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改革,都有利有弊,不会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欣喜若狂的有之,起来反对的亦有。
好在浙郡大多都是流民,有从尚海郡迁来,也有从交州深县迁来的,将近一千万人口里面,至少有一半是流民出身。
他们对未来的期望不高,能吃饱穿暖就行,所以更容易满足。
加上浙郡耕地面积相对狭小,平原和盆地只占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没有资本大规模分田。
所以才选择其当做试点。
……
新历三年一月下旬,经过二十几天的讨论,从温洲县开始的土地改革正式开启。
此次改革共释放出两千五百平方公里土地,合计375万亩,占到温洲县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
温洲县多山地,山区面积占到了百分之七十,以现在的农业科技水准,想靠这点耕地去养活一百万人不现实,必须集中生产。
此次土地出让,共吸引了数千名工坊主,除此之外,一些官吏和军户也参与其中。
不过官吏有限制,土地面积被设置了上限。
按规定,九品县正最多拥有十万亩耕地,八品郡守最多二十万亩,七品州牧最多五十万亩,六品巡督官一百万亩,五品六部主官两百万亩,四品以上的勋爵官最高到五百万亩。
这是写在法律里的,受蜀汉保护,只要不犯大逆不道之罪,可永世传承下去。
蜀汉官少,一个浙郡只有五县,算上郡守也不过六位九八品官。
若官员离世,子女想要继承,按制要征收遗产税,十万亩土地要征收三万亩,也就是百分之三十的税率。
不光官员,军户和其他土地拥有者同样如此。
这些被重新收回来的土地可再次进行买卖,防止出现超级大地主。
因为相比官员,其他人购买土地的上限被永久限制在五万亩,这里面当然有漏洞,比如将土地挂在子女亲属名下,但总归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
设上限,征收遗产税,便是土地改革的红线。
(ex){}&/ 三天之后,第一批九十二万亩土地被成功卖出,共得资金十八亿四千万元。
得此好消息,刘峰大喜,亲自前往温洲县督察。
……
县衙里,主位上坐着刘峰,在一旁的是县正简雍,除此之外,还有温洲县的十位镇长代表。
看人已到期,刘峰笑着说道:“此次土地买卖大获成功,说明蜀汉的民间资本足够,这也体现出我们的政策没错,市场经济已然活跃起来。
我之前看过一份汇报,说在钱塘郡,光是各大工坊招募的工人就达到了七十万人,占到就业人口的四成,你们温洲县也要以此为目标。
温洲县的自然环境注定无法走农业一途,山区多,耕地少,只能发展工坊业,在灾变之前,这里就是华夏的商业重镇,经商氛围浓厚,有一定的优势。
蜀汉有一千九百万人,商路已打通到荆州,市场潜力惊人,如今仅仅开发出三成。
如果不趁此机会加快布局,最终被其他县甩开了,影响的不仅是你们的仕途,还有温洲县一百万百姓。
我听说宁啵、夏门两县已经在扩大引资,尤其是夏门县,短短半年时间,就吸引了上亿资金,仅次于钱塘郡,在闽浙两郡位居首位,人家连铁路规划都没有就能够做到这一步,而温洲县的铁路可是在修建中的。”
开口敲打两句,刘峰语气一转,接着说道:“这次各大工坊主齐聚温洲县,释放出了大批资金,我做主留下五亿元交给县财政所,希望到年底的时候,你们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蜀汉只有十一个县,外加一个钱塘郡,但钱塘郡地域小,如果分开的话,最多两个县的规模。
所以只要把某个县发展起来了,就可以带动起周边的县城。
不止是温洲县,宁啵县、福洲县和夏门县同样是重点培养的目标。
他希望可以通过这次土地改革,将这几个县着重发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