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再生缘·归路晚清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 押粮草途中遇袭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今天怎么没打发人说一声就回来了。百度搜索,更多好看小说免费阅读。”梁素华笑着从屋里迎出来。

    前方用兵,兵部越发要紧,郦君玉他们也不好天天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以免显得太过闲适安逸,因此有事没事大都住在值房,万一来了紧急军情,也好及时商讨应对。见他突然回家,倒让梁素华觉得惊讶,故而有此一问。

    “想家都不行吗。难不成以后我回家还要先上奏请命,等你准了我在回来”郦君玉玩笑道。一面由着梁素华给他换衣服洗脸。其实是从宫里出来时候已经不早了,又是一肚子心事,回兵部再要遇上个人少不得还得再啰嗦,于是索性回家吧。

    “你呀,这种话也能混说。”梁素华把手巾用劲儿捂到郦君玉脸上,“可用过晚饭了”

    给她一提醒,郦君玉才想起今天从晌午被锦衣卫带走,一直到现在还粒米未进呢,“你吃过了么还有什么吃的,弄一点来吧。”

    梁素华一听就知道他缺了不止一顿,不免有点着急:“吃什么好呢,天晚了,还要吃点易克化的才好。这会儿再煮粥太费工夫,我让他们下点面可好再弄几个小菜。”

    “你看着弄吧。清淡些就好。”

    梁素华亲自带了小鸾去厨房看着,又让静鹤去催水,预备郦君玉吃过饭,歇一会儿就能洗漱。

    “你怎么空着肚子就吃这个”梁素华转身回来,就见郦君玉手里捏着瓣橘子发呆,桌子上盘中里还有几瓣剥好的,看来已经吃了几瓣了。

    更怪的是他背后还立着个叫梅香的丫头,梅香倒是略有几分姿色,怎奈郦君玉从不用丫头近身伺候,她平日里只好做做打扫庭院的粗使活计,这会儿却站在郦君玉身后,更怪的是房里就他两,再没旁人小鸾先恨恨剜了梅香两眼。

    “想什么呢亏你还通医术,难道连橘子不能空腹吃都不知道一会儿胃里泛酸,看你怎么办。”梁素华说着,也轻轻瞟了梅香一眼。

    梅香想在姑爷面前露个脸,要是能给看上了,岂不比胡乱配个小厮的强,谁知道刚出个头,姑爷还没正眼看她呢,先被小姐拿住错处,转过脸不知要怎么收拾她。想找点借口,又怕说不好更惹梁素华生气。梅香急得快哭了。

    郦君玉回过神看看手里的橘子,原来是自己想事情,顺手捻了吃都不知道,笑道:“不要紧,吃第一口的时候是空腹,第二口就不是了。”这是在帮我说话吗梅香心底刚刚浮现一丝惊喜,又听郦君玉道:“我在想,苏宝成年纪也到了,他是我得用的人,你留个心,给他个好妻房。”

    梁素华抿嘴一笑:“知道啦。”

    不是郦君玉不跟她说王华的事,事情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梁素华的性子他是知道的,说给她,必得让她担惊受怕,万一惊慌之下做了错事,那才是自乱阵脚呢。

    眼下要谋划的是怎么才能给王华正了身份。

    梁素华见他无精打采的,要逗他开心:“我今天在娘跟前听了一句,说是孟丞相的公子奉了孟夫人上京了,这时候多半都在路上了。娘还说,等他们到了京城安顿下来,要上门拜望呢。”

    郦君玉眼睛一亮:“这倒是好,你平时也不多出门,正好去散散心。去年太赏的宫缎,你挑颜色好的做几件衣裳,到时候好穿。”当着人面,只能说这些了,梁素华肯定是不能去孟家的,实在不行,就装病吧。百度搜索,更多好看小说免费阅读。

    郦君玉还没高兴了一杯茶的功夫,就想起来这会儿上京,到了京里说不定正遇上王华身份被拆穿的时候,孟家保不定就要受连累,千里迢迢赶到京城来领罪,这

    要加紧给王华正名的事了。只是他一个小小郎中,能力有限,人脉有限,该怎么办呢。

    王华还不知道郦君玉在为他发愁,他这会儿正在大杀四方。不杀不行啊,他不杀贼,贼就要杀他了。

    本朝对待宗室的态度是“食禄而不治事”,这次把柴穆恬弄过来,当然一方面是没人可用了,再一个也是有他这个宗室在,对上同是本家的柴克俭,舆论不至于说的太难听。柴克俭不是说元熙篡位吗,好,人家柴克俭出现在讨逆大军里,就表明宗室力挺元熙是正常继位,至于柴克俭说的那些关于寿王、淑妃,都不过是他为了私欲才编出的弥天大谎。

    所以说,柴穆恬出现在大军里,并不是让他立战功来的,章桓枝先开头只是让他跟着,后来见他不生事,才让他押运粮草。如果只让他跟着跑腿,等到班师的时候还是寸功未建,朝廷面子上不好看,再一个,柴穆恬一路上埋头苦干,对分给他的事从无二话,再要是冷着他,章桓枝也有点过意不去。

    王华打下了彭阳、德隆,章桓枝怕他心生骄狂,有意要打压他一下,有些人平时不错,等到身处逆境的时候就显出真相了,也要再看看他。正好近几天大军都在休整,章桓枝就让王华负责粮草的事,把柴穆恬调到中军,想着下次出战,可以让他带兵从旁边策应一下。

    结果,还没等到下次攻城,王华这边先遇上麻烦了。

    朝中择章桓枝做主帅自是有缘故。他老人家原先就在西北,甘肃、宁夏都待过,对此地的山川地理熟悉,再一个,不少跟着柴克俭的将校,早年还在章桓枝手底下当过差。对此,章桓枝的态度是,这种不忠不义的家伙,当初我就看不上他,就这样的,来一个咱杀一个,来两个咱杀一双。

    然而朝廷却认为只要打起来,不论杀敌多少,自己这边少不得也得付出点代价,受了伤,上不了阵还要用医药,死了就要抚恤,也是一笔开支,死亡人数多了,还要再抽调兵丁补充人数,总之最好是少死人,别死人。

    怎么办不是有一个词叫做“劝降”嘛。章桓枝哪有耐心,恰巧王华文笔好,写劝降信的任务就交给了他,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比如这封信要劝谁降,章桓枝就要跟王华说说此人性情经历,立过什么样的功,如果是地位高的,还有两人当年的交往等等。

    王华根据章桓枝的介绍,有的放矢,不同的人说不一样的话,一封封信,写得情真意切,遣心腹秘密送去,能不能送到收信人手里,被劝的人能不能弃暗投明,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柴克俭知道了这样的事,慢慢对手下生出疑心来了。

    柴克俭本身心里就有鬼,柴蔚被授了奉国中尉,他的事也吵得天下皆知了。朝廷还不至于去宣扬这样的丑闻,再怎么说,柴克俭他也姓柴不是,但是檄文上提到了,老百姓又对这样阴私最是津津乐道。对世子妃的痛惜愧疚,还有一点点对儿子的自责,使得柴克俭变的越来越疑神疑鬼,总觉得有人在背地里议论他,想要背叛他。

    本来就是仓促起兵,柴克俭对军队的控制基本上靠杜辉,这时候对杜辉也不全然信任了。杜辉一看不是事,怎么眼瞎找了这么不着调的主子,后悔之余,也打起了小算盘,他之前是真没想过去蒙古,现在骑虎难下,也不得不想想退路。

    就像章桓枝了解杜辉一样,杜辉对章桓枝的用兵风格也是清楚的,评价是勇则勇已,缺少谋略。这样的信显然不是他能写得出来的,谁写的唔,听说官军里还有几个新科的武进士,估计是他们了。杜辉握了握拳头,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一个有勇无谋的章桓枝带着一帮没临过战的乳臭小儿,何足惧哉,好好干几仗,或是自立为王,再不然,拿着到手人口粮草做投名状,投奔鞑靼人也行。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官军不比柴克俭,人家那是守城,守得还是边关重镇,城里就存有粮草,挨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他们得派人把粮食拉来。押送粮草虽是一个不容易出彩的差事,却是十分要紧,断人粮道是交战双方常用的伎俩,因此王华不敢掉以轻心,放出斥候在前面探路,自己押着队在后面跟着。等斥候飞马来报说前方有敌军,远远地看不清有多少人,不过人数肯定不少时,他带的人立刻就骚动起来。

    应该说王华手下兵丁尚好,只是民伕一听说来了敌军先就乱了,有的哭有的叫,胆子小的更是掉头就跑,王华连斩几人才算压住阵脚。

    按常理,现在应该一把火连车带粮全都烧了,免得落到杜辉手里,但是他岳父拆东墙补西墙,东挪西借才筹来这些,真要是烧了,是没有便宜杜辉,他们也该没吃的了。甘陕一带土地贫瘠,老百姓日子本来就苦,在这儿筹措粮饷是不用想了,如果是从别处调粮,这边报与朝廷,哪怕即使不推诿,立即调,等运来也的有段时间,军队里饿上三天不开伙,保不定就要哗变。再说,就是烧,短短的时间里,又能烧掉多少呢。

    不管怎么样,先拼一拼,能保住一点是一点吧。

    王华先命人速抄小路报信,然后,四下一看,正好旁边有一座不高的土丘,立刻命人将粮车能推上去的都推上去,围成一圈,自己也下马和兵士民伕一起推车。敌军多厉害还没见着,王将军已经化身阎王,手持长刀,只要看见有人想跑,利落地手起刀落。反正逃也是个死,民伕们哆哆嗦嗦聚过来,又见王华冷静沉着,在短暂的惊恐之后,大家倒都稳下来,加紧推车的推车,赶牲口的赶牲口,然而到底车多粮多,眼看敌人越来越近,剩下的车也不用推了,粮食扔下车,草料直接点着,万幸今天没什么风,浓烟滚滚,直升上空中,权当是烽烟。另外,每辆车之间拉开点距离,点着火,既能阻挡敌军一涌而上,也不能把粮食运走。布置好,敌人也冲到跟前了。

    王华带人退到土丘上,向下望去,见敌人大概有五六百人,听上去不多,但是想想他自己手里兵士才区区不到二百,剩下的都是民伕,就可以想见任务之艰巨了。

    这会儿不是抱怨叹气的时候,王华立刻命令民伕将车轮拆下来,他自己则带人向来人放箭。万幸的是王华带的兵丁虽不多,都是吹台山旧部,上过阵,见过血,箭法嘛,反正他们位置好,站在高处,对方来的人又多,可以说是箭无虚发,几轮箭射过去,倒下不少人。

    这时已有一些敌军躲过箭头,开始沿着土坡往上冲的,王华这边轮子也都拆下来了,点上火顺坡滚下去,又有一些躲闪不及被撞倒压过去的。

    转眼就有数十人被射中、被撞倒、压住,然而尽管如此,还是有众多的敌军冲上土丘。王华长刀在手,厉声道:“粮草全在咱们这,此地距大军不远,不久必有援军,只需坚持过这一时。”胆小的人一想对呀,就是不为了救人,单为了这些粮草,章大人也得派兵救援。王华又咬牙再加一把火,道:“大家不是抱怨后队没有立功的机会吗,现在机会来了,多杀几个人,也为日后搏个好前程。”

    吹台旧部都是屡经战阵的,而且敢跟朝廷叫板的人,胆子自然不会小,早已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痛痛快快厮杀一场了,民伕听王华说的在理,况且已经被置于死地了,拼一把或许还能活,不拼可就死定了,也都各自找了趁手的家伙。

    经过之前彭阳、德隆两战,王华对吹台山下来的人还是有信心的,与杜辉带的边军对战至少是不落下风,可惜人数太少。民伕倒是人多,充数而已,只求不要拖后腿就好。

    王华又大声对往上冲的杜辉部众人喊道:“章元帅知尔等是受人胁迫,若能放下刀枪弃暗投明,朝廷将既往不咎,若能擒住逆党,还可以功受赏。”

    王华应该感谢章桓枝是临时给他和柴穆恬换了差事,让杜辉以为是押送粮草的是柴穆恬。柴穆恬之前名不见经传,杜辉只知道他是宗室,因此并不把他当回事柴穆恬那还是王爷呢,名师教着,金银供着,还不是外强中干,柴穆恬一个闲散宗室,就算好,能好到哪去,顶多老实不惹事儿罢了,不然章桓枝怎么不肯用他。

    和讨逆官军交了几次手后,杜辉手里人也有所折损,现在已经只有不到八千了,主要要防着章桓枝攻城,既然带队的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带的人数不多,因此只派了不到六百人去偷袭。

    不过带队的就厉害了,不敢说久经沙场,起码也是在杜辉手下历练了七八年的,自不是等闲之辈,而且他的手下那可都是战场摸爬滚打多少年的,比起王华带的一大半是民伕的,无论是人数上还是临敌经验,实在是强了太多。

    但是杜辉手下并非每一个将士都有背叛朝廷的决心,尤其是最下层的士卒,对皇帝、对朝廷的敬畏已是根深蒂固刻在骨子里了,况且,跟着柴克俭日子也没比跟着朝廷好过,何苦为了这样一个人拼死力战听了王华喊话,便有人迟疑起来,冲起来劲头不那么大了。不过杜辉的积威和多年的训练这时发挥了作用,犹豫归犹豫,没有人真敢投到王华这边来。

    交战双方,杜辉部胜在人多,临战经验丰富,王华这边则是背水一战,死拼或许还能逃出生天,不然呢,落到逆贼手里除了死路还有别的路吗,只有死战到底。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话虽然不错,但也要看什么情况,如果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置之死地能不能后生,还真不好说。一开始,王华一方凭着士气还略占上风,但他带的人大部分是民伕,拿锄头侍弄庄家还行,第一次拿刀拿枪,虽然克服了最初的恐惧,杀退了杜辉部最开始的进攻,也给敌方造成一定伤亡,但一年里大半时间吃不饱饭的人,时间一长就显出体力跟不上了。

    眼见手下死伤惨重,剩下还在力战的也是各个带伤,只不过是拼着一口气罢了。王华手上以一敌三,竟还能重伤对方带头的军官,然而心里也不禁生出一阵悲凉,要是援军再不来,己方或许就要撑不住了,自己身死之后,父亲的冤屈还有谁来昭雪跟着自己的数百人,最终不知有多少能活下来还有恩师他会忘了自己了吗

    就在他心中闪过这些念头时,远远地,一队人马正向这边急速进发,两面大旗上分别写着柴和熊。援军终于到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