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公主之无敌战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卷189章 吟诗作赋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观音婢见三姐榻上放着几本书,就问道:“三姐,在读什么书呢?”她对书籍特别敏感,因为她自己就是“一条书虫”,喜爱看书籍图传,据传她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是手不释卷的。她的修养、贤慧、大气、慈爱、见识和见地等等、无不有赖于从书籍中所得到的裨益。

    “《切韵》,还有《诗经》和《道德经》。”李三娘走到榻前,将这几本书拎起来递给观音婢:“观音妹,《切韵》妳读过吗?”

    “没有认真读过,就是翻看了一遍。三姐,妳知道吗?妳二弟自从在晋阳交朋结友开始,也迷上了读书和书法。他告诉我说小时候他偏好兵法书籍,轻视文章诗赋,可现在他对史书和诗书变得特别感兴趣了。”

    “是吗?那敢情好!他是怎么对读书来了兴趣的?”

    “他说现在要广交贤士、善结人才,自己必须得通今博古,否则难以与人深入交往,他结交的好友中,有不少文人墨客,他觉得自己也必须能诗善赋才行,才能够与他们有共同语言。他还说,我们终究要取得江山,以后就不能够只靠打打杀杀了,要学会治国辅国之道、治民安民之法,想要达成这些首先都得靠多读书多用脑。这不,他还在晋阳的时候就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一幅字作,是近人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他可是爱不释手,常常在夜里学着临摹练字呢。”

    “小时候我就感觉二弟非乃池中之鱼、笼中之鸟。他天赋高、能力强,他要好好读书,也能成为一代文豪的。除了写字,二弟还有做点其它什么吗?”观音妹的叙述激起了李三娘极大的兴趣,故此便追问下去。

    “这几天呀,我见他每夜都在作诗,有时候还会跟我一块讨论他诗作的诗情意境、遣词造句。”

    观音婢这么一说,更加激起了李三娘的兴趣:“观音妹,给姐说说,他都写了些什么诗?记得吗?吟来听听!”

    “他写了不少,我现在只能够背诵其中几首,我就给你吟唱他最近写的一首诗吧!”观音婢清了一下嗓子后,深情吟道:“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吟唱完后,她停顿了一下解释道:“这首诗的标题是咏弓。”(李世民这首诗被收录在《全唐诗》卷1—76)

    “好诗!弦月比作满弓,流星比作飞箭,状物形象生动;被箭射落的大雁受伤的身上还缚着家书,被惊吓的猿猴嚎叫着在树枝间逃窜,这第三、四句一转一合、承前启后。好诗!听得出来,二弟他虽然尚武精神未泯,但其悲悯情怀和恻隐之心却溢于言表!”李秀宁一边赞叹,一般自我解释这首诗作。

    “瞧,我说三姐厉害嘛!听一遍就对这诗理解如此深

    刻。夫君他就偏好五言诗,我看他写了也不下十来二十首了,全是五言诗。对了,他还提到过,有空的时候请三姐润色呢!”

    “二弟现在的诗比我写的好多了,我哪敢给他润色。不如这样,我们找个时间大家聚一下,一同吟唱各自的诗作,叫父亲一块来,以后我们李家坐江山了,就要依靠笔杆子来治理天下了,正好借这么一个吟诗会来激励所有兄弟姐妹们,开始重视文科、发展治世才能。”

    “三姐这主意甚是好!阿耶一定会喜欢的,还有阿兄肯定也乐意。我们进城了这些日子,家人都还没有好好聚一聚。乘着三姐还没有生产,我们应该欢聚一堂,一来预祝你生儿,二来祝贺四妹诞女,何乐而不为呀!”

    “好!我们就这么定了。要不我们现在就去四妹那里,看看她有什么想法,这个把月来,她天天坐月子,都坐得心情烦燥了许多。”李秀宁建议道。

    “是啊!我昨日去看她,她就嚷嚷着要我带她出去逛街,我左说右讲才把她安住。我们是得多去瞧瞧她,她要知道我们商量办吟诗会,那指不定有多兴奋呢?”观音婢答应了。

    李琇蜜明明与李秀宁是同一个月怀上孩子的,而且她怀孕的具体时间比李秀宁还晚好几天,怎么她就已经在坐月子了呢?

    原来呀,李琇蜜的孩子早产了。还在上个月,也就是义宁元年(即公元617年)农历12月末,李琇蜜就在辅兴坊新家诞下了一个女孩。

    虽然是早产,孩子出来不到几天就长得胖乎乎、白嫩嫩、红扑扑的。太医也说不清楚她为什么会早产,只是揣测她可能怀孕期间过度奔波疲惫。但不管如何,最重要的是母女平安无恙。

    刚开始,李琇蜜颇感失望,因为她一直盼着的是生个儿子,其实她自己倒不太在乎是儿是女,但为了夫君段郎着想,她当然是一门心思地想着要个儿子啦。没有怀上儿子,还落了个早产,她对自己这不争气的肚子恨死了,好几回她抡起大木棒就朝自己的肚子敲,吓得父亲和夫君坐卧不安,兄弟姐妹们也都为她担忧。

    不过,现在好了,这胖闺女可爱极了,兴许是她为自己过于着急钻出娘胎,弄到阿娘心身俱疲,而不停地像阿娘道歉吧,她一来到世上就会憨憨的咧嘴笑,不带哭的,也不带闹的。就这样,她不仅在最短时间内讨得了她娘的钟爱,而且也讨得了阿耶和外公的钟爱,当然也就讨得了叔伯姨婶们的集体欢心,皆大欢喜。

    外公李渊给这个小外孙女取了一个名字:段简璧。这里的“简”表示“大”的意思;而“璧”乃环状美玉之通称,亦有方中圆外之意。此名取自《淮南子·说山》中的“周之简

    圭(大的玉圭)”和《诗·卫风·淇奥》中之“如圭如璧”。段简璧十八岁时嫁给了长孙皇后族叔长孙顺德之子,后封为邳国夫人,与她娘李琇蜜感情极其深厚。不幸的是,三十五岁那年,也就是永徽二年(651年),段简璧就因病去世于长安城颁政坊的家中(也就是之前段纶和李琇蜜住过的宅子),弄得李琇蜜白发人送黑发人,好不凄凉!四年后,李琇蜜也辞世而去。

    (本章完)

    &/artile>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