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太子去了太子妃的正院,夫妻间说了些东宫的事务,太子交代了太子妃记得给外祖母生辰时前去祝贺送礼事宜,闲话几句,夫妻便准备洗漱歇息了。太子妃看着太子欲说还休,她想起今日来请安的众多新人,看着她们青葱水灵的模样,突然想起了当时凤冠霞帔、红妆十里嫁给太子的自己。
当年玉容得知自己被许给了当朝太子,既觉得喜从天降又踌躇满志,虽然身处深闺,但是她早就对太子早有耳闻,听着传闻中的殿下是如何芝兰玉树,她也不免芳心暗许。她自信凭借自己的才行品德和出众的样貌肯定会夺得太子的欢心,坐稳太子妃的位子。一直到出嫁她都满怀着憧憬和希望,一心一意准备着嫁给自己心目中的良人。如今两年过去,她总算在这深宫的寂寞中体味到母亲得知赐婚时不见欢喜反而忧虑的心境。
太子持重端方,不看中女色,所以并不怎么在意两个昭训。一个月里到后院的时间不超过十天,多数都在自己这里,对她敬爱有加。在殿下无心的纵容下,她变得贪心了,她想要第一个生下殿下的孩子,所以不顾嬷嬷的反对给她们赐了避子汤。在皇上亲自让娘娘在选秀时给太子挑选秀女时,玉容知道,到了这一步必须要有所取舍了。
大婚两年无子,在平常人家中可能不是大事,但是放在太子身上,却成了关乎社稷的大事,甚至有可能动摇太子的地位。玉容前所未有地意识到,眼前的男人不仅是她的夫君,更是当朝的太子,国之储君。
太子见太子妃不说话,只是怔怔地看着自己,夫妻两年多少有些默契,于是开口问道“玉容,你有心事?”
玉容用目光细细描绘着太子俊秀的脸庞,缱绻缠绵,她默默饮下涌上喉头的苦涩,强振欢颜。她在妾室面前甚有威严,但是在太子面前玉容也只是一个小意脆弱的妻子。只听她贤惠地说:“妾身不争气,教殿下这么久都没有孩儿得以承欢膝下。今日见了几个新妹妹,倒是个个出挑,殿下平日里要多去看看她们才好。”
太子知道太子妃一向贤良,听到她说这个也不感觉意外,叹了口气,握住太子妃的柔荑,安慰她:“儿女之事自有天意,玉容何必如此介怀。你平时尽心尽力操持宫务,打点人事,把偌大东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孤从无后顾之忧。这些孤都记在心里,心里也是感念你的。”
听到太子这番话玉容稍感安慰又不甘。自己的付出他都看得到,可到底她只是得到了殿下的敬重感念而已,心底的悲凉慢慢像涨潮一样涌上心头。她怕太子敏锐地发现端倪,连忙笑起来:“有殿下这番话,妾身纵死无憾了。”
“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太子细细地安慰她。
当夜守在门外的奴才发现里面静悄悄的,没什么声响。正暗自揣度太子夫妇是不是已经歇下了,又听见里面叫了水。太子妃的贴身丫头泽兰托着铜盆进去了。
张和全却觉得,这才是太子一贯的作法。
第二天太子四更就起了,在丫鬟的伺候下更衣洗漱。这一天是要上朝的日子。
朝廷上御史奏报因为今年下雨少,荆州大旱,粮食枯死,百姓恐怕要受难了。隆丰帝听到这件事,也知道干旱非同小可,百姓吃不好可是要起乱子的
太子立在皇上左下首,听到荆州大旱,连忙出列禀报“父皇,荆州大旱,想来当地粮食今年歉收,为免民心动荡,儿臣想不如免了荆州等地今年的夏秋两季税收,好让当地休养生息。”
底下官员纷纷附和请旨。
皇帝本来就想到这件事,听太子说了出来,也很欣慰,干脆下旨免了干旱地区的税收。
太子并没有回到原位,继续行礼启奏“启禀父皇,儿臣听闻大旱过后必有蝗灾,不知是真是假?”
这件事隆丰帝还没这么快反应过来,询问户部官员,果然有可能。忙下旨责令干旱各地长官预防蝗害。
皇上见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太子如此出色,心里也很骄傲。
见自己的意见被皇上重视了,太子这才从容地行礼后回到自己的位置。
四皇子慕齐煊随意看了眼此时万众瞩目的太子,又把头扭开了。他身着深紫色亲王礼服,身材颀长瘦削,秀美的脸上淡淡的,仿佛万般事皆不经心。
大皇子慕齐熀还是整天笑眯眯的,对谁都很和气,从不口出恶言,一副老好人的模样。
但是三皇子慕齐烨嫉恨地私底下瞪了太子一眼,此时出列上奏,说前几日京郊外惊现五彩麒麟祥,说不定就是昭示着这次旱灾会逢凶化吉,才生此祥瑞。他笑意晏晏,英气俊美的脸带着真诚的欢喜,本是恭维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也变得格外诚恳。他说完便利落地如行流水般行礼。
皇帝果然被他说得龙心大悦,朗声笑道“有此吉兆,实乃天佑大齐也。”
太子心里对三皇子这种溜须拍马的行径实在看不上眼,看都不看三皇子谄媚的笑脸,弯腰行礼。
到了下朝,官员们陆陆续续走出太极殿,殿门外,三皇子走到太子身前,对着太子翩翩行礼,歉意道:“臣弟之前因为王妃怀有身孕,忙于照顾,一直无暇拜见皇兄,还未恭贺东宫添新人之喜。”
太子明白他的意思,也笑着弯下腰虚扶起他。
“你我兄弟,不必多礼。三弟妹有孕在身,三弟担忧照顾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你们府上之前几个孩子都没保住,这一胎可要多加看护。”
三皇子脸色微变,却还是笑着回话,“谢皇兄关怀,也望皇兄早日得添麟儿,臣弟告退。”说完便行礼走了。
太子微笑颔首。
四皇子全程在旁边冷眼旁观,看来三哥最近可有点急躁,一点小事都要过来找太子不痛快,也不知道图什么,不过太子已年满二十,膝下是该有个孩子了。
他也过去给太子行礼,“臣弟先行告退。”太子笑容不变,颔首应允。
看到太子依然带笑的脸,慕齐煊不免有些诧异,看来太子养气功夫还不错。
这边太子倒是没什么感觉。
他当然知道慕齐烨在借着三皇妃有孕拿话撩拨他,暗笑他膝下空虚。他虽然也有点急,但怎么也不能被对头看出来。
早朝后,太子准备进宫给皇后请安。
后宫里,有儿子的嫔妃不多。大皇子的母妃是当今还是太子时的司寝女官,在太子婚后第一个有孕又走运地保住了,这才提了位分。
不过大皇子虽占了长子的名分,但他们母子也不敢得意忘形,因为长子的身份不知妨碍了多少人。是以,他们俩活得战战兢兢,平时非必要时绝不出门,免得碍了别人的眼。大皇子本身也平平无奇,没有显露出突出的才能,才得以顺顺利利地长大。
就因为大皇子母子够识趣,当今登基之后大皇子生母倒也得了个妃位,封为安妃。不过,宫里人都知道安妃有子无宠,身份低微,虽不至于欺负,但也冷眼相待。安妃平时吃斋念佛,犹如隐形人般。
太子自己行二,是中宫元后嫡子,他还有一个亲妹妹,封号为安乐,是当今的第一个公主,出生后受尽宠爱,周岁后就拥有了自己的封号和食邑。他自己则出生便被册封为太子,自幼天资过人,小小年纪说话有条有理,在诸皇子中最得父皇看重。
母后原本便仪容出色,出身高门贵族,是先皇考为父皇定下的太子妃。管理后宫不偏不倚,井井有条,又不爱捻酸吃醋,因此父皇对皇后也十分满意,宠爱有加。有了他们兄妹,母后在宫里的地位就愈发不可动摇。
三皇子母妃是父皇的亲表妹,经常受当时的皇后的传召进宫,陪伴皇后。因此得以有机会时常与太子相见,未选秀前便与当今情愫暗生。在皇帝登基后的第一届选秀中成为那一届秀女中唯一一位成为一宫之主的高位嫔妃,一枝独秀,出尽风头。
进宫不到两年,就诞下三皇子,在太后的建议下晋封贵妃,一时风头无两,无人敢拭其锋芒,是宫中当之无愧的宠妃,至今盛宠不衰。三皇子伶俐聪颖,能言善辩,常常能搏皇上欢心,是皇上最喜爱的皇子。他对太子也常有不服。
四皇子乃是皇帝寿宴醉酒后一朝临幸小宫女的产物。生母早逝,因为皇后管理后宫十分严格,宫人们不敢随意明目张胆地欺凌,但背地里的嘲笑和辱骂一句不少,他亦从小受尽冷落和白眼。
他在弱冠娶亲之后就搬到王府了,与王妃伉俪情深,只是成亲不久,亦无子嗣。平时除了请安和上朝,鲜有踏足后宫。
余下有两个皇子都还未长成,没到被人放进眼里的年纪,在此略过不提。
太子来到坤宁宫,在坤宁宫大宫女的通报下进入内殿。只见陈皇后一身石榴红凤凰刺绣常服,正坐在炕上指导安乐公主做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