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是饭馆的门窗基本完好,只是多了些灰烬,覆盖着锈迹斑斑的大锁子。
看来本地毛贼不光知道里边是空的,也碍于房东的威名。
这个房子是伍丁托马相租‘大汉’的。
他本人虽然没有直接见过‘大汉’的面,却听过他的名声。此人不忌生冷,是泽仁县的一个狠角色。
钥匙丢了,找班车的售票员借了撬抬杠撬开挂锁。
“嘎吱!”
门推开,门框上有尘土洒落,带出了屋内的霉味儿。
进入门内,伍丁抬手高擎撬抬杠,将屋顶悬挂的尘网扒拉掉,顺手拽下一片从屋顶垂吊下来的破报纸。
报纸上残缺着黄泥河上游水电站闭闸蓄水的报道。
其实饭馆并非空的,里边靠墙位置放着一块大石头,足有半吨重,是从黄泥河底挖掘出来的一块奇石。
现在,那块够分量的家伙依然端坐在那里端着架子。
韩木齐想试试它的硬度,用撬杠使劲在奇石身上敲了几下,直震得他虎口酸疼。
奇石表面有诱人的花纹,看起来绝非俗物。但找人长眼后,确定它就是一块普通石头,没有什么价值。
伍丁却舍不得丢弃,便让马相叫上他的弟弟马涌三人,专门找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块奇石鼓捣上岸,挪移到了用来开饭馆的空房子内。
伍丁是想,一旦饭馆开张,也能将此物作为观赏石摆在堂前,增加点食客的兴趣。
韩木齐还了撬抬杠回来,两人便将四打包东西倒腾出来,取出工具,说干就按!
伍丁这回带全活了收拾房子用的东西,从胶水,胶布、图钉、小钉子、细铁丝到一沓旧报纸和挂历彩页应有尽有。
他穿上蓝大褂,戴上口罩,用报纸叠了两个船形帽,一人一顶。
两人就地取材,找东西先搭起简易架凳,站上去撕扯掉残缺的旧的顶棚,用扫帚抹布清理屋顶,直到露出辨识原木的大梁,椽子、檩条来。
伍丁拍拍木材,感叹这种材质要是拉回西木,能打出上好家具的。
他不经意间看到韩木齐裸露的耳朵,眼睑、睫毛上全是灰尘,说明他对待吃苦也是认真的。
收拾完顶棚和四周墙壁卫生,跳下架凳把堆积在地面的垃圾,厨房灶台犄角旮旯都收拾了一遍。
好在屋内的上下水还好,这就方便得多
大致收拾完毕,俩人脱下大褂,互相掸去灰尘,在水龙头上冲了脑袋,抹扯面孔,漱口后才感到水的冰凉。
两人用啤酒解渴后,伍丁在旁边小卖部给韩木齐买了一包烟,让他吸着解乏。
韩木齐矫情,说抽烟喝酒是教门不容许的,伍丁这样引诱他就范罪更大。
伍丁差点给他一个耳帖子。
一个假动作吓得韩木齐往远处挪了挪身子。
伍丁顺势抓住了韩木齐的手指,有抽烟熏黄的印记。
“这就是不抽烟?”
伍丁质问道。
韩木齐没把持住,噗嗤地笑出声来,那嗓音有点不男不女。
“把这个啃掉!”
伍丁将一块煮熟的羊肋巴攮到对方手里。
玩笑只能调节干这种细活当中的枯燥和单调。
至于浑身是刺儿的韩木齐,伍丁得相好怎么使用他,用好了是买卖上的好帮手,用不好了就是引狼入室。
收拾这个房子的关键就是装修顶棚。
经过小憩后,武义督促韩木齐将材料堆放到架凳上,手拿锤子,牙咬钉子,按照当地‘打仰尘’的规格,耐心将四壁,大梁、檩条、椽子上密麻麻钉好小钉子。
然后将细铁丝固定在每个小钉子上1绷紧,拉成冲横交错的铁丝网。
这一工序完成,就将报纸边缘沾上胶水粘牢在铁丝上,无缝对接,一张压一张平铺过去,形成顶棚大面子平整美观的效果
‘仰尘’打完,伍丁算是跨越了搁置15年的心理障碍。
看来,开局不错。
到天黑,两人在外边吃些饭食,返回后搭起床板,铺上被褥,很快就鼾声大作,进入睡眠。
不过,伍丁睡得不踏实,他摸了缝在内裤上的3000块钱现金还在,鼓鼓囊囊隆起个大包。难怪韩木齐和借给他撬杠的女售票员总往他裤裆看。
那还是新版50块面值的钞票,要是换成面值10块的就更不好藏匿了。
3000块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而‘万元户’总归是少数。
这笔钱是伍丁动用了小木匣子里的银元和麝香,找西木‘黑三角’的投机倒把分子秘密兑换的。
当然,沙金是不能轻举妄动的,那可是弄不好要掉脑袋的事儿。
伍丁不想再扯那没用的,现在他需要入睡,因为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两日后,‘再来饭馆’在鞭炮声中正式开张。
伍丁宴请了原来泽仁县的同事和朋友。
反正能通知到的都通知了。
这些都由县邮电局的马相,县‘武协’秘书王俊两人分头去联系。
伍丁抱歉弄丢了马相的那件羊皮大衣,那可是马相当初借给他夜间跑路用的。
不过200块钱也足以弥补大衣的缺失了。
好在放在王俊那里的另外一件羊皮大衣没有丢。
那是当时县邮电局统一配备的劳保大衣。王俊这里的是伍丁的新大衣,按说这个赔给马相也可以。
但这件大衣里有点秘密,就是裹藏着不少沙金和黑色晶体粒。
‘再来饭馆’开张的第一波客人基本都是伍丁请来的熟人,其中也有抓他的警察
伍丁料到‘再来饭馆’会火,但没料到会这么火!
前来吃饭的人都在外边排起了队,这可是泽仁县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这可忙坏了韩木齐。
不过韩木齐的手艺真不是吹的,饭菜味道受到了食客的一致称赞。
从早到晚,‘再来饭馆’外边排队等待的客人始终是络绎不绝。
王俊和伍丁两人都收拾不及碗筷。
而马相和他的弟弟马涌则在后院分割着宰杀的羊肉。
宰杀牲畜的是马涌专门请来的一个绒族老者,完全按照民族风俗的讲究进行。
不过,伍丁瞅那老者有点不靠谱,尽管戴着民族饰帽,却一脸的为老不尊相。
本来这个马涌就是个不着边际的货,他请来的还能好到那里去?
但用人之际,也就当凑活就凑活了。
饭馆现在耍得就是厨子。
韩木齐真有两下子,在关键时候没有掉链子不说,还给伍丁长足了精神。
他手脚麻利像机器,拉面技术用特别精湛,一人撑起了整个后厨。
‘再来饭馆’依照当地民俗,主打特色面食,附带家常炒菜。
面食又以牛肉面系列为主;有清汤,干拌、红烧、炸酱、炒面、烩面和西木正流行的粉汤素面(一碗牛肉粉汤单配一碗白水拉面)。
炒菜也根据当地民族喜好牛羊肉的特点,推出大快朵颐的‘手抓羊肉’,‘红焖牛肉’、‘大盘山鸡’和烤肉系列等菜谱
一直盼到傍晚时分,饭馆雇的两名女服务员才到来。
一个是牧族姑娘雪竹,一个是雪竹的朋友阿玛。
俩人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总算缓解了饭馆的忙碌。
更直接地让韩木齐从枯燥乏味中有所振奋,真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韩木齐迅速和阿玛相熟起来,说笑着顺便就把活儿干了。
而雪竹就在外边招呼客人,一波刚走,一波又来。
客人离开时,多用牧族语夸赞他们满意饭菜的质量。
“瞅瞅人家的馆子多红火,回去该想想办法了。”
雪竹注意到靠窗户桌子上,正在用牧族语交流的客人有点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
这两人谈话内容大致就是回去如何改良他们自己的饭馆。不过,他们已经吃完饭坐了很长时间了,而门外还有等座的客人。
从后院出没到前堂的马涌看不惯,没搂住他那臭脾气,上去提示两人“凉粉不吃板凳腾开!”
这是一句当地绒族人常用的俚语,意思就是‘别占着茅坑’。
两人听这话就来了气,年轻的欲要起身与马涌争执,年长者伸手拉他坐下。
然后说要见掌柜的。
王俊见状,用手指怼了一下伍丁。
伍丁出现在两个客人身边,正欲问什么事情时,年长老者却从面碗里的汤水下边,搅和出一块猪皮。
伍丁一愣,马上知道事情绝非那么简单,眼前这一大一小分明是找茬,砸他场子的。
‘再来饭馆’是按照绒族习惯开的,打的也是绒族特色饭馆的旗号。
而绒族饮食最忌讳猪肉,在这样的饭馆中出现‘猪皮事件’,用意是明显的。
伍丁在当着两人的面,严厉地训斥马涌后,又下贱地赔上500块钱,总算送走这两尊瘟神。
而那500块钱,除却伍丁的私人宴请,差不多是开张头一天的全部流水。
这口气他当然咽不下。
事后经雪竹讲,她好像记起了这两个人,就是县城十字路口那家饭馆的。
那年纪大的是饭馆掌柜,还和自己的父亲有生意往来。不过,这个人并不认识雪。雪竹也是一次无意间,透过自己的闺房门帘缝隙看到对方的。雪竹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他的记忆力非常好,甚至媲美过目不忘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