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大,浩瀚无垠。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对世界探索的欲望。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真正看清这个世界,因为,我们连对宇宙来说极其渺小的太阳系都从未冲出……
然而,几亿光年外的一片星系,如果我们这个世界有人能够看到的话,一定会惊讶掉下巴,因为,这里竟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系如此相似:太阳,火星,水星,木星……以及那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当然,这里是否这样这样称谓这些星球我们并不知道,或许,他们也不知道。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存在科学家们所猜测的平行宇宙的话,那我想,这应该算是比较接近的例子了,因为,这里已经和太阳系十分相似,除了那颗蔚蓝色的星球。在这颗星球上,只有三片大陆!
而此时,三片大陆上都早已诞生了人类,只不过,相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他们发展的比较缓慢,除了最大的那一片大陆,其他两片大陆的人类才不过刚开始形成各个部落,而那片大陆,时间最长的族群竟然早已结束部落联盟时期,并且已经经历了四代皇朝。而我们今天的故事,也将由此展开……
一千五百年前,各部落为争夺土地和水源,互相攻伐。历经两百余年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只剩下了三个大的部落——封帝部落、卫帝部落和齐帝部落。而三个部落首领,也被后世称为上古三帝。公元前一千两百八十九年,封帝部落首领姬尘带领族人先后打败了卫、齐两个部落,统一了三个部落的属地,并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封国。同时,自称封帝,让本族人和卫、齐两部族人互相通婚,淡化仇恨,将子民们统称为华夏族。只不过,因为一时心软,未将卫、齐两族王族诛杀,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公元前七百五十四年,封国最后一位皇帝姬颜即位。由于姬颜贪图享乐,开始大肆修建宫殿,国库日渐空虚。为弥补国库空虚,姬颜又开始增加赋税,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很快,各地农民陆续起义。原齐部落首领齐帝直系子孙闫牧见大封皇朝摇摇欲坠,也响应了号召,自称齐帝(用祖先的称号多少有些复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证明自己是上古三帝之一的后人,以便获取更多的支持。毕竟,在天下人的眼中,封帝的传承既然不行了,就应该由另外两帝后人为天下共主,这是正统)。
公元前七百四十年,齐帝闫牧攻取了封国首都长安(当然,并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长安,名字虽同,其余各不相同),封国正式宣布灭亡。次年,闫牧正式登基,立国号为齐,称号依旧用齐帝。后世为了与上古三帝之一的齐帝区分,也将其称之为齐武帝。
四百多年后,齐国统治者不思进取,致使内忧外患。由于皇帝重用皇后母族,外戚渐渐得势。公元前三百零九年,卫族后裔国丈姜堰,杀害齐思帝闫旭,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卫,后世将其称为卫豫宗。
如果故事到此就结束的话那就有意思了,有道是“风水轮流转”,封帝打败齐卫两帝,建立封国,却在五百年后被齐帝后人拿了去,齐帝后人取了天下却又在四百年后被卫帝后人拿了去。可惜,偏偏卫帝命不好,虽是后人从齐家拿了天下,可偏偏天不灭齐家,皇位才仅仅传了二世,就又被齐家抢了回来:
公元前二百八十一年,卫豫宗姜堰驾崩,其子姜昊即位。这姜昊到不昏庸,可惜姜堰窃取天下时没有解决齐国留下的遗患,那时因为内忧外患,分封了几个皇族为王到各地治理,但因为朝廷被外戚搞得越来越混乱,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于是,几个王爷在地方上成了“土皇帝”。本来对自家皇帝都不服了,对这个窃国的外家皇帝能服吗?所以,自从姜堰称帝后,战事就没断过。不过倒是可怜了这个卫家新皇姜昊,被后世称为亡国君,究其根本是因为自家老爹留了一堆烂摊子。
公元前二百七十五年,燕王之子闫梧继承燕王爵位。两年后,这个年纪轻轻的小王爷一举攻下幽、晋两州,连同自家的燕州,坐拥三州之地,得到了各路藩王和反王的拥戴。
公元前两百六十八年三月,燕王闫梧攻取长安,同年五月,被围了两个月之久的长安官兵闯入皇宫,活捉了姜昊,开城宣布了投降。几天后,燕王闫梧登基称帝,国号沿用大齐,同时分封功臣,大赦天下。
因天下反王和藩王太多,且都有功于大齐,于是,闫梧和群臣结合历来的制度和现实的情况,将大齐一半的土地分封给藩王和反王,形成四面拱卫大齐之势。不过,各地官员的任命和爵位的继承将由朝廷决定。
为区分两齐,后世将齐帝(齐武帝)闫牧建立的齐国称之为前齐,将闫梧所建立的齐国称之为后齐(当然,一般情况下两齐不做区分,毕竟同出一家,后齐开国皇帝闫梧也属于前齐直系皇族)。
同时,因为闫梧称帝前为燕王,所以其自称为燕皇,但因为史官的误记,将燕皇写成炎皇。后经闫梧同意,将称号改为炎皇。所以,后世也都以炎皇称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