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公主之无敌战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3章 用情说理 李秀宁秦王合力保李靖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方才李靖与三女的一段对话已经让李渊感到自己草草决定诛杀李靖,的确有鲁莽之嫌,可能会错杀好人能人。再者,李靖似乎是个有故事的人,李渊也蛮想了解一下再做最后决定。他于是对李三娘微微点了两下头,示意她可以继续。

    “请问将军何故被投入天牢?”李秀宁问李靖。

    “称将军绝对不敢当,在下只是一个小小的马邑郡丞而已。原本在下是想借自投天牢而被解往江都,以图寻机面圣,告发你李家造反一事。实话相告,当日在下阻止弓弩手向娘子放箭,目的本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娘子受到伤害,也是为了激怒阴世师,逼迫他将某投入天牢,可那阴世师因为在下救了他一命而没有对某做出任何惩治,这叫在下异常失望。然,许是天意,从那日起,在下开始慢慢改变了告发李家的初衷。”

    见众人皆带狐疑的目光,李靖解释道:“某向城内守军士兵们了解了一下关中的情形,得知李娘子创建娘子军,攻城掠地,声势浩大,大有日内便可倾覆京城之势,后又听闻唐国公义军从晋阳南下亦是一路风卷残云、所向披靡。在下内心已经感觉到天意已变,隋朝将亡,李家当兴!为了明确这点,在下还偷着找到了一个机会,装扮成农夫,在鄠县、盩厔和武功数地溜达了一圈,这才了解到李娘子不仅仅用兵有道,而且治民有章、治地有方,深得民心。”

    说道这里,李靖显然感到有些舌干,他清了清嗓子,正准备继续诉说,李秀宁征得父亲同意,让人给李靖端上一碗清水。

    乘着喝水之际,李靖暗自忖度:要保住自家性命,还得把李家二公子一块拉上,有李三娘加李世民,我的性命就有了双保险。

    饮下一杯水之后,他继续说道:

    “还有,还有唐国公的二公子,在下早就听闻这位“晋阳公子”的大名,知道他是一位“少英主”,礼贤下士、遍结贤能、广交人才,可谓求才若渴、思贤若饥。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亲眼见到李公子,果然是非凡之人,在下还没有在他面前显示任何一丁半点才智,李公子便已胸有成竹,愿意为区区在下冒死谏命,想必是认定在下亦非池中之物。可见李家上下人等皆俱英主之气、贤明之德、治世之才。”

    说道这里,李靖故作无意地观察了一下李渊的表情,感觉良好,他便继续:

    “反观他杨家,虽说曾经也是两代明主,但这些年来却自以为是救世主,无需他人辅佐,或坑杀忠良、或打压贤才、或用人不当。就说在下,本来是将帅之才,却被封为文官一职,这分明就是大材小用、樑材棺用。”

    李靖这番话既是在歌颂李家,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卖广

    告”,相信在场的人里,除了屠夫刽子手,皆能听出李靖的话外之意、弦外之音,特别是李渊,应该还可以听出李靖那些专门指向他的带刺的话语。

    说道这里,李靖停住了,因为从在场各人的面部表情,他揣摩自己那些“自吹自擂”的言语开始招惹不屑和讥笑了,他于是话锋一转,说道:

    “其实,还在唐国公的大军临到大兴城脚下之前,在下已经从心里打消了去江都告发你们李家的想法,也决定不再自投天牢了。说真的,不怕诸位见笑,瞧不起在下,当时某已经暗下决心,弃暗投明,不再为一个已经失去天意、失去民心的朝廷和主子效力了,而是改投明主!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嘛!”

    李渊插话了:“那汝说说,汝后来又是如何被关进大牢的?”

    他想找出李靖话语中的一些破绽来,好为自己的鲁莽决定寻个理由或借口,因为此时他已经决定不杀李靖了,但他之前已将自己推上了驴背,现在只能顺着坡往上走,然后借坡下驴。毕竟此刻的李渊已经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当时得知阴世师和骨仪决意要刨掘李家祖坟时,在下拼死相谏,告诫他们如此行事不仅会尽毁自家名声,叫世人不耻、后人唾骂,而且还会惹杀身之祸,更重要的是,他们这般行为只会激发城外义军将士的破城决心和斗志。但是,他们就是不听某的谏言,还威胁某说他们握有大兴城生杀大权,可以先斩后奏,某情急之下痛骂他们两是马桶倒进臭水沟———同流合污,还狠狠地将他们祖宗十八代都臭骂了一遍,而且当面疾呼“大隋去矣!”这一下子就彻底触怒了他们,本想斩某于当下,后觉得义军攻城在即,斩杀自家官兵乃不祥之兆,便将在下打入了天牢。”

    “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李渊听到这里不禁仰天大笑说:

    “好哇好哇,你个阴世师、骨仪,还没有刨到我李家祖坟,就已经有人替我问候了你们祖宗十八代了,痛快!痛快啊!骂得好!骂得好!骂得好啊!”

    李渊忽然又回归严肃,问道:“尔怕死不?”

    “怕!真心怕!只不过在下是怕死得不值!譬如说被斩杀于刑场,特别是因为小小的过错而被斩杀。如果让在下带兵东征西伐,死于战场,某绝无惧色、更无怨言。”李靖的话语也开始严肃起来。

    听闻此言,李世民更觉自己当众冒犯父亲而为李靖力谏,绝对是正确的做法,此人多有出人意料之举,虽则不免有乖张之嫌,甚至奇葩,但绝非庸碌之辈、斗筲之材,必定是个大材、栋梁之材。他见时机成熟,便再次跪倒在父亲面前,请求他刀下留人

    ,并表示愿意收李靖于自己帐下,如果日后发觉他不是我们所需之才,自己会亲自处置他,并当面向父亲请罪。

    李秀宁见状,也移步到二弟身旁,她没有给父亲跪下,而是用热切的目光看着父亲。

    在场的人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她在催逼李渊应许放人。于是,众多的功臣,如刘文静、刘弘基等,甚至连裴寂一块齐刷刷地下跪,为李靖说情。

    李渊明白矫情也得有个限度,过度矫情就会给众人留下一个“太作”的感觉,眼下的火候正是恰到好处,他对着李靖说道:“吾本来就无要取汝头颅之意,只想探探汝是否一个见利忘主,贪生怕死之徒。”

    然后就下令当场释放李靖。

    李世民闻言,立即一个箭步跨上刑台,亲手给李靖松绑。

    李靖也“唰”的一声,给这位比自己年轻几乎30岁的李家公子下跪,以表谏言救命之恩。

    之后又向李渊下跪,以表赦免死罪之恩。

    最后,李靖特别走到李秀宁面前,正要下跪,李秀宁一把拦住他说:“英雄无须下跪!我并无做任何事情为你开脱,不必多礼!”

    但李靖坚持要跪。

    一旁的李渊移步过来对李三娘说:“李药师是真心实意要感谢妳,妳就受他一拜吧!他本就是冲着宁儿妳和二郎的作为,改变了誓死效忠朝廷的信念,转而决定投靠我李家的。”

    听父亲这么一说,李秀宁不再阻止李靖。

    李靖跪下后没有言谢,而是说了一句让人动情的话:“在下虽则不才,却从未敬服过任何人,更别说是女子,但娘子是一个例外。”

    李渊将李靖安排在李世民的幕府里,他从此被李世民奉若上宾,受到重用。正是贤能遇到明主、良才遇到伯乐,李靖在沉寂了一小段日子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为大唐一统天下、稳定江山,叫万邦来朝、蛮夷臣服做出了居功至伟、无人可比的贡献。

    此外,李靖还是李绩(徐世绩)的师傅,后者是大唐时期仅次于李靖的元帅加战将,他在李靖过世后,延续了师傅李靖的辉煌,帮助唐高宗李治剿夷灭蛮、攻番掠国,降服高丽,使大唐国土成为华夏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

    (本章完)

    &/artile>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