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新住处
如果说为了小天的前程考虑,常月娥是决定将住处搬到镇上的,可先不论左邻右舍会有怎么样的想法,单是找到这合适的住处就颇有难度。
况且,如果真的搬出来了,那李重山回来岂不是就找不到他们了,因为就连原先的重月阁地址都有所变动,常月娥为此非常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小青向常月娥走来,看见她一脸愁容之色,问道:“表姐,何事烦心?”
小青在常月娥身边落座,常月娥将忧心之事告诉了她,说:“小天学堂里的师傅因为生病的原因,已经无法再教授小天学业了,目前是李秀才在辅导小天。我刚听到有客人说学成私塾在招收学生,我想如果小天能进私塾念书,将来就算不是人中龙凤,也必然能
有所成就。”
“表姐,你的想法是对的,这个私塾我也略有耳闻,念完书的学生确实颇有礼数,且为人坦荡磊落。”小青从前也是听过这个名字的,她也觉得像小天这般聪颖的孩子,是应该得到更好的教育,万不可半途荒废学业。
“表姐可是担心银两问题?你若不够,我身边还有些,可以一起给小天上私塾。”小青以为常月娥是因为银两的问题在发愁,说着话便要去掏口袋里的碎散银子。
常月娥看到小青的举动,忽然间觉得很暖心,然后微笑着对她说:“小青,银两我身边够,最近重月阁业绩不错。”
此话一出,小青有些不解了,不知道常月娥还在犹豫些什么,问:“那表姐还在忧心什么?小天去这家
私塾念书,最为妥当了。”
小青的话里都是小天的关切,她对小天的喜爱可不比常月娥少,同样希望小天成材。
“这家私塾在镇上,如果每天上学,小天都是从村里出来的,一日两日也罢,长此以往,只怕小天吃不消,山路陡峭,耽搁时间也长。”常月娥是在为小天考虑,毕竟孩童年幼,日日往返,只怕辛劳。
小青听到后,也是点点头表示赞同常月娥的意见,可也不愿让小天牺牲他的前途。
“表姐,你是在思考将住处搬至镇上,私塾附近?”小青终于猜到了常月娥最忧心的事情。
见到常月娥点点头,小青思索了一下,说:“表姐,我认为此法可行,即使我们辛苦些,要搬家找新地方,可为了小天的将来考虑,还是值得的。”
小青的话仿佛一语惊醒梦中人,常月娥觉得甚为有
理,最后还是决定将住处搬移至镇上。即便内心还是担忧李重山归来找不到自己和小天,可依旧决定如此。
常月娥相信只要自己和小天还在这个镇上,李重山就必定能找到他们,如若不然,常月娥可以时常回旧屋看看,说不定还能看到李重山回来。
“小青,你说的对,我明日便去找找私塾附近的屋子,看看有否合适的?”常月娥对小青说自己明日的行程,小青笑着说:“表姐,重月阁有我和杨师傅,你放心。”
第二日上午,常月娥一大早就出了门,根据打听到的消息,她去了私塾附近的几条小巷,看是否有合适的店铺,都没有合适的。
就接着几天,常月娥都去附近查看,终于在一个死胡同里发现了一个地方。
常月娥慢慢向前走去,外观看这个地方还不错,里间也颇大,可以容下四到五人居住,就是十分陈旧,桌椅板凳都是破烂的,如果真的要买下这里作为新家,还需要添置些新的东西或是好好打扫。
这个地方的卖家正巧看到常月娥仔细打量着这几间屋子,知道她对此颇有兴趣,便主动迎上前去,问:“姑娘,可是想买下这里?”
对常月娥说话的是个年轻男子,长得眉清目秀,看上去像是个读书人。
“是的,抱歉我可能一时没注意,直接就走了进来。”常月娥首先先是表明歉意,毕竟目前这属于私人地方,在没有得到主人的同意下,她是没有权利自己走进去的。
男子一听倒是笑了笑,说:“看你的模样,也不是故意的。”
“不知这里售价多少?”接下来常月娥也没有绕弯子,直接提出了这个问题,目前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我这地方破旧的很,姑娘若是看上,价格上倒是可以降些。”常月娥没想到眼前的男子说话很实诚,自己说出来可以商量价格的话,很是诧异。
随后就将想买下这地方的原因告知了男子,说:“我家孩子自幼聪颖懂事,我想让他上旁边的学成私塾,我们本是住在偏远的村中,可路途不便,我就想着能不能换一个住处。”
常月娥的话说的很是诚恳,完全展现出了她身为人母的风范。
年轻男子看着常月娥真诚的眼眸,很自然地就想相信了她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也曾是为人师表,所以对这等好学的孩子总是很欣赏,也不愿埋没他的才华与风采。
虽然男子只是听常月娥所言,并未见到过她的孩子,但他看常月娥谈吐有礼,说话温婉,想来她的孩子也必然是个伶俐听话的。
所以,男子对常月娥说:“这样吧,我看你是慈母,就以一两银子卖给你吧。”
听到这个价格后,常月娥是激动的,因为她知道按面积平方来衡量的话,这地方至少也不止这个价钱,常月娥十分欣喜地对男子说:“多谢公子成全。”
由于常月娥今天银子没有带够,所以与男子定下明日黄昏前夕交售房契。
晚上回家的时候,李秀才并没有离开,还是在辅导小天的功课,出于亲戚的关系,常月娥多做了些吃的,让李秀才一同用食。
吃完饭后,李秀才给小天布置了一些功课,让他去完成,而常月娥则在李秀才临走前将打算告诉了他,
说:“我准备将小天送去学成私塾念书,由于路途遥远,所以我决定和小天一起搬到镇上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