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安乾府感到自己必输无疑的时刻,大批隋军迅猛杀到了,而娘子军将士们则迅速撤去,原本就在周围与娘子军厮杀的士兵们赶忙争先护主,将安乾府团团围住。
另一边,李秀宁也被前来护驾的亲卫门簇拥上马,加鞭而去。
原来是前来搭救安乾府的御林军,他们正是安乾府早先安排的那1万后备队,当他们听闻主帅被围的消息时,立马赶来救援。
安乾府的命保住了,但他带出来的2万3千将士折损了近4千。
原来,李三娘早就料到隋军必定会尾随撤退的娘子军,以便寻机进攻,因此她在撤军过程中“耍了一个花招”,每次前军行进中,都在暗中安排3千人马悄悄地向道路两侧快速分散,隐藏于远处丛林之中或山丘之壑,不让隋军发现。如此反复3—4回后,在撤退了30—40里地之后,娘子军撤军所经过的道路两旁就留下足有1万多人马了。
安乾府对此毫无察觉,他所知道的只是娘子军前军变后队、后队变前军的反复交替的撤军方略,没想到她表面上是将娘子军分为前军和后队,但实际上仍然是她的“三路军”思维,这第三路军正是暗中留下来围击他们的伏军。
李三娘不仅在唐国公的女儿中排行第三,她与“三”这个数字还有更多的因缘:她想事情,总是要想到上中下三个方面;她说话,总是会总结凝练成三个要点;她的军事计策也总是离不开“三路军”构思。
这到底是一种哲学思想,还是一个艺术手法,抑或是一条科学规律?
道家推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表示“多”而不过多,适中恰当:三人行必有我师,事不过三;“两点成一线,三点成一面;”用现代的科学观点来看,三是个稳定的数字,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
李秀宁当然不懂得这些科学常识,但却在不自觉地将这些科学常识运用于战争和生活中。
这次残败令安乾府脸面蒙羞,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
但他同时意识到,现在言败还为时过早,即使自己认输投降,李三娘也未必会相信,反而会被她看出这是我有意而为之的安排,这样我的使命也就无法完成了。
看来,我还得再做最后一搏!我不能轻易交出始平!而且,我还得还狠狠地教训教训这个娘子!让她见识一下我安乾府的能耐,让她为了当初没有选择我做她夫君而后悔!悔恨终生!
安乾府推测娘子军必定会乘着高涨的士气,在近日之内大举扫荡始平,他立刻着手布了一个大局,单等娘子军的到来。
他的推断没有错,李三娘在运用“假退军,实围歼”之计胜了安乾府、扳回了一局之后,感觉
对始平隋军大本营发动全面进攻,进而控制始平全县的时机到了,她于是下令大军于次日凌晨启行。
安乾府作了如下安排:
首先,他暗中派遣5千将士,趁着夜色赶往咸阳隋军驻地。这一幕不意被李三娘安排的探子所发现,他们还在背后两侧偷偷地跟踪这批隋军的到了咸阳,才返回娘子军驻地向主帅报告。
其次,他密遣2万骁果军在那5千隋军离开半个时辰之后,开出镇子,分为左右两路,分别在塔耳村两旁大约5里地的位置分散埋伏。这一幕没有被娘子军的探子发现,因为他们都被先前那调往咸阳的5千隋军吸引过去了。
最后,他留下5千将士镇守镇府,并从其中分出几百名士兵,让他们不停地在塔耳村内各处举着旗子游走,造成一种村内有至少2万5千兵力的假象。
却说李秀宁一个“明撤暗进”的策略,将朝廷的御林军打了个灰头土脸,叫隋军再一次领将了她这个娘子的厉害,也让娘子军将士们再一次见识了主帅的军事才能和用兵风采。
李秀宁感觉现在应该到了全面进攻始平,一举拿下大兴城西北面战略屏障的时候了,她下令娘子军整装待发,明晨开拔!
在娘子军行进的路上,李三娘得知了始平隋军分出5千人调往咸阳一事,她一时无法猜透其中之意,但感觉最大的可能性是,隋军想在我们攻打始平最后的堡垒塔耳村之时,咸阳隋军从背后夹击我们,使我们陷入前后被动的局面。那么,如何应对这种状况呢?
李秀宁下令全军停止前行,就地歇息,升起炉灶。而她自己则在一颗大树下坐了下来,与此同时,她的脸部表情沉静下来,这是因为她的脑细胞动员起来了。
众将领见状,知道主帅正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故都没敢打搅,只是远远地围坐成一圈,讨论起军情来。
过了半晌,她那一双明丽眼睛慢慢地睁大,那两眼窝里扑扑闪动的眸子发出了莹莹柔光,一扫之前的阴霾,显得更加美丽而又智慧。
李三娘取消了直接攻击塔耳村的命令,令大军避开塔耳村,马不停蹄地直入咸阳,驻扎于咸阳郡府与始平塔耳村之间的位置上。
安乾府听闻战报后,如坠云雾之中,娘子军为什么要主动将自己摆在面临隋军两面夹击的位置上?虽然这原本就是自己为娘子军所设之局的一部分,但我们尚未开始交战,他们倒是先行乖乖的“自投罗网”了,这一着棋下得显然不合军事常理、有悖用兵逻辑,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原本,安乾府制定了一个他谓之“水火相容”和“四面围歼”的连环计策。因为塔耳村地处渭水主流与渭河分支之间,腹背受水,便于水攻;且其
地势低洼、为一湿地,因田野荒废,遍地长满了齐胸高的白茅和齐头高的芦苇,故亦便于火攻。
李三娘当然不了解安乾府的阴局,当她凭着自己对战前情势变化的敏锐度以及由此敏锐度所诱发的深入思考,灵活机动地改变了自己原定的战略,不意中使到安乾府尚未开战就先破局了:娘子军没有进入安乾府预设的口袋,因此也就没有成为他实施“水火相容”和“四面围歼”连环计的靶标了。
(本章完)
&/art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