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到李天一的这个态度,心里很高兴,他就怕李天一不帮他,便道“之前的时候,你和朕提到,让朕小心北方的突厥,当时朕没有放在心上,也腾不出手来,可是此时突厥真的敢侵犯我大唐边疆泾州,已攻破武功,高陵,往长安飞奔而来,朕已下令长安戒严,派尉迟敬德为行军总管迎战,在泾阳大战,未能阻挡突厥人的步伐,这才想起你说过的话”。
李天一记得,他确实给李世民说过这样的话,那时也是好意提醒,也有试一试的心态,想知道会不会改变一件事情的结果,没想到没鸟用,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问“此时,突厥兵至何处了?”
李世民道“突厥大军快到渭水河畔,号称百万大军,而长安驻军不过数万人,若是颉利强攻长安城的话,根本就挡不住,此时正是人心惶惶,想调兵,远水解不了近渴,爱卿可有办法解长安百姓于铁蹄之下,立这不世之功”。
李天一记得,在历史书上说到这里的时候,是李世民亲自到谓河去与颉利可汗谈判,送了财物,俯首称臣,突厥又因内部意见不一,才不得已退兵的。
这时李天一更加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若不是他上过学,读过书,知道一点历史,不然的话这时的自己真的就完蛋了,两手一摸瞎,成了没用之人,那他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根本活不下去。
这两三个月以来,李天一已经慢慢的学会了冷静,怎么处理事情,不冲动,怎么保护自己,在这个完全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没有人帮他,唯有自立更生一条道。
他不能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如倒豆子似的全倒出来,那是他的底牌,他不能一开始就把底牌露出来,那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
据他所知,古人都是非常迷信的,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占卜,犹其是这样看着就会失败的事情,更加需一个心里安慰,给大家一个向前的动力,便问道“不知道李参军占卜的卦象如何?”
李世民道“李天师卜出来的,就说出四个字‘大凶,可解’,李天师也推算不出这个可解的办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吗?你最早的时候,就知道突厥会入侵大唐,应该早就想好对策了”。
对于占卜,李天一是一窍不通,也不会相信,自然不能胡言乱语,在这些有大智慧的的人面前,有一句话引起他们的怀疑,进而会怀疑全部,甚至否决你的一切。
其实这卦辞,已经很明显了,似是而非,换句话说就是,这是一个危机,处理好了,是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处理不好,便会一无所有,万劫不复,正说反说都有理,结果完全靠个人本事。
李天一道“我知道突厥会犯境,这并奇怪,如今的大唐内忧隐患极多,表面繁荣,张大。,暗流涌动,而颉利可汗是草原雄主,一直有吞并、入主中原之心,这些皇上都知道,所以就注定了大唐会有此一劫”。
听着自己编的瞎话,李天一都不敢相信,自己还这么厉害,能这个能力,人的潜力真是无限的,知道结果,编一个合理的理由,这事不难。
由于这些是事实,皇帝又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人,知道这确实是一个战机,千载难逢,对于颉利可汗来说,可能没有第二次了,对他来说,也不会出现第二次,道“爱卿说的是,我若是想灭哪一个敌人,有这样的战机,就会果断出手”。
说完之后,新皇帝就有些沮丧,想到如今自己是这样的倒霉蛋,谁能高兴起来!
处在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利益牵绊,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所思所虑便不相同。
对于新登基的新皇帝来说,这一次危机将会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是政变上台的,如果长安陷落,他被迫出逃,那天下人肯定会以为他不是做皇帝的料,定会迎回太上皇,重新掌权。
权利如同毒品,会使人上瘾,更会使人民丧命。
如果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李世民是不甘心的,他一生经历的凶险无数,从来没有认怂过,这一次也不例外;他相信就算是不提不暂时放弃长安,他也能卷土重来,没有人可能撼动他的位置,只是会有些麻烦而已。
只是再怎么不服输,棋局已经这样了,让他一种无力感,这才病急乱投医,找上了李天一,放弃都城长安的决心,真的不好下。
他觉得李天一在关键时候救了他一命,说明李天一是他的人生贵人,也许还能救他第二次。
李天一道“颉利可汗这一次倾巢出动,想要一举摧毁大唐,用的是什么旗号?”
皇帝“中原人都知道,草原骑兵在边境抢粮抢物,抢妇女的时候,是不需要理由的,不过颉利这一次来,与往常不一样,是有名号的,说是我大唐强大之后,有不敬宗主国之心,有反叛之意,他此来就是要让朕俯首称臣,抢穷长安城,让草原百姓过一个温饱的冬天,听到这些朕就来气”。
李天又问若是突厥人强攻都城,皇上能守几日,缓军几时能到?”
皇帝好实地说“突厥号称百万雄兵,至少也有三四十万,如今长安只有几万兵马,连年战乱,城防也年久失修,强攻怕两日都挡不住,一攻就破,而最近的援兵也要五日之后才到,大臣们都谏言,最好在突厥兵至之前撤离”。
虽然李天一从历史中知道,李世民是不太同意的,便问道“不知皇上,对此是何态度?”
李世民道“这还有说吗?若是撤出长安,朕的皇位不保,还会轮为天下人的笑柄,成为史书上的耻辱,只要能退兵,我愿意附出最大的诚意和屈辱”。
李天一道“既然这样,那就留下来,长安有百万民众,难道就不能组织起来守城吗?”
这还是皇帝听到的第一个说:留下来与长安共存亡的人。心里对李天一顿时感觉不一样,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这样的话,一战下来,大唐便没有回血之力,大臣们都言,先把这一关过了,之后再卧薪偿胆,奋发图强,一血前耻”。
这想法听上很靠谱,李天一也觉得不错,若是他不知道事件的发展和结果,也同意了,便道“皇上也是这样看的吗?”
皇上道“从大局出发,就大唐来说,这是最保险的做法,保存了实力,四五八年之后,肯定能一举打败强大的突厥骑兵,唯一的不好,就是对朕不利,到哪时候,什么事都与朕无关了”。
李天一道“皇上何出此言,皇上登基,是诏告天下了的,就算太上皇从新复位,皇上的兄弟之中,谁又能比得上您之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