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生之泉的奥秘之则天女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宰相的愤怒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身为宰相之一的凤阁(中书省)侍郎同凤阁鸾台(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品大员刘炜之,被人告发,关在司刑寺天牢里,这个硬骨头没人愿意啃,如今落到我的肩上。我一边感叹命苦,一边硬着头皮上。没办法,上头一句话,我们下面的只得照办,根本不能问东问西。

    刘炜之,字希美,常州人。四岁通《骚》《雅》,六岁属文章,堪称神童,才华横溢,少时以文采出众而出名。其行为举止尊礼孝友,接济贫穷,远近闻名,由褚遂良推荐入朝为官。唐高宗总章、咸亨年间,当时身为天后的武媚娘,经过多方考察几经筛选,从在职的青年才俊中物色了一批文人学士,分别安排在中书省门下省及翰林院参与议政。因他们的工作地点靠近北门,被特许从皇宫的北门出入禁宫办事,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这些人不光学识渊博而且才思敏捷,看人待事不拘于一格,可以说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刘炜之便是其中之一。后来他又得到太后的赏识,提拔为宰相,得以行使更大的权力。

    当年李治驾崩,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前面提到,李显对皇后韦氏很是溺爱,曾说要把国家送给韦氏的父亲。这句话惹恼了太后,也寒了大臣们的心,当时正是裴炎和刘炜之,在太后的授意下,领兵入宫逼迫李显退位的。

    要说这个刘炜之,真是遇人不淑,交友不慎啊。前几天他的一个下属兼朋友,凤阁舍人贾大隐到他家去喝酒。不知道是不是喝多了,刘炜之发了一句牢骚:“太后既废昏立明,为何还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这贾大隐正愁没有升官发财的捷径,一听这话,暗自记下,转身便向太后告了密。

    这本是一句无心的话,却被有心之人听了去。但也正是因为无心,才显露出宰相们有多么不希望太后掌权。贞观年间,相权对于皇权有充分的限制能力,这也是很多宰相希望得到的权力。刘炜之本是太后的得力干将,是她一手提拔的,没想到竟然也会背叛她,这让太后大为震怒。当年裴炎就是因为坚持要让太后让权与睿宗李旦,而被处死的,如今这个刘炜之恐怕也要步他后尘。

    这个案子起初是由滞留京都的肃州(今甘肃西北部,酒泉市附近)刺史王本立负责调查。恐怕大多数人都摸不着头脑,怎么会叫一个地方刺史来审问京都宰相呢?这不合规定么。刘炜之怎么说也要送往秋官或司刑寺啊。我猜测可能是太后想放他一马吧,毕竟刘炜之颇有才干,而一旦到了秋官或司刑寺,碰到索元礼周兴,还有命可活吗?不过当王本立向刘炜之宣读太后的敕令之后,却发生了点意外。刘炜之不承认这种敕令,他说不经过凤阁鸾台算什么敕令。这可惹恼了太后,立刻被以违敕罪投到司刑寺天牢里来了。

    我站在刘炜之的牢房外面,观察着里面的动静,他静静地卧着,面对墙壁,不知是在睡觉还是在思过。我隐约觉得太后还是想放刘炜之一马的,毕竟他算是个有才干的人,只是让太后还政与皇帝这种话,会让太后觉得很失望吧。

    我大声说道:“刘侍郎,我看你还是俯首认罪吧,不要逼我们动粗。”

    刘炜之动也没动一下,似乎真的睡着了。

    我又提高声音说道:“有人告你以晋升为饵,收取归州都督孙万荣的贿赂,可有此事?”

    刘炜之依旧默不作答。

    “还有人说你曾经与许敬宗之妾私通,二人经常”

    “放他们全家的狗屁。”刘炜之忍不住坐起来爆起了粗口,“简直是无中生有,这种瞎话也编得出来,这是哪个王八蛋说的?”

    他怒目圆睁,好像要把我撕碎的样子。监狱确实是个折磨人的地方,他刚进来的时候还油光满面的,现在却满脸的菜色。

    “别激动,你要想知道也很简单,只要你乖乖配合我就行了。”我晃了晃手中的折子说道,“爽快点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向太后认个错,说不定太后念你以往的功劳,给你个轻判,贬到某地当个地方官。若干年之后再杀将回来,我再告诉你是谁背后说你的坏话,到时候你要报仇就随你的便。”

    刘炜之又傲慢地歪过头去,不理睬我。

    我喝道:“刘炜之,你别以为自己还是凤阁侍郎,这里可是司刑寺。”

    他轻蔑地说道:“你没资格审问我,也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跳梁小丑,一朝得势神气活现的,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样子。”

    这个老家伙居然敢骂我,真是气死我了,命令狱卒:“给我打。”

    刘炜之怒目圆睁:“你们敢动私刑试试。”

    两个狱卒被唬得不能向前。我恼了,冲过去一把将刘炜之推倒在地,他挣扎着想要站起来。

    我一把锁住他的喉咙,并没有下死手,只是吓唬他:“老家伙,你最好给我识相一点,不然有你好受的。看你一把年纪了,本来不想为难你,可不要惹火我。”

    “咳咳”刘炜之咳了两声,艰难地说道,“田舍奴,有什么招冲我使出来,别跟我客气,我还怕了你们不成。”

    我手上的力道松了点。这刘炜之跟我前世无怨今世无仇,没必要在他身上费多大功夫。无论他定什么罪,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便宜的只是其他人而已。在官场上就是这样,没什么人情味,一旦走了下坡路,就像只落水狗一样被人痛打。不管之前有过节的,没过节的,甚至是受过恩惠的,通通群起而攻之。就像这个刘炜之一样,之前什么事情也没有,被立案调查之后,举报揭发他的奏折接二连三地被送到太后手上,罪名也是五花八门,稀奇古怪。

    然而在下属面前,我自然也不能丢了面子。我面无表情地看着刘炜之,又一把揪住他的衣领。顺手甩了他一巴掌,这一巴掌是打他食古不化。又反手给了他一巴掌,这一巴掌是打他自以为是。

    刘炜之这老家伙,果然越打越勇,眼睛里喷出火来,骂道:“狗娘养的狗腿子,我倒要看看你能神气多久,早晚没有好下场。”

    身为宰相,出身名门且世代为官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弄到这种地步。如今受到一个八品官的侮辱,人格尊严被践踏在脚底,也难怪他如此愤怒。

    我挥了挥手:“把他关到黑屋里去,让他好好反思一下。”

    监狱本身大部分就是建在地平面之下的,只有气窗以上的部位才高出地面,能透进一点光。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犯人,让他们一进来就有一种压迫和黑暗的恐惧感,从而听从指挥。并且在里面动刑的话,犯人的喊声也不至于传的太远。

    而“黑屋”是在这个监狱之下的地窖,那里六面是墙,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专门用来单独关押不听话的犯人。可以说是属于这个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五感在里面被自然剥夺,你的存在变得毫无意义。

    有不少人为刘炜之愤愤不平,尤其是宰相们,他们觉得刘炜之为国家尽心尽力,如今受到这样的待遇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他们的这种情绪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担忧,生怕有一天,自己也会像刘炜之一样。然而这种情绪只能隐藏在心里,不能表露出来。

    这天退朝之后,朝臣们三三两两,慢慢悠悠前往各自的府衙。经过应天门的时候,薛怀义神气活现,迎面走了过来。这家伙身穿袈裟,剃着和尚的光头。

    薛怀义,本名冯小宝,被引荐入宫成为太后的男宠。长得倒也是相貌堂堂,身材结实,深得太后宠爱。不仅赏赐无数金银珠宝,还让他担任了白马寺的住持,不过听说这家伙在外面也没少干坏事。

    他看到大臣们出来,不仅不回避,反而还挺起胸膛大摇大摆起来,那样子别提有多神气。

    “快瞧,嫪毐来了。”

    “瞧他得意的样子,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了。”

    “不要脸的东西,不过是太后的玩物罢了。”

    群臣指指点点,声音或大或小。

    (嫪毐者,战国末年人,经历与薛怀义倒是极其相似。原是一市井无赖,后得一偏方,试用奇效,开始了药贩生涯。为招揽生意,每日于街巷卖艺,后被李府一丫鬟熟知并私通。嫪毐一日受李斯恩惠表演奇技。李斯悄传言于吕不韦,吕不韦此时正为脱离太后赵姬的纠缠而烦恼,听闻嫪毐床事了得,遂将其以阉人之名献于太后。赵姬时年三十有余,正是虎狼之年,当下便欣喜万分,对嫪毐宠爱有加。为避人耳目,赵姬和嫪毐移至行宫,日夜寻欢作乐。赵姬甚至还为嫪毐生下两个儿子,而嫪毐也得以大权在握,能和吕不韦分庭抗礼,家中奴仆食客更是多达千人。嬴政长大后得知此事,命人彻查,嫪毐闻声,竟提前发动兵变。然终不敌嬴政军队,皇帝盛怒之下将嫪毐极其党羽全部处以极刑,其下场也是相当惨烈。)

    因有史为证,群臣对薛怀义绝无好感。而薛怀义想来也饱受上层人士的欺凌,之前是没有办法忍气吞声,而现在仗着有太后恩宠,有恃无恐,全然不顾众人的蔑视,堂而皇之在这宫城的正南门招摇进宫,还险些把宰相苏良嗣撞倒。

    苏良嗣年过八十,被撞得一个踉跄,众臣赶忙搀扶。

    “岂有此理,这是朝臣出入的应天门,岂是你这种人走的。”苏良嗣站稳后骂道。

    薛怀义不以为然,还出言不逊:“你们走得,老子怎么就走不得。”

    应天门本有三个通道,哪怕薛怀义走在偏门,群臣恐怕也不至于如此激愤。而如今却要让这些士族豪门跟这个男妓一般的人物,一同出入这代表着威仪和尊严的应天门,令他们如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纷纷指责起薛怀义来。

    苏良嗣振臂一呼:“诸位,把这个下三滥的家伙赶出去。”

    “打他。”不知谁喊了一声,群臣一哄而上,拳脚相加,如雨点般落在薛怀义身上。按理说,薛怀义这种江湖人哪会把这帮老家伙放在眼里,奈何双拳难敌四手,况且这里起码有四十手都不止。薛怀义毫无招架之力,瞬间被打得趴在地上动弹不得。我目瞪口呆,完全没想到这些看似年老稳重的阁老们,打起架来竟然如此生猛。我迈了两步想去劝架,又止住了,看了看门口的守卫。卫士们原本正歪着脑袋看热闹,接触到我的目光,又把头转正了,站得笔直笔直的,好像在说“神仙打架,关我屁事”。

    宰相们架也打了,气也顺了,又三五成群结伴而去,剩下薛怀义在那里抱着头痛苦。

    在这个平常的早上,我目睹了一群老年人当街殴打一个壮汉的过程,着实意义非凡。

    今天是月半,想必薛怀义是奉昭前来伺候太后的,现在挨了一顿打,肯定要去太后那里告状了。其实我并不讨厌薛怀义,他只是一个玩具罢了,被当成礼物送给了太后,就像当年孙氏把我送给梅二娘一样。当然,我跟他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至少我认为自己是互玩,而他是被纯玩。太后为国为民,要费多少心神啊,找个男人乐呵一下,也是情理之中。作为一国之主,太后包养几个男宠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也不在少数,没什么大不了的。

    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宋,有一个山阴公主,就曾对做皇帝的弟弟说:“陛下拥有后宫众多美女,而臣却只有一个丈夫,岂不是太不公平了吗?”她弟弟马上就赏给她许多男妾。

    同为南北朝时期的齐,当时的王太后就光明正大地包养了男妾三十人。

    历代天子几乎都有为数众多的后宫佳丽,时不时的还会举行选妃,广纳天下美女。而作为女性当权者(大多是代替年幼的皇帝称制的太后),却连拥有一个排遣深宫寂寞的男宠,都要遭到群臣的说三道四和横加阻挠,这确实是有点不公平了。

    况且又不是自己的老婆偷汉子,管那么多干嘛呢?群臣之所以对薛怀义大打出手,恐怕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份问题,而是借机宣泄对太后执政的不满。传统的官员任免方式受到挑战,士族门阀的利益受到侵犯,这让含着金汤勺出生的权贵们心里不平衡吧。再加上这个薛怀义也太不知好歹了,作为一个宠物,你就好好当你的宠物,非要到处乱跑耀武扬威,真是活该被打。

    原本以为太后会拿此事大做文章,借机收拾一些朝中反对新政的老臣,或者至少也应该暴跳如雷,追查伤人的元凶。然而并没有,太后什么都没有做,甚至提都没有提,就好像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一样。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事换成普通人都不能忍,何况是太后。她肯定是在筹划着什么,苏良嗣等人命不久矣,我在心里是这么想的。

    这件事情弄得人尽皆知,成为神都百姓的谈资,从宰相到白衣,都在嘲笑这个太后的男宠。我想多少会有些闲言碎语传到太后的耳朵里,几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太后爆发,但她依然没有任何反应,好像这件事压根与她无关。不过此后一段时间,薛怀义都没有入宫,后来即便奉昭入宫,也改成了从北面的玄武门出入。

    而刘炜之也终究被处死了,我不知道这两件事是不是有关联。我只知道那个陷害朋友的贾大隐,虽然升了官,却成为群臣唾弃的对象,再也抬不起头来。在权力的诱惑下没有赢家,有的只是谁失去更多。

    我看了看自己绿油油的朝服,又瞅了瞅攒下的铜钱,叹了一口气。萧瑟的北风吹过这个季节,地上飘满了落叶,漫步小街,想你的一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