

    林顺骑着单车到店里,今天他上晚班。

    吃晚饭的客人已离开,宵夜还不到点,这时候店里的人比较少。林顺进店的时候里面只有两个独自来吃饭的年轻女客人,短发那个面容清秀,穿着卫衣短裤,带着背包,一看便知是游客。她正好吃完起身,一脸满足的神情,走到收银台付款。

    而长发那个女客人,是林顺记忆里最熟悉的面孔。

    她回来了。

    一切是不是还有机会重新开始?

    叶晓走出鸭粥店,心满意足地漫步在厦门夜色中的街道上,微风拂面,惬意至极。真没想到这不起眼的鸭粥如此美味,走南闯北吃过无数美食的叶晓也心甘情愿给它打上满分。

    这工作完全没难度嘛,叶晓到现在也不敢相信这样来吃一顿美食就能赚三万块。不是没想过可能是骗局,但机票和民宿都是风吟订好的,反正她自己也不花钱,现在就看说好的三万块是不是能到账。

    心情愉悦的叶晓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鸭粥店后不久,刘倩死在了那里。

    刘倩看到林顺后露出明媚的笑容,像是初中时,她在他的帮助下得出了一道函数题的正确答案。她小声问:“你还喜欢我吗?”

    林顺没有来得及回答。没有人看清楚,在极短时间内走入店里,将一把薄如蝉翼的匕首刺进刘倩肺叶又飞速离开的黑衣人长什么模样。

    救护车赶到前刘倩就死了。弥留之际,她痴痴地望着林顺,而林顺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也不知道答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