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不远便是大名鼎鼎的龙门石窟了。洛阳之南,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因其形象如同洛阳门户,而皇帝又喜欢以真龙天子自居,故又称龙门。
我坐在囚车里,在路人的注目下,在指指点点中,行走在天街上。神都的市民照理应该看过太多稀奇,见怪不怪了,没曾想还对我产生这么浓厚的兴趣,我不知该骄傲还是自豪。
天街宽绰无比,目测有两百步,两侧是高大整齐的槐树,往北直通皇城。
关于太后迁都洛阳的原因,坊间有好几种说法。
有人认为太后这是认祖归宗,因为夏商周时期,都城基本都建在河南道,尤其是以洛阳地区为主;有说太后是为了躲避已故王皇后和萧淑妃的鬼魂才搬到洛阳的;也有说太后体胖,是为了避暑。
不过根据我的猜测,这恐怕主要是出于战略考虑。时吐蕃强势,虽有文成公主联姻在前,但自从松赞干布死后,他们就没有一刻消停过,与大唐在吐谷浑地区反复争夺。且当时突厥也觊觎大唐的繁盛富庶,时常骚扰边境。大唐虽然强盛,也架不住四周饿狼环视。太后将国都东迁至洛阳,把政治经济中心东移,应该说是一个明智之举。
沐浴更衣之后,我与随行官吏在禁军的护送下进入太初宫,来到洛城殿外等候传召。想到马上就要见到高高在上的太后,有点激动有点紧张,有点期盼有点心颤 ,我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在等待着我,也不知道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
世人盛传太后是仙女的化身,说她天仙下凡,貌美如花。也有人认为她是个巫婆,说她可以非常冷血地下令处死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儿子,甚至可以亲手掐死自己刚刚满月的女儿,来嫁祸给王皇后。这些都是当年流传在坊间的下饭话题,我并不以为意。
依我来看,太后在高宗时代轻松地罢掉了后宫,除去了诸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之类的重臣,着实是个厉害的女人。而如今又恩威并施,一方面施恩于百姓,一方面打压世袭王侯,当真有些手段。
一个内官跑过来问我:“你叫来俊臣?”
“是我。”
“太后殿下叫你进去。”
可我前面还有十几个人在等候呢,太后居然先召见了我?看来她对我这个死囚也充满好奇吧,这或许是个好的开始。
随行的吏卒替我去掉重枷,换上轻枷。我梳理了一下头发,整了整衣服,第一印象很重要,我可不希望太后见到我的时候皱着眉头。
进到宫殿,耳边传来两旁侍女和女卫的阵阵窃笑声,我无暇细看周围的情况,忙跪倒在地行了大礼:“臣来俊臣拜见圣母太后殿下。”
“殿下之人,你所犯何事,一五一十说出来听听,不得隐瞒和欺骗。”
听声音并不像出自一个老妇之口,倒像是一个妙龄女郎。我直起身子,看到有位女官着素色长裙,如同小仙女般站立在台阶上,顿时精神大振,紧张感一扫而光,不卑不亢,开始有感情地背诵早已准备好的台词:“臣姓来名俊臣,今年三十有五,雍州万年人。出门做点小买卖,路过和州,因天黑路急,不慎误入当地豪强庭院,被当做盗贼给抓了起来。不巧,主人家正好丢失了一块玉佩,便一口咬定被我所盗。因主人与那和州刺史东平王交情颇深,不由分辩便将我屈打成招,打入死牢。那东平王权大压人,臣有冤无处诉,愤懑难当。适逢太后殿下圣德,允许天下百姓议政谏言,臣在同牢房狱友的支持下,才得以进都面圣。”
小仙女说道:“东平王乃是太宗嫡孙,皇家血脉。你可知污蔑皇室子弟,该当何罪?”她的声音不温不火,淡淡地看着我。我仿佛得到鼓励般,说道:“臣句句实言,东平王
结豪绅,对百姓横征暴敛,早已激起民愤,当地百姓都怨恨他。有道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东平王贪赃枉法,仗势欺民,臣不得不告。”
这时一个成熟女人的声音飘了过来:“原来李续竟是这样的不得民心啊。”
这是太后的声音?淡紫色的纱帐后面有个人影坐了起来,好像是从那里传来的。听她说话的意思和口气,似乎相信了我的话,看来这个李续的确是我的一枚好棋子。风险越大,回报越大,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岂止啊,东平王贪赃枉法,目空一切,对太后殿下颇有不满。臣听说他经常说一些对太后殿下不敬的话。”
“好个李续,让他担任刺史,是让他为民办事的,不是乱嚼舌根的。”太后似乎很不高兴,转又说道,“他是怎么说的?”
这话问的,让我不知道怎么接,这不是让我骂太后嘛。我只得答道:“东平王大逆不道的话,臣不敢说。”
太后道:“只管说,与你无关,不会怪罪于你。”
话是这么说,我也还是不敢随便乱说。也不知道太后想要知道这个东平王对她的评价干嘛,难道是准备治他的罪?我只能硬着头皮回答道:“东平王说太后殿下什么乱后宫,什么把持朝政,什么窃取李唐江山。”
说完我很紧张,生怕太后动怒。可她却说道:“不就是《讨武檄文》上的么,我还以为是什么新鲜的骂词。”
她居然不生气,这可就奇了怪了,不是应该暴跳如雷,降罪于东平王吗?
太后掀开纱帐,走到前面坐在椅子上,看着我说道:“那你觉得本宫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终于看到传说中的太后本人了,只见她身披华美常服,梳着云髻,散发出一种平和的气息。原本以为太后是个极具威严凶巴巴的老妇人,没想到看起来还挺好说话的样子。
不过我也不敢多看,赶忙答道:“太后殿下乃天上的神仙降临人间,泽被天下。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都是太后殿下您的功劳,民间对太后殿下的称赞数不胜数。”
我赶紧马屁一个接一个拍上,手心却又开始冒汗了,希望这招对老女人同样有效,又说道:“如今广施仁政,薄赋轻徭,百姓无不拍手叫好,称赞太后殿下贤德,如尧舜禹般体察民情。”
太后听了笑了起来:“你挺会说话,口齿伶俐,不像之前那些人结结巴巴让人厌恶。”
笑,就代表没事了,我松了一口气。我自幼生长在万年,一口流利的官话自然不带含糊的。
太后问道:“你觉得设立铜匦之事做的对吗?”
我心里又暗暗一惊,这个女人所问的问题都很犀利啊,答曰:“臣以为,此事意义非凡。不光是下级官吏,就连生活在底层的百姓,甚至如我这般囚徒的声音都可以直达天听,这是无与伦比的功绩啊!是问,历朝历代,王侯将相,有谁可以做到如此?百姓有冤的伸冤,有才的自荐,仿佛找到一个靠山一般,很多人都说是菩萨显灵了。”
我把这帽子给她戴得高高的,一方面是真心觉得这件事的意义非比寻常,另一方面也防止太后反悔不是,万一哪天她自己把此事否决了呢?万一哪天我们这些进京面圣的都被清算了呢?
“如此便好,不枉费哀家这些天的辛苦。每天要面见几十个人,听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还真的有点累了。”太后说着换个了坐姿,“就好比刚才,有个农户丢了一头耕牛,请求我帮他找回来?要是你,你会怎么办?”
太后这是在考我吗?稍加思索,答道:“耕牛对于农户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我朝严禁私宰耕牛,且每一头耕牛都有独特的标记,若要全力寻找,也不是完全找不到。”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你说得没错,一头耕牛,对于王侯大臣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靠耕作为生的农户,这就是他们全家的命。我没有办法帮他找到耕牛,又不忍他伤心绝望,只好拿点东西补偿他。这本不是我的分内之事,如今却要我来处置,是何人之过呢?”
言下之意,是当地县令的过失了?
“自古以来,穷人翻身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造反,一种便是科举。然而作为我来说,自然是不希望民众造反的,而科举一制,也并不能为朝廷网络各种人才。铜匦的设立首要之目的,便是招贤,同时有监督百官之责。我朝地广人多,对于地方官员难免失察,有百姓监督,对朝政也算是有益处的。”太后坚定地说着,仿佛此事困难重重,而她则是用尽了力气。
我拜服:“太后殿下圣德。”
“婉儿,你觉得此人如何?”太后对小仙女说道。
原来小仙女叫婉儿,只听她说道:“出口成章,聪明机灵,算得上是这几天里难得的人才。”
想不到小仙女对我评价这么高,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啊。
太后又问道:“来俊臣,本宫要你留在朝中任职,你可愿意?”
我激动万分,这正是我要的,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太后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我的人生。赶忙回答:“臣愿意为朝廷效力。”
“很好,你念过书吗?有没有参加过科考?”她又问道。
我稍微犹豫了一下,本来想回答有的,但又怕太后手上拽着我的资料,于是还是老实回答了她:“臣小时候念过几年私塾,后来为谋生计就辍学了。”
“那你自认为对何事最为擅长?”太后又问道。
这个问题难倒我了,我对太后的喜好并不了解,不能投其所好的回答。直说自己最擅长耍流氓耍无赖,显然不行,而前世担任户籍官的事情自然也不能说,况且我也不想再当什么狗屁没品的户籍官了,最好是担任一个实权要职。我答道:“臣常年在外经商,熟悉各地的民俗风情。另外,臣对律法非常熟悉,对刑罚也颇有见地。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来某虽无大才,也知忠义二字,若能为朝廷效力,定不会让太后殿下失望。”
这句话其实颇有深意,表面上听起来只是想求个一官半职而已,其实里面包含了追随太后的决心,她若有心,自然明白我的意思。
太后微微一笑,说道:“来俊臣,你一介囚犯,又未参加科考,祖上也不曾做过大官。不过你谈吐不俗,对断案也似乎有些经验,我决定任你为司刑寺评事,从八品,负责协助周兴管理制狱。婉儿,拟份敕令。”
我忙拜谢:“谢太后殿下封赏,臣定当鞠躬尽瘁。”
太后补充道:“周兴是司刑寺少卿,是你的上司,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问他便是。”
“臣遵命,今后自当虚心向周少卿请教。”我嘴上答着,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太后微笑着点点头,这时婉儿走到我身边,拿了一张黄麻纸和一支笔递到我面前,指着纸面某处说道:“请在这里写下你的名字。”
我微微抬头看了这个叫婉儿的女官一眼,只见她面如白玉,朱唇一点,两眼散发出知性的光芒,我从没见过如此温婉的女子。我接过东西大致看了一下,是关于任命我的敕书,上面盖有太后的印鉴。照理说朝廷正规的官员委任书,至少也要加盖吏部的大印,但我想既然太后任命的,这敕书也是算数的吧,拿到吏部和大理寺他们总不会不认吧。听闻太后钟爱书法,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更是视为珍宝。我拿起笔,在婉儿所指的位置认真写下了“来俊臣”三个字。虽然我在书法上并没有什么造诣,但好歹上辈子在户部抄了不知道多少本的户籍,还有些根基,自然还是可以拿得出手的。
婉儿交与太后看过,太后果然面露笑容,高兴地说道:“来俊臣,来了一个俊俏的大臣,真是好名字,你是上天给本宫派来的大臣,本宫又岂能违背上天的指示。”
她这么一说,倒让我有点不好意思,这份恩情怕是要涌泉相报了。
太后坐回椅子上说道:“来评事,你现在可以退下了,自会有人与你安排。只要你能替朝廷办事,为我分忧,自然会赏赐与你。”
我再拜:“谢太后殿下再造之恩,臣告退。”
从阶下死囚,到朝廷官员,怎能转变得如此之快,这一切都像做梦一样。从八品的官阶虽然很小,但已相当了不起了,回想上一世,我刻苦攻读,数年寒窗,几经考试,才勉强在户部混了个从九品的小吏。
与我同行的士卒替我打开了枷锁,从他惊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前程。
(太阳钻出云层,倾洒大地,柔和的光芒照耀在永生之泉上,折射出各种夺目的奇光异彩。冰冷的湖面上飘着淡淡的云烟,时聚时散,宛如仙境。
嘉栋掏出手机,坐起来拍了个照,他说道:“铜匦这个事情,现在看来,或许确实有它进步的意义。至少对底层人民来说,这是个强大的依靠,是用来对抗压迫和不公最有力的武器。”
“是的,很多黑暗的角落和罪恶的勾当,都因此而曝光了。”我说道,“武则天刚开始每天都要接见几十个人,很多都是一些小事情,或者说不该由她来处理的事情。慢慢的这样的小事越来越少,说明我们的官员也开始勤政起来,这也是一件好事。”
嘉栋说道:“我并未近距离接触武则天,这真是个遗憾,恐怕像这样一个女人,放眼整个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个吧?”
我笑了笑:“你说的没错,她的学习能力和成长速度惊人。作为女人,掌控着天下最强大的国度,确实无人能及。”
“所以你就死心塌地为她办事了?”嘉栋问道。
“一开始倒也没有。”我说道,“只是不管怎么说,她算是救了我一命,我也应该知恩图报。太后把控朝政,古来有之,没认为她能翻出多大的浪来。”
“是啊,谁曾想到,她竟然能称帝呢?”嘉栋道。
我坐起来喝了一口水:“恐怕那个时候她自己也没有想过,时势造英雄,一切似乎就是这么水到渠成了。”
我当时绝对没有意识到,一个全新的时代正要来临,一个属于女人的时代,一个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