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0年,宋天禧四年 契丹开泰九年 正月
南越之地,不像中原那般繁华,且不适合大面积开垦耕种粮食,但南方一带群山环绕,野生动物资源富饶且近海,所以当地人民多以打猎捕鱼为生,由于农业落后与人口稀少,因而甚少纷争,民风淳朴。
隋炀帝大业二年 安宁高凉二县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个新县,当地流淌着一条江叫漠阳江,因此得名莫阳县,地理立位,山北水南曰阴,山南水北曰阳,莫阳位于阳江之北,所以后改名为阳江。
就在这阳江有一近海村庄,多姓乐,叫乐名村,有着二十来户人家,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村落,村民日作而出日落而息靠着打渔为生,一天接一天一年接一年,就这样平凡的生活,也没有出过什么大事,生息百年也没有什么天灾,平凡也不忙碌,虽未开化但也过的祥和,到有几分世外桃源的味道。
海风带着些许咸腥味拂过,阳光灿烂但不刺眼,就这么照在沙滩上,一个小孩子躺在一块烂木板上面,眼睛像是闭着,靠近看又像是睁着一条缝,像是打瞌睡身上的麻衣随着海风轻轻拂动。这个孩子叫乐鱼,是乐名村一户人家的孩子,今年刚满六岁,名字是村长起的,意为每次出海打鱼都能有所收获。今天乐鱼完成了父亲给的砍柴任务后,便无聊至极,平时一起玩的玩伴们都着夫辈出海了,无事可干便来到海滩边躺着发呆,乐鱼喜欢在这里,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就是觉得海滩很安静,除了自己没有其他人,自己可以享受这一份安静,他不是很爱玩的人,相对于和同村的孩子玩,乐鱼更喜欢来海边发呆,年纪虽然小但脑子想的东西很多,喜欢白日做梦,想象着不存在的东西,想象着自己以后的样子,建功立业或是家财万贯,还有很多想知道的东西,但是从来不问,藏在心里只有自己知道,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真相。这一趟就是几个时辰,天色也黑下来了,也是该回家吃饭的时候了,乐鱼心中这般想,便起身回家吃饭。
太阳渐渐沉下海,黄昏洒在地上,乐鱼顺着村道走在回家的路上,四面石墙和青瓦的房顶便是乐鱼的家,外面再围一圈栅栏就是一个院子,院子里种着一棵黄皮树,两边是开垦出来一小片地种着一小片葱,还颇为雅致的开辟了一个小池子,养着几条鱼,池子旁边有一口井,村子里能拥有一口自家的井是很有面子的事,乐鱼的父亲也因此非常自豪自家有口井,推开家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个水壶和两个杯子,两旁各有一张椅子,往左看居然有个书房,书架上放着不少圣贤书,书桌上纸笔墨砚也都齐全,据说是乐鱼的父亲在早年跟读书人打过交道,深知读书的好处,再加上脑子灵光,不仅自己捕鱼还收购村民的鱼到县城里去卖,多年下来有了不少积蓄,自己看了不少书,也曾经想过考取功名,但是也自知年纪有点大了,便把考取功名,将家族发扬光大的希望放在了乐鱼身上,还曾请过一个秀才来教乐鱼,想不到乐鱼还挺喜欢读书悟性也高,一年就把那穷酸秀才肚子里的墨水给吸干净了。便开始自学,乐鱼父亲也打算再过个一两年把乐鱼送到县城里去继续攻读圣贤书。乐鱼一进门正好看到母亲把饭菜端到木桌上,父亲在旁边坐着,放了些许海盐的鱼和一些说不上名字的菜,每天差不多都是这几样菜,偶尔会乐鱼父亲也会买点不同的东西回来给他尝尝鲜。虽然又是吃鱼,但也算吃的津津有味。吃过饭后,父亲问乐鱼:“书视之如何,能解呼哉”。乐鱼想了想:“书之内容大抵皆能解,不能者,也不大”。父亲:“善,我欲明日带你去县行,见历涉,以为何如”。乐鱼心里早就想去外面看看了,于是心中大喜便道:“久欲去,谢父亲”。父亲大笑,好似猜到儿子会这般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