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子山传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回 覃家军计赚县城 查监狱爆出奇冤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回说到,第三支震天箭,风驰电曳,过雾穿云,飞越千里,射到一处所在。这个所在正是天宁府。

    天宁府城,背靠大湖,方圆十里,房屋数万。府城中央,有一处大宅院。宅院之内,有房三十六间。宅院后面,是一座偌大花园。这花园,有甚好处?但见,那花园里:李花盛开,桃花争艳,绿草如茵,杨柳拂面,百花飘香,蜂迷蝶恋,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这所大宅院,乃是天宁府节度使梁忠祖的府邸。

    这天,梁忠祖正在后花园中的草坪上舞剑,突然,听得空中“嗖嗖”作响,抬头一看,只见一杆红箭,端自天空射下,一路火光,直奔花园而来,待到园中时,不偏不倚,恰好射中园子里的水池内一口井中。须臾,那箭又从井口飞出,坠落在水池墙外。梁忠祖飞步过去,拾起那箭一看,只见其箭,箭体硕长坚韧,锻造异常精致,剪杆上隐约可见一个“天”字。梁忠祖正在称奇,奇事又发生了:那口干枯已久的水井,忽地冒出水来。潺潺泉水,溢出井口,不久,就注满了周围水池。梁忠祖见此,不免遐想:这可能是上天赐给我的神箭,故而出此清泉,于是,虔诚祷告,万望老天保佑合家平安。神箭精致美观,可以收藏传家;原本干枯的水池,现在泉水注满,大可栽上一池莲花,岂不美哉?

    想到这里,梁忠祖心中大喜,收好宝剑,怀箭而归。当天中午,就叫家人请来花农,种植莲花。其后之事,暂且按下不表。

    却说覃忽射毕三支震天箭,覃家军与乡亲们一齐欢呼,此时,田明再次挥动两面小旗,示意大家安静。待大家安静以后,覃忽说道:“乡亲们,我们覃家军今天出征,首先攻打县城,然后,再攻打州城,拿下各州各府,直至全部胜利。功成之日,一定回来看望父老乡亲。”说罢,与众兄弟走下祭台,各自跨上战马,拱手向乡亲们告别。

    送行的众乡亲们,经久不舍,里长带头高呼,众人齐声呐喊:“覃家军战无不胜!为百姓除恶安良!”

    翌日,覃家军到达县城,扎下营寨,将县城团团围住。

    这座县城建在一处高地之上,三面壁陡,高达数丈,方到城脚。有一面,一条小路,通往大山。这个城池,易守难攻。唯有西门,位置较矮,是此城主要进出通道。本来,县城西门外,驻有五十个兵卒,常年巡逻县城各门。因覃家军兵临城下,且人多势猛,县令知不能敌,一边急忙申报州府,一边将那五十兵卒召进城内,增援四门,固守不出。

    这县令,名叫伍良,人们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他“无良”。这人,来此县已有七八个年头。在这七八年里,他苛捐杂税,造冤敛财,卖官受贿,欺压良善,侵妇罢女,劣迹斑斑。受害之人,欲啖其肉。

    覃家军围住县城,见城池如此地势,便未急于攻打。覃忽对众兄弟说道:“这座城,我们要是硬攻,也是拿得下的。但是硬攻,就会伤害我们覃家军的许多弟兄。我们还是应该想个妥善办法为好。”田明说:“我有一计,不必血刃刀枪,就可攻破此城。”然后,田明贴着覃忽之耳,如此这般说了一番。覃忽一听,拍手道:“此计甚好,就照兄弟说的去办。”当天晚上,覃家军忽然消失,接连两天,无影无踪。

    探子来报伍良,说覃家军见县城城池坚固难攻,已撤兵他去。伍良呵呵大笑:“有本县在此,小小覃家军有什么可怕?况且,他覃忽早就是我手下败将,阶下之囚。”此时,武师麻三已经升任步兵都头,他上前说道:“县令雄才大略,覃忽岂是对手。现在覃家军已经销声匿迹,我是否再派五十兵卒,驻守城外,巡逻四门,以防贼人再来。如若再来,这些兵卒也好及时给我们报信。”伍良说:“好吧,你去安排。”

    麻三仍然安排一个伙长,带领五十兵卒,出城驻扎,放哨巡逻。

    是夜,刚过四更,城内把守西门的兵卒,忽然听到有人急促敲打城门。兵卒爬上城墙,借着微弱月光一看,只见远处有大队人马杀奔前来,而城下门外拥着数十人,一人在那里敲打门环,边打边喊:“快开门,覃家军杀来了,快放我们进去!”守门兵卒仔细一听,原来是那个领兵的伙长在喊门。于是,那兵卒急忙下了城墙,跑到城门,打开门栓,铁门“吱呀”一声开了,门外之人,蜂拥而进。灯光之下,守门的十几个兵卒看得分明,除了伙长以及伙长身后的两个人外,其他皆不认识。守门兵卒大惊,正待发作,只听得那不认识的人群中,一人高喊:“守门兵卒们,你们不要反抗,我们是覃家军。我知道,你们大部分是穷人出身,不得已才当兵,我们就是为穷人打天下的。跟我们一起干吧!”

    原来,三更时分,覃忽亲自带领两百人,趁着月亮还未出山,悄悄包围了西门外兵卒驻地。然后,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冲进营帐,迅雷不及掩耳,缴了兵卒们的刀枪。覃忽向兵卒们申明大义。那个伙长和其他兵卒愿意投降,并且表示,一同前去赚开城门。覃忽考虑,若兵卒一齐上去,兵卒人多,怕有闪失,于是,只带了伙长等三人,而让覃家军的小伙子们换上兵卒服装,一同前往。

    西门守门所有兵卒,听了覃家军的号召后,一齐表示,愿意加入覃家军。

    覃忽安排一队覃家军和原有兵卒守住西门。

    这时,覃家军的后续队伍也进了县城。田明见西门已经有人把守,便迅速安排三队人马抢占其他三门,又叫其他各队赶上覃忽他们,去围攻县府。

    县府被团团围住。伍良急忙派人去叫麻三。

    麻三这人,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诡计多端,极其狡猾。那一次,他战覃忽,未能取胜,虽然最后用了绊马索之计,捉住了覃忽,但他也领教了覃忽的厉害。这一次,覃忽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上千人马,自己只有几百兵卒,岂能取胜?先有城池可守,倒还未怕,现在城池已破,无障可倚,而且被围,已成瓮中之鳖,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麻三急急忙忙收拾紧要细软,然后,钻进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那条暗道,潜到城脚,乘着月色,翻越城墙,窥往州城方向,逃之夭夭。

    须臾,所派之人回来告诉伍良,麻三已经不知去向。伍良听了,骂道:“可恶的马麻子,泼皮刁猾之徒,临阵脱逃,背弃主人,我若拿住他,定叫他千刀万剐!”

    县府外火把通明,人声鼎沸,喊杀之声四起,众人叫道:“不要走了伍良!”伍良在宅内,吓得毛骨悚然。他问下人:“外面的人在说什么?”众人回答:“外面的人在喊,要你开门投降,否则,杀将进来,鸡犬不留。”伍良听罢,,左转右旋,活像一只闷头苍蝇,喃喃自语:“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呢?”众人齐说:“开门投降呗。”

    伍良走投无路,只得开门投降。

    一仗结束,天已大亮。覃忽安排人打扫战场,出榜安民,然后吩咐把伍良及师爷人等押到县衙大堂。大堂两侧侍立的覃家军齐声长喝:“威武!”遂示令伍良跪下。

    覃忽坐于大堂之上,问道:“下跪何人?”伍良战战兢兢答道:“小人伍良。”覃忽一笑,说道:“呵呵,原来是县令大人。”伍良说:“不敢,不敢。”这时,覃忽说:“啊,我记起来了。我曾经在你那里存放了一千两白银,你应该还我了。”伍良说:“大英雄,你记错了吧,几时你曾在我这儿放有银子?”覃忽哈哈一笑,说道:“县令大人真是贵人多忘事,六年前,你不顾事实,把我问成死罪,后来州里通知放人,你讹诈了一千两银子才肯放,难道没有这件事?”伍良见覃忽说起此事,吓得魂不附体,连说:“小人有罪,小人有罪。覃忽大英雄,现在可否让师爷去取一千两银子,还给阁下。”覃忽允许。师爷和另一人取来了一千两纹银,呈给覃忽。覃忽对江彪说道:“江彪,这银子应该物归原主了。”江彪接过银子,转手把此银交给田明他们,对覃忽说:“小叔,家父经营生意,家中用度足够。我还要钱做什么?这银子权作军资吧。”覃忽推辞再三,江彪硬是不允。覃忽只得说道:“那么,覃家军的其他兄弟们就只有感谢你了。”

    接着,覃忽大喝一声:“师爷,把库房的钥匙交上来!”师爷已经露了馅,不得不乖乖交出钥匙,伍良顿时头冒大汗。

    覃忽吩咐:“田明兄弟,你带几个人去查封库房,先查账,把那个师爷也带上。凡是故造冤案所敛之财,出榜告示,一律退还受害之人;剩下的钱财,拿出一半,分发给穷苦百姓,余下的,充作军资。另外,给我五两纹银,记在我的帐上。”然后,他指着伍良说道:“伍良,你听着,不得出门,更不能逃跑。我们有人把守,谅你想跑也跑不脱。老老实实呆在屋里,听候发落。如何发落,还要看你的态度。”

    且说覃忽揣上五两纹银,带上刘山,去了监狱,他要去找狱卒老孙头。

    此监狱里,有一老狱卒,人称老孙头,为人正直,从不勒索被囚之人钱财,覃忽被囚时,他曾经帮助过覃忽。覃忽此次去监狱,一是想报答于他,二是想调查一下监狱情况。

    覃忽见到老孙头,说道:“孙大叔,你还认识我吗?”老孙头望了一下覃忽,不知来人是谁,便说:“恕我人老眼花,一时想不起来。”覃忽说:“我是覃忽啊。当年,我身陷囹圄,你帮助过我的。”老孙头显然一惊,说道:“啊,是大英雄覃忽啊。听说,是你带人攻破了县城,真的吗?”覃忽说:“是的。”“这就好了,打倒那些贪官污吏,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覃忽递上五两纹银,对老孙头说:“这五两纹银,是感谢你当年对我的帮助,不成敬意,请莫嫌弃。”老孙头坚辞不受。覃忽说:“收下吧,大叔,我知道你家里很困难。”几经推让,后来,刘山硬是将银子塞进了老孙头的衣内。老孙头无可奈何。

    覃忽问道:“孙大叔,这监狱里还关有多少人?”老孙头说:“大概还有三四百。”覃忽又问:“什么原因关进来的?他们是些什么人?”老孙头叹了一口气,说:“唉,大多是因为交不起官府的税赋,或者是欠了地主的佃租,才被关进来的。他们都是一些穷人啊。”

    覃忽吩咐刘山:“刘山,你去把周一鸣请来。这监狱里关的那些因为交不起税租的穷人中,如果有愿意参加覃家军的,请周一鸣登记造册,发放安家费,编入军中。其余的,释放回家。”刘山说声:“好,”径自去了。

    覃忽又问老孙头:“监狱里还关有其他什么人吗?”老孙头突然想起,说道:“啊,忘记告诉你了。这里面的死牢里,昨天早晨关进了一人,说是今天要处斩的,不想你们昨晚就攻进了县城。”覃忽听了,急忙问:“是个什么人,一关进来就要处斩?”老孙头说:“是什么人,我不知道。”覃忽说道:“你带我去看看。”

    此去一看,不打紧,爆出了一项奇冤。这正是:因果岂能不报应,只是时机未到来。

    要知什么奇冤,后事又是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