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不下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八七章 甲子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生而为人,生活的每一天都潜伏着风险,今天的盖亚净土,秉承“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事实上正在提供724小时的全方位无死角照看服务,不论意外的跌倒,还是吃饭时窒息,乃至爆发性的急症,都有完善的应对策略。

    目标,只有一个,在全民迁入“意识模拟器”之前,

    避免任何“意外下车”的悲剧。

    一切尽量做到最好,投入固然巨大,与盖亚净土的年能源总产量相比,到也算不得多么沉重的负担。

    取得的成绩则是,在刚刚过去的西历1519年,盖亚净土的死亡数字低到了不可思议的2。

    第一个案例,原因是乌拉尔区某地下城的意外事故,地热机组过载、继而爆炸,震动让附近某位老者“以一很奇怪的方式,被锐器戳中脑组织”,由于角度刁钻,受害者当时只伏案不动,监控系统并未在第一时间发现。

    直到体征监控手环发现异常,才启动应急流程,最终,由于错过了救治时机而导致其成为植物人,复苏希望渺茫。

    “植物人”,是比较委婉的说法,当事者实际上已接近于脑死亡。

    而另一个案例,则发生在南大陆的某医疗机构,某罹患遗传性结缔组织溶解症的病人,长期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因病情危重而被列入“意识迁移”等待名单。

    然而在转运过程中,一次紧急进行的对症处置未能奏效,导致其生命体征消失。

    这两起死亡案例,放在旧时代,根本就算不得一回事,前者至多惊动当地医疗与警察机构,后者则是寻常的回天乏术,放在每天几十万的死亡案例中,毫不起眼,甚至没有一点被挑出来研究的价值。

    但是对盖亚净土,一个即将跨越奇点、全民永生的文明,

    这就令方然十分难以忍受。

    虽然,分析这两起死亡案例,皆事出有因,撇开当事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完全可以认为是工程实践层面的“没有百分之百可靠性”。

    一旦从理论进入现实,百分之百的可靠性都是无法存在的,这是客观规律。

    (ex){}&/  但考虑到此类设施“十万吨标准煤起步”的成本,短期内尽数迁移并不现实。

    今天的盖亚净土,人口年龄分布,参差不齐,原则上以一个年龄为界,逐步迁移到“混沌”系统之中,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相应的,考虑未来世界的人,若想仍然以人类的身份生活,血肉之躯,又必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那么“意识迁移”的反向操作,也应该有适当的规模,让文明中的全体民众,均匀的分批次使用,是一种比较可行的策略。

    按此计划,用不着“盘古”告知,方然也能估计出一个大概的数字:

    意识迁移系统的接口量,需要约四十五万。

    一个人,从“降生”到“离世”,以传统的人类之外在,活跃在未来的人类社会之中,时间跨度可以有多长,又需要有多长,

    这其实相当随意,可以由阿达民来指定。

    而方然的设想,则来自于西大陆文明的一些灵感,结合现实,认为一个人在世间的“轮回”,既不宜太漫长,也不能太短暂,以旧时代末期的人口平均寿命、生活质量等因素,确定在六十年比较好。

    在列强文中,有一个特定的词汇来称呼,叫做“甲子”。

    离开特殊护理病房,继续向前,进入一片相对开阔的地下空间,在这里,阿达民见到了791地下设施里的“露天公园”。

    这地方,方然一点也不陌生,在进入开阔空前前,“替身”先经过清除表面微生物的洗消区,又套上厚重的防护服,才能在鸟语花香的公园里行走,并,接近那些因各种原因而畏惧微生物,只能在隔离区生活的病患。

    微生物,对一个免疫系统正常的人,也是挺棘手的麻烦。

    而对因种种原因而体质低下、免疫迟钝的病患,则往往是一种致命的威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