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混乱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孙承宗和徐光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近几天里,朱由校暗自思忖自己作为大明皇帝,该如何挽救即将于十七年后轰然倒塌的大明王朝时。

    殿外的小黄门忽然来报,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和户部侍郎徐光启求见。

    朱由校不由得有些欣喜,他知道这孙承宗算得上是应对辽东战事的能臣。

    袁嘟嘟自然不算的,朱由校并不认为一个志大才疏的人能干出多大的事。

    虽然这袁嘟嘟和孙承宗的战略思想有些类似,都是讲究广筑城堡,扩充兵马,打造关宁防线,但袁嘟嘟却比孙承宗自负得多,胸襟也小得多,朱由校可是记得让毛文龙就是死在他手里,而且崇祯也是被他给忽悠瘸的。

    一见到朱由校,孙承宗和徐光启躬身行了一礼:“微臣见过陛下。”

    朱由校则忙托起他们二人:“两位爱卿不必拘礼,来人,赐坐。”

    立即就有小黄门搬来圆凳,两人落座后朱由校就直接开门见山:“两位爱卿这么快就赶来京城,让朕很是欣慰,不过也来的正好,朕也正想问问两位爱卿,何为大明真正大患?”

    朱由校一问,孙承宗就立即起身拱手答道:“陛下,老臣认为我大明目前大患有三,一是党锢之争,二是关外女真,三是流民。而解决之道。其实这三者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钱粮赋税!无钱粮无兵可用,无城可建,无炮可添,胡虏之兵自可随意劫掠,荼毒我大明百姓;无钱粮则无士可养,卖官鬻爵者则更多,趋炎附势之徒也就渐渐充斥于朝廷内外;无钱粮则无灾可赈,百姓流亡,食不果腹,自是揭竿而起化为盗贼,如此田地越发荒废,国家之钱粮赋税也就更为困窘。”

    朱由校没想到这孙承宗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心里倒也欣喜,忙问道:“先生有何解决之道。”

    “钱粮赋税来源于天下百姓,可如今百姓流离失所,有田地者十不存一,陛下可鼓励流民百姓垦荒自种,边军屯田自养,如此天下可保无忧。“

    孙承宗毕竟是属于士绅阶层的官僚,无论再怎么高瞻远瞩也不会意识到大明的钱粮赋税取之于百姓根本就是错误之举。

    屁股决定脑袋,孙承宗的建议若是在明朝初或者中期还好,在没有外部危机的情况下,的确可以通过增加耕地来缓和阶级矛盾。

    但现在的大明因小冰川气候影响且土地大量集中在士绅手里,单纯靠垦荒和屯田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大明走出财政困境。

    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可朱由校知道不到一年,整个北方特别是陕西一带就会遇到大旱之灾。

    还有因缺响银而导致的士兵哗变,总之,要让大明王朝的财政问题能得到彻底解决,只有拿士绅利益集团开刀。

    朱由校对孙承宗的观点不以为意,叹了一口气后说道:“先生所言有些道理,但远水难救近火,如今大明若还想存活,只能加大商度,并整顿吏治,将那些贪官污吏们侵吞了的百姓土地夺回来!先生可愿帮我!“

    孙承宗此时仿佛头上起了一个惊雷,他没想到皇上是想要直接对官僚士绅动手,他承认这是比他刚才所说的更为有效,但这样做就等于是得罪了整个士绅利益集团了。

    孙承宗看见朱由校严肃的盯着自己,他也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站在陛下这一边,朝自己曾经的同僚好友下手,要么选择拒绝,然后再一次罢职还乡。

    想到自己平生的抱负,孙承宗毅然的跪了下来,朝朱由校行了一个大礼:“老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朱由校忙将孙承宗扶了起来:“先生何必行如此大礼,真是折煞朕了,日后诸事少不得要倚仗先生”,说着,朱由校就对当值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吩咐道:“传旨,赐孙先生斗牛服,加封太师。”

    搞定孙承宗之后接下来就是徐光启了。

    朱由校对着徐光启说道:“我知道先生对番薯栽种很有心得,番薯和玉米可解决粮食危机,所以我想让先生去推广番薯和玉米。”

    “微臣明白。”

    朱由校记得徐光启好像还会造火器,而且还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想让他推荐一下:“朕对火器一直很有兴趣,先生可有什么人推荐吗?”

    “孙元化、毕懋康、茅元仪三人,此三人与微臣同是杂学旁收之人,他们能制造火器,对此较为精通。“

    朱由校对于较为精通却不以为然,在精通会有克焰人精通?人家可是连自己都可以改造成机器人的牛人,自己就是想要几个可以培养出制造火器工匠的师傅罢了,不过朱由校不会说出来的。

    “既然如此那就召他们进京替朕制造火器吧。”

    “陛下英明”

    孙承宗和徐光启退出去以后,朱由校则在桌子上写写画画,火器的事有着落了,接下来就是训练军队了,可是训练军队要钱,而他恰恰没钱。

    看来要想办法捞钱了,而来钱最快的就是抄家,想到抄家,朱由校在纸上写下晋商,没错朱由校打算对晋商下手,不过其中的关系网较为复杂,得好好计划一下。

    几天后,朱由校突然连下数道旨意。

    有刚刚起复为陕西巡抚的孙传庭被调为大同巡抚。

    游击曹文诏为大同总兵,参将黄得功为蓟州总兵,周遇吉为太原总兵,赵率教为延绥总兵,姜瓖为固原总兵,满桂为辽东总兵官加左都督,毛文龙加右都督。

    朝中文武不知道朱由校为何如此大规模的调动九大边镇中的七大边镇总兵官,甚至启用大多数是刚刚声名鹊起或者资历还不深的少壮派将领为总兵官。

    朱由校这样做只是想对八大晋商的老巢形成包围而已。

    结果后金皇太极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还以为朱由校提拔这些少壮将官是想对后金发起主动攻击,毕竟这些少壮武将对军功的渴望更大,一时间后金一方都进入了紧张备战状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