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李世民是相信的,在他如今的兄弟当中,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也没有人能力在他之上,更别说威望了,便道“连你也知道,要撤离长安,朕的威信将一落千丈;让太上皇复位,朕不甘心这样,几年之后,又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变故,世事难料啊!”
此时只有他们两人,皇帝也不怕和李天一讲真话,因为他觉得李天一知道皇家的很多秘密,又因为要求李天一帮助,才说出一些心里话,皇帝也没想到,李天一根本不在意,平淡地道“既如此,皇上就不必有动摇之心,想方设法退敌就是了,何必为此烦恼?”
李天一的这句话,正是皇帝要的,而这时候太上皇正向他们走来,问道“世民,天一,你们在干什么呢?我出来不见天一,一问才知道被皇上带出来了,让我好找”。
李世民道“父皇应该知道的,现在突厥兵临城下,孩儿一时无善法,特来找李爱卿求教,解眼下危机”。
太上皇一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道“是吗?突厥人打到长安城了”。
“我怎么不知道”
“为什么呀!”
“我们和突厥不是向来友好吗?”
“怎么会这样?”
这一连诛心的发问,表现的是太上皇的怨气,让李世民甚是难堪,一股耻辱之气,憋得脸都红了,却又无话可说,无理可辨,不能打不能骂,不能发脾气,再怎么说他们都是父子。
好一会之后,李世民才舒了一口气,道“我们立国之初,便向突厥称臣纳贡,可是这些年,大唐逐日强大,又忙着打天下,没有做好这件事,所以颉利可汗,这才趁乱前来兴师问罪”。
这话虽是自责,没有提到太上皇一句,但也是回击了太上皇的诛心发问,把责任都推到太上皇身上。
太上皇道“颉利可汗一直就有进取中原之心,上位之后,一直在侵扰大唐边疆,也一直在整合手下部将,厉兵秣马,扩充实力,这一次可能是准备充足了,又有大好的良机,这才大规模出兵南来”。
李世民道“孩儿也是这样想的,这才一愁莫展,以前李百岁县男就让孩防范突厥,只是孩儿有心无力,才导致了今日之祸”。
李渊一听李天一早就知道突厥会来犯,也是一惊,然后李世民便把李天一的说辞讲了一遍,才释然,觉得有道理。
李渊问道“你们可商量出什么办法?”
李世民道“群臣大都进言出狩太原,孩儿一时下不了决心,听了百岁县男一番话之后,孩儿决定留下来,想办法退兵,只要能退敌,受些屈辱,和颉利可汗签城下之盟就是了”。
太上皇道“那你们想好怎么退兵了吗?我们家的龙兴之地虽在太原,可是基业却在这里,失了长安,天下难安呀!更重要的是,你想签城下之盟,也得人家答应才是,现在颉利可汗有绝对实力荡平长安,让我们受不能承受之损失,又怎会轻易退兵”。
太上皇和皇帝父子,都看着李天一,他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么辉煌的时候,心里得意极了,不过他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退兵的办法,谦虚而又不自信地道“按他们的意思,他们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这样他们就没有旗号了,就退兵了”。
李世民正色道“这不可能,颉利可汗一心想占领长安,这都到城下了,就算我们把国库中的所有金银奉上,向突厥称臣,颉利也不会轻易退位的,从军事角度看,颉利知道,错过这次机会,朕绝不会让同样的事情发生两次,所以我断定颉利可汗会攻击下长安,打破我们的精神支柱,让我们唐人听到突厥的名字就害怕”。
李天一道“颉利可汗不死心,那又如何?那时候全军已经失去了目的,打战还会尽心尽力,气势如虹吗?就算他知道攻下长安,就能从精神层面摧毁我们,也力不从心了”。
太上皇道“颉利号称百万雄兵,就算打六折,也有三四十万,就算失去了此来的目标,那也是一群狼,京师人马同样挡不住,何以力不从心?”
李天一又道“让敌人快速灭亡的最好办法,不是大军压境,对决,比杀得多,而是让他们从内部瓦解,太上皇,皇上,你们觉得颉利可汗的部下是铁板一块吗?”
李世民道“怎么可能,突厥是由部落组成的,颉利可汗属于最强大的阿史那部落,所以众部落才让推他为可汗,在突厥,可汗之位,总在易主,谁强大谁就是可汗”。
太上皇也道“据朕所知,颉利可汗连年用兵,阿史那部落不堪重负,只得向其他部落强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正因如此,朕以为突厥会内乱,然后衰弱下去,才不对其上心,没想到颉利这么能奈,还能统兵来犯,是朕失策了”。
李世民道“这么说来,其他部落肯定不满,朕肯定,只要使点手段,他们肯定会和颉利翻脸,到时长安之危自解”。
李天一道“按你们这么说的话,颉利可汗此次所统之兵,肯定不足三十万,还离心离德,怎比得上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守护长安,平安渡劫”。
来到太极宫之时,李世民是郁郁寡欢的,此时他已经心中有底,知道该怎么做,一切都成竹在胸,帝王的霸气便显了出来。
像这样的危机,若是由李天一来操刀的话,他也没有信心,极有可能把事情搞砸,所以他不敢提一条具体的建议,因为那些东西历史上都没有记载,他又不懂,只好不说。
可是李世民就不一样,能从隋末三十六路烟尘,一十八路反王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没有知行合一的能力,是办不到的。
所以听了李天一的话后,心中已有计较,根本不需要李天一提具体的建议。
正事谈完之后,太上皇便对皇帝儿子不满地道“世民,你到底是怎么办事的,朕下的旨意,你还不办?”
皇帝看着愤怒的父亲,刚刚还好好的计论对敌战略,不知道为何会突然变脸,他自认没有违背过父皇的任何旨意,问“父皇何出此言?不知孩儿违抗了父皇的那一道圣旨”。
太上皇不喜,道“据我所知,李天一还住在东宫,朕封他爵位,赐他府邸,怎么如今还未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