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代码:n49k007547,性别:男,诊断:脑神经母细胞丢莫”
病患的信息,在投影视野中一一呈现,“阿达民”抬手向维生舱内的男人示意,后者,则微微摆动手指,眨了眨眼睛回应。
在旁陪同的白大褂,这时,也轻声介绍情况:
“这位病人,来自nep_34地下城,确诊时的情况不太好,判定为iia期,转送到我们这边后恶化的也很迅速;
入院后,对其实施微机械介入术,控制病情,现在病患的脑神经系统基本正常,小脑受创则还在评估中,如果重建代价太高、或者暂时不切实际,就考虑接入‘虚拟世界’,滞留在我院等待意识迁移。”
“可以,不过在决策时,也必须考虑病患本人的意愿。”
“虚拟世界”,nep_79机构的白大褂和病患们,一点也不陌生,是针对某些身体状况极其恶劣、无法重返人类社会的病患,进行脑神经外联,进而使其具有一些近乎真实的感觉,在虚拟世界里“生活”。
这种虚拟的体验,当然,没法与现实中的一切相比,不过也只是权宜之计。
早年间,北大陆的斯蒂芬霍肯教授,就被安置在这种机器之中,现在则好端端的活在“意识模拟器”里,表现与常人别无二致。
在盖亚净土的“混沌”系统完成后,再进行一次迁移,便可以将教授安全转移到到中枢。
只待意识外联、注入的研究,取得成果,像霍肯教授这样的“迁移者”,就可以借助意识外联、注入的方式,以接近本地化的方式操控一具新的身躯,继而,以这种形态在人类世界中畅行无阻。
到那时,nep_79等机构里的病患,显然会优先安排,早日恢复人类的生活形态,
而且永远无须再惧怕死亡。
一整套处理流程,在阿达民看来,十分合理,当然他很早之前也看过报告,定居点内的民众,对身患“绝症”的同类被带走,心存疑虑,
甚至怀疑他们根本就没有被医治,而是被某种程序“处理”掉。
(ex){}&/ 术前准备,设备就绪,切开,血管吻合,心脏介入干预,调试并进入外循环,一切在短短几十秒内完成,血氧饱和度上来后,病患的呼吸逐渐趋于平稳,医疗机器人才有条件从容的排查原因。
短短几分钟后,诊断做出,患者是一应激反应导致的肺栓塞。
接下来,就是常规的处理流程,经血管介入将血栓清除,确认无虞后,就可以逐步恢复心脏运作,撤掉外循环。
在两周的恢复期后,患者就可以活蹦乱跳的回归社会,仿佛一切都未发生过。
一次寻常的急救,在盖亚净土,刚才发生的一切是这样定义,不知不觉间,却已经完成了旧时代任何社会体系都无法完成,甚至根本不敢想的事:在危重急症手中,百分之一百的抢回宝贵生命。
在一切依赖人类医护工作者,至少核心操作者,必须依赖人类的时代,这种事,即便在设施齐备的大型医疗机构中,都极其罕见。
更不用说在城市街头,突发急症者,往往几分钟内就会脑死亡,失去一切抢救价值。
不论医疗体系如何健全,医务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如何努力,一个单纯依赖人力、设备仅为辅助的急救体系,注定无法挽救所有急症者的性命,这与责任心,技术水平乃至预算投入并无关联,而是概率上的必然。
毕竟,考虑到医护工作者自身,也是血肉之躯;
一样有可能因各种原因罹患急症,事到临头,自己则并没能力自救。
今天的盖亚净土,要在一千两百座定居点内,遍布医疗设施,配备从心脏除颤器到外循环支持系统的各种装备,并且,还要有足够数量与质量的操作者随时待命。
这种规格空前的急救体系,人力绝无可能达成,一切都只能依赖ai与医疗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