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飞风折柳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一章:谋心亦有 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柳尘缘道:“正是,柳尘缘见过太傅。”

    元百千道:“十几年前边关一战,那时候我正在闭关,没有与你交手。”

    柳尘缘道:“太傅为何出此言?”元百千道:“我得知后颇感遗憾,今日再见,当不吝赐教。”

    柳尘缘心道:“原来是要找我打斗一场,分出高下。”想罢说道:“太傅误会了,柳尘缘今日前来,是有要事求见大汗。”

    元百千道:“大汗征战一日,正在歇息,而且刚才他已经明说除了我有事可以求见之外,他人一律不得打扰。”

    柳尘缘道:“言外之意就是柳尘缘要与太傅斗上一场不可,然后太傅才会去跟大汗说此事?”

    元百千道:“正是,我想你既然能够让阿图鲁与你结拜,想必你的武功一定在他之上,不然我也没有兴趣与你打斗,不知你可否赐教一场?”柳尘缘道:“好,既然太傅有心,柳尘缘怎么能说不?说柳尘缘赐教则不敢,当是柳尘缘前来领教太傅的高招才对。”

    元百千道:“言语之间倒是谦虚,好,今日你我比试拳脚和剑法。”

    柳尘缘道:“请。”元百千架势一摆,就开始动手。其他的士兵听闻元百千与柳尘缘动手,纷纷向辕门围了过来。柳尘缘与之交手三招,便被生生逼退,滕碧玉见柳尘缘显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脸色,问道:“尘缘哥哥,你没事吧?”

    柳尘缘道:“此人招式就罢了,拳招皆出自《道衍兵术》中,然他的内力实在太厉害。”除了南宫顿若,柳尘缘还是第一次遇到内功如此厉害的人物。

    滕碧玉道:“那我们还是不和他斗了吧?”

    柳尘缘道:“放心我没事,此人虽然厉害,担我未必会输给他。”元百千所使的拳招出自《道衍兵术》,柳尘缘对此熟悉,然其拳头挥扫出的劲气凶猛,刮在柳尘缘的脸上,尚且隐隐生疼,更别说他与元百千相触时对于肌骨之冲击。阿图鲁见柳尘缘的神情,传音给柳尘缘,其说道:“尘缘兄弟,元太傅所习练的武功,是我蒙古的无上神功《山火宝经》,这神功乃当年国师八思巴所创,当年他闭关就是为了堪破此神功,如今看来他是有所成了,你千万心一些。”元百千所习练的《山火宝经》阿图鲁从未见过,不知道其到底练习到了什么层次,只能这般告知。

    《山火宝经》是当年的蒙古国师八思巴所创,八思巴天赋异禀,诵经数十万言,能约通其大义,各种学识医学就会,年仅十七岁便成为萨迦派之教主。时值忽必烈的军队到达六盘山一带,忽必烈就问八思巴的大名,派人请八思巴到军营一叙,一番交谈之后,忽必烈认为八思巴要比很多老僧在知识功德方面强许多倍,应该将他留在身边。

    八思巴被忽必烈的诚意所感,留在了其身边辅佐。忽必烈将八思巴奉为上师,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元朝之后就以藏传佛教为国教,设立了帝师制度。一次忽必烈对八思巴道:“汉人有文字,我们蒙古可否有文字?”

    八思巴道:“创制当然可以,这比钻研佛法要容易得多。”

    遂奉忽必烈之命创制蒙古文字,也称八思巴蒙文。八思巴向忽必烈呈献蒙古新字后,忽必烈极为高兴,并立刻下诏,凡是诏书及各地方公文等均必须使用蒙古新字,试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新文字。然忽必烈治下的汉人对此根本无视,反而引起多种反叛。

    忽必烈无奈,再问八思巴:“眼下各地汉人屡屡反叛,试问哪一个开国皇帝会像朕一样,面对如此多的反叛,这是朕的奇耻大辱,国师你说一说,这其中是什么缘故?”

    八思巴道:“产生这样的情况,兴许是强行推行蒙古文字所致。哪些汉人的文字已有几千年,此时他们是很难接受这些文字的。”忽必烈寻思一阵道:“也许是这般。”八思巴道:“那些反叛之人反叛,就不怕被皇上镇压么?”

    忽必烈道:“国师有所不知,那些反叛之人,身后皆有门派,各派皆有一派武功,朕现在真不知道眼下该如何对付他们是好?”说罢再道,“国师这么说,是不是有应对之策?”

    八思巴道:“只有以武制武,汉人常言止戈为武,这武功之事其实简单,我只是不屑其中罢了。”

    忽必烈道:“国师可否创制一门武功来,给我的蒙古勇士去学习?”

    八思巴道:“当然可以,与皇上谈说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好了,这门武功就名《山火宝经》。”

    忽必烈道:“敢问国师此作何解?”

    八思巴道:“我自汹涌却如山,出招凌厉并如火,武功便是如此而已?”其后八思巴三天之内运功打通了任督二脉,自行修炼了这门武功,并以蒙古新字记下来,其对忽必烈道:“皇上,如此神功我已经用蒙古文字记下,那些汉人既然不愿意学我蒙古文字,那么这《山火宝经》他们根本是是学不来的,唯有我蒙古勇士们可以学得。”

    忽必烈大喜之余问八思巴是否已经完全习练,八思巴淡然出招几十,以作证明,并说道:“认为肉身,只怕利器,所以其中附有一套剑法,至于拳脚招数,以此为内功根基,举手投足之间皆可破敌人拳脚招式。”

    忽必烈让八思巴教导勇士习练,果然大为有用,忽必烈对八思巴深深折服并大赞不已,赞八思巴为世上神人,后来元顺帝能够安然退居北漠,便是在一群习练《山火宝经》的蒙古勇士保护下退去的。

    此时柳尘缘正使出全力与元百千对战,元百千退出一步,道:“看好了。”说完一诡异招数使出,柳尘缘见他话完招式也已攻到,其左手手指不断变换招式,右手拳头紧握,以适时一击。柳尘缘一看便知元百千使出的是《道衍兵术》中的拳招,这一招为“杀人有行”,是在两个回合里取人性命的招式,这招式加上《山火宝经》的内功,便如是两支重棒一个正在击打,一个伺机而来,威猛之势非同可。

    柳尘缘大声赞道:“这‘杀人有形’被你使得十分了得!厉害厉害!”众人只听“呼”的一声,柳尘缘也以“杀人有形”而上,左手与之相搏,时机一到,两人的右手适时而出,双拳对上,两人退后半步,此时两人的拳手仍然相对,谁也没有分出胜负。各自再一发力,两个又各自退了两步。

    元百千道:“好你个柳尘缘,有形对有形,自然就无形了。”说完心下暗道多年不见,这柳尘缘武功居然能够与己抗衡,自己有些始料不及,起初本想不过十几招打败柳尘缘,此时已然不可能。

    元百千当年先钻研蒙古文字,然后再堪破这《山火宝经》。元百千虽然是武人,但对于汉家的种种学问知识的掌握,并不比那些十年苦读的汉人差,他凭借惊人的聪敏,最终破译了《山火宝经》里的蒙古文字,将其中的内功和剑法全部习练,这也是为什么他会与柳尘缘比试拳脚和剑法的缘故。

    这些年里元百千纵横草原,心想当年朱元璋收复北国,进驻大都,其在攻打元朝北返的大军时突然下令收兵,然后派百余名高手追击元顺帝,却被元顺帝手下的二十八名勇士全力击溃,这北上的百余名汉人高手之中只有十余人返回,而这二十八名勇士仅仅战死了十人,剩余十八名勇士的后人不仅继承这十八名蒙古勇士的声名,还继承了所有武功,以此传承不断。于是他便找寻这蒙古十八勇士后人,向他们逐一挑战,就是这些蒙古勇士的后人,面对元百千的挑战竟然全部败北不敌。至此元百千自认武功天下无敌,草原上之人也信然此事。然当年他所说的英雄柳尘缘却不知道何事能够相遇,此时他和柳尘缘相对,心里反而不怒大喜,毕竟一生有一对手,乃是一件畅快之事。

    元百千示意身旁一名士兵过来,对其附耳几句,那士兵急忙跑开了。

    元百千道:“我看此时要喝些酒才能过瘾,柳尘缘,你可敢与我饮酒三杯再斗啊?”柳尘缘豪气上来,自忖三杯酒也不多,道:“饮酒三杯而已,这等畅快事有何不敢。”元百千道:“好,倒酒,我们先饮酒三杯再说。”那士兵拿来了一坛酒,将六个碗分给身边的六合士兵然后逐一倒满酒,元百千喝下三杯酒,柳尘缘也喝下三杯。喝完后元百千朗声大笑,道:“好,难得痛快至极,少有今日。”

    柳尘缘抹去嘴角的酒水,大笑着道:“好酒,太傅,我想这酒应该是从大明来的。”元百千脸色大悦道:“不错,草原上有酒却非这样的酒,其后我来请你喝。”而后双拳直取柳尘缘要害,猛攻不止。

    柳尘缘道:“多谢太傅。”说完那元百千的双拳已经来到跟前。

    元百千所使的都是《道衍兵术》的拳法,所以这些观看的士兵都识得元百千所使的招数,这些士兵十有八九都在暗暗称奇,这不过是每个士兵都要习练的拳法,不想以身份如此高贵的太傅,其所使的武功竟是每个士兵基本都会的招式,且威力居然这般强猛。暗道为何太傅使出来就如此厉害,而自己是处则平淡无奇呢。再看柳尘缘应对的招式也是自己所熟知的,两人拳头劲风连连,每一拆招破招都极为完美,就如一场表演,你方攻来我则受下,其后我再攻来,你来守下。

    为官的众士兵观看着,忍不住声赞叹起来,“这两人的武功如此凶猛,然他们拆解的却是如此巧妙”,“这武功我永远习练不成”。士兵对两人的比试窃窃私语,随着两人的招式攻拆越来越多,这些士兵由声的赞叹、窃窃私语变成了大片大声的喝彩。

    但见柳尘缘和元百千又拆了十余招,高下仍未判。

    他二人所使的拳招,都是招招之人死地的招式。《道衍兵术》之中的拳招有四十九招,虽然每一招都是凌厉无比,但其后一招皆能够克制前一招,两人已经将四十九招全部使出,仍未分高下。柳尘缘忽然路数一变,一招“另行他路”使出,且一连好几招都是如此。柳尘缘此下有意出招极快,让元百千不好破解。

    元百千暗忖:“他连续出这招,是为为何?对了,这一招名好像就叫‘另寻他路’,这说来此时他是不想与我比试拳法了,如此是在向我暗示。”再看柳尘缘仍在出此招,“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比试比试剑招罢。”

    元百千收手,道:“既然我们分不出胜负来,那我们就比试一下剑法吧,这次希望不是胜负不分。”

    柳尘缘道:“好,此时我们与拳法上难说胜负,那我们在剑法上分出胜负来。”说完忖道:“他明白我的心思,且这么做,看来此人并非要对我为难,只是真心跟我比试一番。”元百千对身后士兵说道:“你马上去我的营帐中去,将我的寒铁雌雄剑拿来,快些。”那士兵快步而去,不到片刻就返回辕门。将寒铁雌雄剑拿来给元百千。柳尘缘见寒铁雌雄剑是两把剑,一把显得钝厚,一把则显得稍微锐薄,当是雌剑。

    元百千道:“柳尘缘,你想要那把剑?”柳尘缘道:“一切听从太傅的。”元百千道:“我看你们汉人比我们更为柔弱,你就用这把雌剑吧。我给你,你可要接住了。”说着扬手一抛,雌剑猛然想柳尘缘飞去。

    这一下抛剑所含的力道十足,元百千是有意试一试柳尘缘,。柳尘缘淡然一笑,伸手将飞来的雌剑稳稳地接住,道:“太傅错了,我们汉人可不柔弱,不过是善良罢了,不可认为是柔弱。”元百千道:“那你的意思是我们不够善良。”

    柳尘缘道:“那倒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不管是汉人还是你们,其中都有善良的,也有柔弱的,有好人,也有坏人,太傅说是不是这回事呢?”元百千哈哈大笑,道:“听你这话说的,真是天衣无缝,你们汉人从来都是如此狡猾,根本不像我们一般干练直接。”他长剑指地,道,“罢了,我们就不说他事了。你可知道我元百千纵横草原,这些年来柳尘缘你是第一个让我拔剑的。”

    柳尘缘笑道:“这么说来柳尘缘实在是荣幸之至。”元百千正色道:“这剑法出自《山火宝经》,故名山火剑法,你可记住了,只怕你到时候抵挡不住败阵之时,亦知道这是什么剑法!”柳尘缘长剑一旋,道:“柳尘缘知道了,谢过太傅!”柳尘缘拱手作揖,而后退步十下,道:“请赐教剑招罢。”

    元百千浅笑,突然发力,众人只听剑身与空气摩擦出一道浑厚的声音。元百千剑法如拳法一般,剑势锋芒毕露,柳尘缘一看就知道此招的力道猛烈,雄剑在其手中就好似一根满是烈焰且充满劲力的火棍。柳尘缘一接招,就感到持剑右手的虎口生疼不已,他暗使天穹剑法的内功法门,手中长剑与元百千的剑身相对,元百千咦了一声,攻势为此顿了一顿。这一下柳尘缘感到虎口更痛,再看手中的雌剑,剑刃相触处完好无损,可见这剑身质地得十分精良。元百千道:“‘山下有火’,‘艳红一片’,‘花木相映’,‘锦绣如文’。柳尘缘你可要看好了。”元百千所说的乃剑招的名称。

    柳尘缘使出玄武剑法之中的“神龟天寿”的剑式应对,柳尘缘一出招,便感到这守招应对对方的凌厉剑法绰绰有余,暗道这创出玄武剑法的人聪慧绝伦,无法得知这等剑法他到底是如何创出来的。他以此接下了元百千打来的四个剑招,“神龟天寿”乃玄武剑法之中的守势剑招,其中有“柔风”、“荡漾”、“流水”、“磐石”等招式,柳尘缘此时才感到玄武剑法的精妙,心想天穹剑法和玄武剑法比起来,恐怕还是前者略胜一筹,这天穹剑法若是遇到质地极为精良的刀剑,就失去了威慑,虽然攻招不输于玄武剑法,但论守招则略输一等,所以这两种剑法的高低之分此时可以定论了。

    元百千退去,道:“没有想到我这四招你居然能够接下,可见你的剑法未必会输于我。”柳尘缘道:“太傅‘山下有火’、‘艳红一片’、‘花木相映’、‘锦绣如文’前来,我有‘柔风’、‘荡漾’、‘流水’、‘磐石’,应对。”元百千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生平从未有今日这般痛快。”元百千再出剑法,道:“这几招可比之前厉害,可谓气吞万里如虎,看你能接否。”

    柳尘缘持剑接招,道:“上善若水,万物皆容,有容乃大。”只见前者剑法火火,后者剑法如轻风细雨,且越发疾速飘然。一旁的士兵有人说道:“太傅就是太傅,这剑法在我们草原之上,恐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使出来了。”

    阿图鲁对一旁观看并担心无比的滕碧玉道:“你不用担心尘缘兄弟,他们两人从开始的敌对,此时已经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了。”

    滕碧玉不懂得武人之间的事情,不解道:“大哥你这话是什么来由?”阿图鲁道:“反正我说这样就是这样,当年我就是这般和尘缘兄弟结拜的。”阿图鲁是个粗鲁之人,一些事情只懂说出怎般,却不知道为何会怎般。

    此时元百千的剑法再被柳尘缘如数接下,其又道:“山阻急湍,漫山而过,山势倾颓,势不可遏。”元百千此时所说的既是剑招,又是表明自己的剑招将会更加凶狠。柳尘缘大为感动,若对方把自己当做是不共戴天的敌人,怎么会这般提示,他见元百千的剑势更加猛烈,此时天色已经近黑,月光射下,剑身映光闪闪,加之剑法甚速,众人看了居然有恍惚迷离之感。柳尘缘忍不住称赞道:“若论迅猛,天下第一。”元百千道:“如何应对?”

    柳尘缘早已经想到应对的招式,道:“当让水流转自如,任意东西。黄河之水滔滔,可让其奔流入海。”柳尘缘所说的并非招式,而是告诉元百千自己会有招式应对。他使出玄武剑法中“静影沉璧”的一路剑式,其中有“风平”、“浪静”、“风和”、“日丽”等剑招。再次化去元百千的猛烈剑招。元百千不料柳尘缘仍然能够化去,他停下来道:“柳尘缘你剑法的守招极为不错,这世上的剑之守招不过如此。”语意中满是赞赏。

    柳尘缘道:“不敢当,太傅此话是过奖了。”元百千道:“不知你这是什么剑法?可否告知?”

    柳尘缘道:“柳尘缘所使的是玄武剑法。”一旁的阿图鲁听了不由一惊,暗道:“想不到尘缘兄弟连这剑法都能够学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