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王渊带着王涛上街玩耍,一个少年静静地站在一座宅院门前,王涛看这个比自己大一些的少年很不一样,眼中流露着坚毅与果敢。很是好奇,就上前询问,得知他叫做高顺,来此地求学,只因自己身世低贱,而被拒绝。他的钱已经用光了,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哪里。
当王涛听到高顺这个名字的时候,先是吓了一跳,随后就是激动。他可是王涛来到这个时代遇到的第一个大将,而且,是自己特别喜欢的将军之一。所部陷阵营更是精锐里的精锐,曾打败过曹操手下第一勇将夏侯惇,还有刘备也在他手里吃过不小的亏。只可惜,吕布兵败,被曹操杀了。如果,高顺能够活的更久一点,说不定,也能来一个威震逍遥津。
所以,王涛怂恿王渊将高顺带回府里,陪他一起学习。怎么说王家也是当世的豪门望族,家学渊博,至少在并州,王家说自己第二,没有哪个家族敢称第一的。王渊对于自己这个爱子,一向有求必应,当即,答应了下来。高顺听说对方是太原王氏,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跟随王渊父子回去了。
王涛和高顺来到前厅,向王渊和一旁的老者行了一礼,高顺退到了一旁。王涛开口问道:“父亲,不知唤孩儿前来,所为何事?”那老者向王涛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捋着胡须对王渊说道:“嗯,此子相貌不凡,举止有度,正是那彪儿,将来必定前途不可限量啊”。王渊笑笑,对着王涛说道:“这位仙师,就是多年前,预言过你之命格的那位云游方士。还不快快叩谢大恩”。
老者受了王涛三叩首,上前将王涛扶起,说道:“我此次前来,乃是算到彪儿降生已有三年,正是夯实基础之时,也是时候将此物赠予他了。”说着将一块羊皮从怀中取了出来,递给了王涛,继续说道:“这块羊皮上记载着两门功夫,分为内功和剑法。内功唤做《太清要诀》,以吐纳练气为主,磨炼心性;辅以锻体强身,提升力道和速度。剑法唤作《三十九路快慢剑》,快剑三十六路,疾剑如风,杀人于无形;慢剑三路,刚猛异常,毁城破军也不在话下。内功与剑法必须同时练习,同时使用,方能显出威力,缺一不可”。
听完老者的话语,王涛脸上没有一丝的波澜。在后世,王涛是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一点儿也不相信什么预言和什么道法之类的。来到这个时代以后,虽说经历了穿越这样的事,但听说那个方士说自己是上神下凡,还是什么彪儿。王涛直接给那方士下了定义,就是一个骗吃骗喝的神棍。哪里能够想到,今日,还见到正主了。
王涛直接将羊皮收起,面无表情的拜谢道:“多谢仙师赠礼,敢问仙师高姓”。王渊瞪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儿子,向老者致歉道:“还请仙师恕罪,小儿无礼,还望海涵”。老者摆摆手,笑道:“无妨,我姓左,名慈,字元放。不知彪儿可满意?”
王涛听到左慈两个字,心中一惊,后世的书中曾说,左慈精通奇门遁甲,能驱使鬼神,会炼制丹药,能使用道术,世人称之为仙人。古人可不笨,并不是用点小手段,就能蒙骗的,既然,能被称作仙人,怎么也得有点儿本事吧。难道,自己长久以来坚信的东西,要被打破了么?王涛的内心好像被什么点着了一般,特别想知道,眼前这个叫做左慈的老者,是不是真的会一些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涛向左慈再拜致歉,说道:“不知仙师,可否收小子为徒?”左慈笑道:“此一世,我与你并无师徒缘分,此乃天命,我不敢违也。倒是你身后之人,很不错,若是有人能够指点一二,将来必是一员大将”。
高顺一脸错愕的表情看着左慈,虽然,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员大将,但是,被别人直接说出,自己将来肯定会成为大将,还是有点儿不敢相信。
左慈看了一眼王渊,又转向王涛,问道:“不知彪儿,可愿让此子跟随我几年,待他学成,我便让他来寻你,可否?”
王涛有点儿不舍,当初见到高顺时,是有点儿小心思的,这么厉害的大将,怎么能够放过。所以,王涛常常投其所好,把王渊收藏的兵书、战策,偷出来给高顺看。只要自己有的、用的、吃的,都会分一半给他,只为将来能够为自己所用。然而,在和这个不苟言笑、眼神坚毅的少年相处的过程中。王涛慢慢的发现,自己想要降服和利用高顺的心态中,夹杂了一些别的情绪。是欣赏、是认可、是真心想要改变他命运的一种感情,让他能够在汉末,这个将星云集的时代,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在后面的日子里,王涛将高顺当做了自己的兄长,和父母一样重要的亲人。虽然,高顺从不允许王涛称自己兄长。但是,在王涛心里,高顺就是他的兄长,怎么也改变不了。
王涛知道高顺想要当将军,留在自己身边肯定是不行的。王涛忘了历史上,高顺是怎么当的将军,但是,肯定不是在哪家的院子里当仆人当到将军的。以前,王涛也担心过,自己把高顺带回家,会不会影响他的将来,让他变得一无是处。现在,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哪里能够放过。
王涛直接对高顺说道:“仙师既然看重你,你就跟他去吧,努力学点儿本事。将来,你我兄弟一起,征战四方,建立功勋”。高顺的眼睛湿润了,他以为王涛会不同意,自己的毕生志愿就是能够当大将,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或许,这一生都会碌碌无为吧。跪在王涛面前,说道:“少主,你对顺的恩情,此生必不敢忘。他日学成,不论何年何地,若知少主所在,必来相投,此生绝不负少主”。王涛扶起高顺,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高顺收拾好了行装,王涛为他准备了一些钱财,也不推辞,收了起来。众人再次告别,左慈领着高顺离开了。看着高顺离开的背影,王涛内心一阵失落,同时,也有一丝欣慰。
汉熹平六年,太原郡晋阳。
甄府内的一座小院里,王涛刚刚练完功,沐浴了一番,换了一身新袍子。一位侍女前来通禀,甄逸让他去前厅一起用早膳,王涛点点头,说他马上就去,整理了下仪容,向前厅走去。
如今,王涛已经十岁了,身形高大,健壮,看起来就像十四五岁了一样。俊目剑眉,唇红齿白,好一位俊美的少年郎。王涛不是很喜欢童子的双髻,早早的就将头发束起,戴上了发冠,他的个儿比较高,倒是没有人会觉得奇怪。一身青色的锦袍,腰间挂着一柄宝剑,彰显着他的身份,使得整个人看起来更加神采奕奕。
三个月前,王涛在家中无事,正好甄逸来探望王渊。王涛死缠着他,要跟他去别的地方涨涨见识。王渊和郑氏都拗不过他,只能同意了。
甄逸是中山无极甄家的子嗣,王渊结拜的义弟。十年前,去王家做客,正好赶上郑氏生产,见证了王涛的出生,也看到了他出生时的异象。所以,一直很看重这个侄儿,视如己出。每年闲暇之时,王涛都会跟随甄逸去各地,盘桓几月。此次,来的是晋阳,距离祁县到是不远。中山无极甄家,以商起家,整个河北之地,哪里都有他家的商号,主要经营马匹、牲畜、盐铁、粮秣等,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这些年,王涛一点儿也没有偷懒,除了每天都要跟王渊研读经史和治国之道以外。他还会抽空研究兵书、战策,自家的看完了,就去别家借,毕竟,祁县的王家也不是只有他们一家。最后,整个祁县王家的书都被他给看完了,祁县再没有其他大家了,王家没有的,其他家族肯定也不会有。只能跟着甄逸到别的地方,去借、去买、去换。
王涛每日早晚都要练功,左慈给他的《太清要诀》的确可以增强力量和速度,更重要的是,王涛的呼吸变得顺畅了很多,使用力气的时候,一点儿也不费力,好像身体里有了一个闸板,用一斤的力,绝不会多出或者少了一两的力。七年的时间,王涛也算练会了五六成。
而那个《三十九路快慢剑》就不太容易了,虽然,招式早就烂熟于心了,但是,越是精妙的招数,越是使不出来。慢慢的,王涛才发现,原来,这些剑招是要配合《太清要诀》一起使用的,只有练习这套内功有了进步,力量和速度有了提升,那些招数才能用的出来。
三十六路快剑,招招犀利,巧妙刁钻,让人匪夷所思,防不胜防。不是亲自使用,根本无法体会那种凌厉,若是有人接招,他一定会觉得,哪里是三十六招,简直就是凌迟,生不如死。三路慢剑,一剑竖劈,二剑横削,三剑斜挑。虽然,仅仅三招,但是,每一下都无比的霸道,有开山断海之能,一招之下,恨不得把周围的一切都毁了。直到现在,王涛也只能用出三十六路快剑中的前二十招,而三路慢剑就比较难了,只能勉强使出第一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