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典章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早在少年时代,施典章就立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愿…少年时代的施典章虽然贫穷,但他崇拜范仲淹…
…“人穷志不穷!”一位瘦成劈柴棍的落魄秀才用柴火棍指着一块破木板上的几个字说。
——这是施典章少年时最常见到的景象。
施典章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奋发读书到北京考上进士的…
施典章知道川路公司总收支关系重大…
“川路公司总收支肩负四川千万百姓的安危…稍有不慎,就会置父老乡亲于水深火热…”施典章说。
施典章觉得自己没有担任川路公司总收支的才能…他实事求是的向人事部作了报告。
在报告中,施典章说自己“不怎么懂经济…也不太了解洋务”…
大清人事部驳回了施典章的报告…
人事部在给施典章的回信中说:有时候,人并不了解自己…旁观者看的更清楚…旁观者清嘛…你是川籍干部中难得一见的人才…川籍干部中并没有人像你一样和洋人打过交道…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施典章。
施典章看着信,不知说什么好。
施典章决定挑起重担…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行,但是,我会去做…”施典章说。
…
施典章认为朝廷看重自己才把川汉铁路总收支这么个肥缺丢给自己…
其实不是这样…
川汉铁路…是个烂摊子…
川汉铁路交给四川百姓修筑后,筹集款项成了难题。川汉铁路比不上苏路(苏州铁路),以及汤寿潜所在的浙路公司,靠近沿海发达城市,依靠商界投资就能保证筑路资金。
川汉铁路只能仰赖于名目繁杂的种种捐税——靠向全省农民强行摊派征收的“租股”,才在几年之内筹集到1000多万两筑路款。
英、美、法、德等国曾热情的说自己可以投资川汉铁路,但是…清朝百姓拒绝了她们。
自近代以来,英、美、法、德等国相继入侵大清国,清朝百姓生活急转直下…几千年来男耕女织传统被打破,人们不得不到城市谋生;…清朝对列强的赔款,全部压在了百姓头上…百姓苦不堪言…百姓不得不卖地、卖妻儿、卖自己仅剩的一切…;百姓无法对清朝发泄怒火(如果对清朝发怒…会被清朝批评教育),就把怒火发泄到了洋人身上…;得知洋人想在自己土地上修路,百姓把洋人骂作“吸血鬼”、把洋人的铁路比喻成“吸食大清国血液、骨髓的血管”…
清朝把筑路权转让给列强时,民怨四起…
大清朝廷迫于压力…从列强手中赎回了筑路权。
赎回路权时缴纳的违约赔款,是百姓从牙缝中挤出来的(见《蒋介石的一生07》)…
百姓本来不愿交这笔钱。
“平时你们瞎嚷嚷,一让交钱你们不吭了。你们不交钱,铁路就是人家的了!”清朝负责收钱的官员说。
“。。”百姓。
广东、四川、湖南、湖北四省百姓砸锅卖铁的赎回了川汉铁路、粤汉铁路的修筑权…
川汉铁路的修筑权重新回到四川百姓手中…
赎回路权时,四川百姓立下明文:坚决排斥外资;资金来源即“田亩加赋”,在田租的基础上将铁路建设费用作为附加税,摊派到每一亩田地,税率为%。
四川是个农业省份,这种做法无疑让几乎每个四川人都和这条铁路利益攸关。赵家蕃与沈缦云等人出资支持于右任在上海创办的《民立报》,就直指川汉铁路的资金是“川人一点一滴之膏血,类由倾家荡产,敲肌吸髓而来”。
…四川百姓在极度贫困情况下…忍辱负重的凑出1000多万两筑路款…
即便如此,1000多万两筑路款,和川汉铁路认造的、成都至宜昌铁路需要的9000万两筑路款比起来…仍是杯水车薪…
根据清朝勘测,成都至宜昌铁路的修筑…需要9000万两筑路款…
“是不是只要凑齐9000万两…就能修筑铁路啦?”清朝官员在现场勘测时,一位百姓这样问。
“…”胡栋朝。
胡栋朝是清朝雇佣的勘测人员:胡栋朝是川籍留美工程师…
面对父老乡亲如此天真的想法,胡栋朝百感交集…
“嗯…”胡栋朝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修筑铁路,在一般人看来,最缺的是资金…但修筑铁路,最缺的并不是资金…”胡栋朝说,“修筑铁路最需要的是…把铁路当成自己的财产…”
“把铁路当成自己的财产…修筑的铁路是自己的铁路…这样的话,人会涌现出无穷无尽的智慧…”胡栋朝接着说,“修筑铁路需要的,超乎想象的技术、精力、汗水…会随之而来…”
“即便没钱,人也可以从无到有的修筑起铁路…”胡栋朝最后说,“反过来说,即便资金充足…如果没有把铁路当成自己财产的心…铁路是修不下去的…”
胡栋朝无法把自己心意传达给父老乡亲,胡栋朝选择了外人看来最容易理解的说法:只要凑够多少钱,就能怎么怎么样…
“嗯、嗯…凑够9000万两白银的话…就能修筑铁路了…”胡栋朝一边勘测,一边心不在焉的回答乡亲问话。
胡栋朝撒谎了。
为了让乡亲更容易的理解这个世界,胡栋朝说了善意的谎言…
四川百姓学识并不深厚、眼界并不开阔…别人告诉他们世界是什么样,他们就相信世界是什么样。
除此之外,四川百姓的经历…使他们淳朴憨厚…
四川百姓从经历的世界,是一个“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办成”的世界。
由于这样的经历,四川百姓对胡栋朝的话深信不疑…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位百姓说。
世界不是那样简单…
修筑铁路需要的汗水、技术、精力、“把铁路当成自己财产的心”…当时,现场的四川百姓并没有这些东西…
作为老板的四川百姓没有,百姓们雇来的,负责筑路的清朝官员…更加没有…
““人有目标,才能活下去…国家有目标,才能往前走…”一位官员说。
请看下集《蒋介石的一生41、晚清名臣锡良的人生写照:前途未卜一往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