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们父子二人,说话的这会儿功夫,黄茂华已经命人在70丈的地方,竖起了一块标准的木靶。
反正,这是汉王自己决定的,陛下可以表示质疑,但是他黄茂华还是乖乖的听命、干就行了,打不中的话,丢的又不是他的脸。
沈老六也没耽搁,拿着枪弹,来到了发射位置,开始进行射击准备。
说实话,若不是之前沈老六已经证明了自己——天赋真的很差,朱高煦还真不准备让他去演示否则的话对比不强烈,展现不出这枪的最大特点。
要知道,这枪虽然精准度很高,但是也是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装填的速度太慢了!
一般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几乎是普通滑膛枪的三倍左右。
所以,即使是号称“快枪手”的沈老六,因为第一次使用的因素,这第一枪,朱高煦估摸着,他能做到一分钟开一枪,那就算不错了。
其他步骤都一样,除了装填弹药的时候,还好沈老六的力量很大,使用的也是铁质通条。沈老六按照殿下所说的,狠狠的用力,把包裹在浸油薄麻布的铅弹一捅到底,动作很是暴力。
这一下,沈老六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同之处,太费力了,差点没有一杆进洞,差点出丑了!即使一下子捅不到底,多捅几下也就没问题了。
得益于沈老六的大力,所以没有尴尬的用上小锤子敲下去,否则那画面就有点儿“太美”了,今天的这个演示场面,那就有点儿滑稽了。
被皇帝盯着的沈老六,这会儿也不犯怵,他跟着朱高煦,可是见过了太多的大人物了,即使是朱棣,那也是熟悉的很,早已经是免疫掉这些了。
一切准备完毕,沈老六举枪,瞄准70丈开外的标准木靶。
这个距离,一般眼神不好的人,都是很难看清楚的,还好他读书不多,视力不错,还是能够清晰的捕捉到靶心的。
深吸了一口气,沈老六心里头,仔细地回想着朱高煦教给他的射击技巧:瞄准了就开枪,其他不用多想,相信你手中的武器就行了。
(ex){}&/ 俗话说,柿子要捡软的捏,这些高压气体只能无奈调转方向,够推动着相对容易的铅制弹丸,朝着枪口喷发出去,总得要出口气,不能憋死吧……
不像平时的滑膛(没有膛线的是滑膛,有膛线的是线膛)燧发枪,铅弹沿着光滑的枪管就冲出去了。至于飞出枪口之后,打中哪里,那就要看命了。
只是,这次的情况略有不同,为了保证射程和精度,就要有足够的气密性,所以铅弹本身就是比较大一点的。
这可弹丸,是被硬生生地挤进枪管的,和枪管内壁很是贴合,刚刚被高压高温火药气体,推动起来的圆柱形的圆头铅弹,在线膛的作用下,高速旋转着朝着枪口急速前进,直至脱离了枪管的束缚。
伴随着屁股后面炽热的枪口火光,这颗高速旋转的弹丸,并没有像它之前的那些兄弟般,那般肆意妄为,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而是在物理规则的束缚下,朝着既定的目标快速的疾驰而去!
这时候,朱高煦隐约记起了,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大学物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高速旋转的物体具有一个很高的角动量,从而很难被一个力(所产生的力矩)改变其运动轨迹,因而会飞行的更稳定。
也不知道他有没有记错,后世的经验让他总结出一句话,那就是:线膛枪打得准,滑膛炮打的猛!
当看到沈老六再次开枪的时候,朱棣、朱高煦两父子,不约而同的举起了早已拿在手中的望远镜,朱棣是要确定到底有没有命中,而朱高煦是想看看命中了几环。
也就是考虑到沈老六是第一次使用的缘故,朱高煦才不能确定,沈老六是否能够命中靶心。
本来按照他的想法,这两天应该是让沈老六先熟悉一下,试试枪的,那样的话,绝对会震慑住他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