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渔乡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乐在其中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三回:其乐融融: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城乡居民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就连平时小心翼翼的地主、富农等四类分子,脱掉帽子后,也开始活跃起来,忙于在自家的小康路上奔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档次也慢慢提速了,不论城市乡村,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上档次了。一赶上好日子,满军的乐队也是应接不暇,昭同、正琴一忙起来,也顾不上家里,孩子们只能让老爹照看着。由于正琴嗓子好,不论戏曲、歌曲都唱的惟妙惟肖、委婉动听,每次出门,都能获得满堂彩,十里八乡的,很快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其实,以前的乐队只是吹吹喇叭伴奏,没有唱的,自从正琴一唱成名后,农村的乐队都跟着效仿。乐队的生意虽然也挺好,但只局限于好日子,空里昭同、正琴除忙于自家的责任田外,就在家编苇席、织苇箔,卖点零花钱,贴补家用。满军为了增加乐队成员的收入,又号召大伙赶庙会卖艺,大伙也不知道他这个建议行通行不通,也只能跟他试试运气。西望湖村庙会上,赶会的人山人海的,满军带着家伙什在会上拉起了摊子。每逢庙会,学校里也放假一天,吃过早饭,昭同、正琴忙领着孩子们去赶会。孩子们兴高采烈,一路蹦蹦跳跳,高兴极了,赶会的村民喜笑颜开,成群结队,不论大街小巷,都人满为患。昭同、正琴领孩子们一到会头,就看到大路左边小树林里,卖狗仔的、卖猪仔的、卖羊的、卖牛的、卖马的各种牲畜齐全,人欢马叫热闹非凡。大路右边是卖家具的,什么大衣橱、小衣柜、高低柜、梳妆台、大桌子、椅子、凳子、条几、大床、小床等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中间还夹杂着卖木料的,摆满了大街小巷。再往前走是卖农具的,路两边摆满了杈子、扫帚、扬场锨、镢头、锄头、镰刀、扒钩子等农具,凡是地里能用到的,都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再往前更热闹,卖大碗茶的、卖面包的、卖狗肉的、卖花生的、卖瓜子的、卖糖果的,卖瓜果的、卖杂拌汤的、卖丸子汤的、卖馄钝的、卖面条的、卖羊肉汤的、卖衣服的、卖玩具的等各种小摊小贩,沿街叫卖,让人目不暇接。春生、雪梅、秋菊看到吃的、喝的、玩的就不想走了,要这要那的,正琴气的要命,在家就交代好了,不准乱要东西,到了会上就不听话了,昭同忙过来打圆场:“别这么严肃,该买的就买吧,别扫了孩子们的兴。”正琴说:“就你会冲好人,你给他们买吧。”昭同给孩子们买了花生、瓜子、糖豆、汽水、面包后,还给秋菊买了一个水枪,买完东西,昭同、正琴也不敢领孩子们再逛了,怕他们再要这要那的,不好对付,赶紧领他们去北边小树林里去找满军了。小河畔、树凉下,唱大鼓的、唱扬琴的、说清口的、玩魔术的、玩杂技的,到处人满为患,只要功夫好就招人喜欢,生意就好。好不容易找到满军圈的摊子,正琴给孩子们每人两毛钱,并嘱咐他们不要乱花钱,让他们一起玩,并安排春桃带好弟弟妹妹,不要乱跑。满军正在唱扬琴戏,围了一圈人为他喝彩,他看到弟兄们都到齐了,就打开扩音器,开始排演豫剧《朝阳沟》,林正琴、朱洪国、满军主唱。锣鼓家什一响起来,好戏就开唱了,正琴的唱腔,字正腔圆、声音洪亮,那真是小孩吃糖绝(嚼)了,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们,就喜欢她这一口好嗓子,人群像潮水般涌了过来,老六“圈王”、老七“坑人不浅”赶紧出来维护场子秩序,并在场子中间放了一个塑料筐,还没开口,就有人往里投钱了,不一会场子里一分的、二分的、五分的硬币,还有少量一毛、两毛的都盖满地了,生意相当火爆。不说这边的好戏唱的多么红火,且说春桃带弟弟妹妹们在一边玩,春生要求去看杂技,小妹妹都支持,春桃拗不过他们,只好领他们去,春桃把自己兜里的两毛钱买了票,领弟弟妹妹进去看,杂技演得相当精彩,姊妹几个看的可高兴了。看完杂技,春桃领她们回来,春生就不知道跑哪去了。过了一会春生捧着一包荷叶过来了,春生把荷叶里面包的狗肉分给姐妹们吃,那狗肉真是香,春生给夏荷、雪梅、秋菊说:“狗肉香不香?你们还想吃不?想吃就把钱拿出来,我给你们再去买。”夏荷、雪梅、秋菊哪吃过这么香的肉啊?还没过瘾就没有了,听春生一说,想也没想,连忙把自己兜里的钱交给哥哥,过了一会,春生又买回来一包狗肉,姐妹吃的那个香,吃完狗肉就不见春生的面了,他早已溜之大吉了。夏荷说:“坏春生把我们骗了,六毛钱就买回来一包狗肉,真坏。”春桃只是笑,春生自己疯够了,累了才回来,到了中午,昭同抽空出来给春桃、春生说:“你俩领着妹妹去吃杂拌汤吧,你妈给你们的钱足够吃的了。”春桃说:“爸爸,没钱了,我的钱领他们看杂技了,他们的钱都让春生拿去买狗肉吃了。”夏荷说:“都是俺哥骗去我们的钱的。”春生说:“狗肉都让你们吃了,还说我的坏话。”夏荷说:“就是你使的坏,还不承认。”昭同笑了笑说:“这事别给你妈说了,她知道了又得揍春生。”昭同掏出一块钱递给春桃说:“你领弟弟妹妹去吃吧,吃完饭别乱跑。”春桃、春生高高兴兴的领着妹妹去吃饭了。满军他们忙的一天都没吃上热饭,一台戏接着一台戏的唱,虽没有行头,清唱也能获得满堂彩,想停下来观众都不答应,满军他们只能抽空拿几块饼干充饥,一直到晚上收场,观众才恋恋不舍的散去,满军和弟兄们光点钱、分钱又耗去好长时间,多数是硬币,半天数不过来,满军说:“正琴、老四出的力最大,给他们多分点,弟兄们都赞同。”昭同、正琴、老四都不答应。昭同说:“弟兄们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再分彼此就见外了。”满军没办法,只好按人头平分,生意还好,每人分了十几元呢,大伙各自收拾自己的家伙什回家。昭同、正琴忙招呼孩子们回家,在街上,昭同看到卖羊肉汤的还没收摊,就和正琴商量:“都累了一天了,别回家做饭了,咱也场面一回,让孩子们拉拉馋。”正琴说:“就你骚包,兜里装不下三瓜俩枣,吃了这顿,就不管下顿了。”昭同说:“就当这一回家,下不为例。”孩子们听了爸爸的话,都站在羊肉汤锅前不走了,正琴也累了,只好顺从。羊肉汤泡烧饼,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孩子们甭提多高兴了,正琴疼钱,回到家还念叨:“一顿饭花去四块多,够一周的生活费了。”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