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仓颉在轩辕手下做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2可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3仓颉犯难了,整日整夜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
4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方便,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5仓颉又想到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6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7轩辕见仓颉这么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每次狩猎的分配,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
8仓颉又犯难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9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10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11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
12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
13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
14后来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15随着华夏部落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
16轩辕作为华夏共主,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17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
18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
19果然,仓颉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
20轩辕知道后,大加奖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21逐渐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样形成了文字。
22仓颉造了字,轩辕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23被人称赞的多了,仓颉开始骄傲自满,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24这话传到轩辕耳朵里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因为这违背了上帝的意志。
25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轩辕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
26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27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
28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29老人就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30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31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32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暗想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33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34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35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自大铸成了大错。
36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37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38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
39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传遍了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