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赤裔行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乡村小子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燕京的天空,乌云滚滚,轰隆隆的雷声,此起彼伏,一道道闪电,像要撕裂天空一般,街道两边的古树,吹得东倒西歪,街上的人群往家奔跑。

    旧城四合院里,一位中年人一身旧军装,带着旧军帽,身材挺直,经历了无数生死犀利的眼睛里含着泪。

    房间里弥漫着消毒水和药物的空气,床上躺着一位苍白脸色,充满血丝的眼睛里流着泪,嘴唇发黑,奄奄一息,头发有些微乱的她,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那憔悴弱不禁风的身子给吹起。

    床边站着一位消瘦正在哭泣的青年女子,怀抱着一个婴儿。

    “嫂子,就给季叔吧!呜呜呜。

    父亲走的时候嘱咐过。

    哥哥走了。

    弟弟身体不好,都不知道能不能再熬下去。

    我不能带着宇儿出国,手续办不下来”。

    呜呜呜呜呜。

    床上年轻的女子,两眼无光,两手死死的抓着床单,想要摇头,想要张口,但她逐渐僵硬的身体,让她什么也做不了,眼泪崩溃的冲出眼角,流向脸,流向压在头下的乱发里。

    女子的哭声惊醒了她怀里的婴儿,婴儿也一起哭,哭声很洪亮,头来回摆动。

    “季叔,我嫂子已经不行了,医院已经下了死亡通知单,呜呜呜。

    弟弟还在抢救室里,我还得去看着。

    宇儿 ,就拜托您”。

    “绝不辜负首长的嘱托”男子哽咽说。

    “宇儿,姑姑对不起你,可姑姑也没有办法啊!呜呜呜”。

    “季叔您现在走吧,天要黑了,呜呜呜,这里剩有奶粉和奶瓶一起带着”。

    男子抱着大声哭的婴儿刚走到门口。

    床上的女子突然伸出手,想要抓住…,想挣扎要起来,一双睁得大而恐怖的双眼,僵硬的,紧紧的盯着门口。

    “嫂子,嫂子,”一声女子绝望、悲惨、无助的尖叫声划破天空。

    男子咬着牙,睁着大大的赤红双眼,打开裹布,把婴儿绑在前胸,奶嘴放进婴儿嘴里,穿好军用旧雨衣,决绝的消失在雨中………。

    ………………………………………………………………………………………………

    这里山清水秀,古树浓荫,村民纯朴,篱笆围院,泥墙屋。

    二条蜿蜒的乡间的大路分岔出,无数条进入各家水田的小路,大路边的杨柳垂下绿丝绦,暂休的村民摇着草帽吸着烟,闲儿于身边嬉戏。

    远处缕缕青烟轻飘在屋顶上,田里农夫吆喝着耕牛,姑娘们戴着草帽忙着插秧,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图画,这就是余壶村。

    余壶村是一个四面环山,连绵不断,渺无人迹的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从远看树木高低错落,传说在深山里有神秘的肉食动物,似狼身似虎爪,声如狼犬,纯白色,但谁也没近身真真见过。

    村中间有一条小河,河上方向有一条沿河通外面的唯一山路,远看村外形,如一把酒壶,余壶村就坐落在壶底的小村。

    村民由徐氏和彭氏二大姓,徐氏主要集中在村中间,屋边上是河,田在村其他四周,一座古老的石板小桥连接着,北面山下彭姓集中居住地,在农业大革命时期修建一条小水渠用以灌溉水田,有六户彭氏人家。

    徐姓抗日战争时期,为躲小鬼子,选中这里如壶型封密的地方,这连绵的深山无路可进,封闭有隐秘,相对安全的地方定居下来。

    开始的二户人家不到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几户,彭姓和徐是表亲关系,由徐姓为了组成家庭带来的,村里现在总人口六十多人。

    村里到坝子乡壮汉要走4-5个小时的山路,所以一般的村民也基本不外出,而乡集市上每天只有一班车要经过4个多小时才到小县城余雄县。

    村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直到八十年代初国家政策村村通电时,村里有村支书徐立战和村长彭辉家各购置了一台彩电用一个大锅用来收视,也只能收到二至三个频道,每天村里小孩,喜欢热闹的妇女都要早早去抢位置,男人们自带烟酒或茶叶在村长队长家聊天喝酒看电视,这也是村里的唯一夜晚娱乐。

    村子西面高山下有一个小高坡,在高坡的上正对着村唯一的出村小路,在高坡的平地上用竹篱笆围院,建有四相三间茅草房。

    是五十年代后期的某一天一个外来的中老年人背着一个军旅背包,在此住下十年后慢慢建的。

    这人自称姓季,因懂中医术,经常给村民们看病,在这远离现代社会的小村庄,偏僻,又不通公路的村子,有一个能给人治病的的人,是非常珍贵和让人尊重的。

    村民们看他孤家寡人,就一起帮他建了几间茅草房,围个一个院子,季老爷子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周围开了一些荒土,种菜,和养了一些家禽,自给自足。

    季大爷常年习武经常进山上采药,都免费给了需要的村民,村里的人都敬称他为季老爷子。

    八十年代一个夜晚,季大爷从外面带回一个婴儿又是当爹又是当娘,东一家西一家的求乳喂养,小孩能走路时天天跟着老爷子练武,让他天天草药泡澡。

    小孩如军营般封闭式的在院子里军训习武。

    学习一些,村民们都觉得不可以思议的东西,如:外语 武术、乐器等等。

    跟村里的小孩不一样,没有他们的调皮捣蛋,也从不玩泥巴,几乎没看到小孩出来跟同村小孩一起玩。

    …………………………………………………………………………………………

    随着时间流逝, 当年的婴儿长大成少年,偶尔会跟着爷爷去村民家治病,很有礼貌,很少说话,村民们都很喜欢这个有礼貌又安静的少年。

    后来大家慢慢知道,这少年名叫夏智宇,村民很惊讶,孩子怎么没跟爷爷姓?问季老爷子,没有解释,沉默不语……………。

    这天,站在围墙门口的夏智宇,一对剑眉,深邃清澈乌黑的眼睛,英挺的鼻子,晒得麦色青涩憨厚的脸,看着对面唯一出村的路以及坡下田园村庄,心里有一些忧郁和感慨。

    自己从三岁开始被爷爷天天盯着习武修炼,呼吸吐纳,静坐聚首丹田,每晚上似睡非睡的,利用睡修习内功,运行周天修练。

    直到12岁时腹内有一股暖气血在流动,全身会慢慢感到发热,丹田慢慢有了真气游动,不断用真气刺激身体内部各个器官,主动提高身体机能,来适应真气的运行对身体各器官进行修复、壮大、开发作用,特别是大脑的开发,使自己具有非常人的能力。

    人体大脑的开发,按现代医学来说,只使用了10,还有很多未知的谜,但华国几千年的文化,早就积累了很多神秘的修道,以此来对人体本身的开发。

    平时爷爷教导一些如何使用逻辑思维、等系统学习方法,要求学习外语,看外国书籍而且还是几个国家的,学习五线谱,简单学习钢琴、洞箫和吉他,学习武术路数,按军仪军规要求,站如松坐如钟,练习气随意动,运行收发自如。

    爷爷有时也讲一些外面世界的趣事和见识,引导自己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慢慢自己越来越明白世俗,心里又很奇怪,在这远离世俗的地方爷爷是怎么懂这么多的呢?

    爷爷有一个自制锁住的箱子绝对不让自己碰,也许秘密在那箱子里,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更是对爷爷的话百般顺从,自然不敢去碰,也打不过爷爷啊!

    今年,爷爷带夏智宇到乡里,参加全县的升学考试,被县一中录取,明天就要离开村里到县里上高中。

    对于从未离开过村,没识过外面世界,只听爷爷说过外面世界很大很精彩,偶然在电视里看到里面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人、车流,很有一些期待和迷茫。

    从小爷爷就要求各种学习,不允许自己在外面玩,所以,孩时的乐趣就是一种奢侈。

    爷爷偶尔外出,买回一些书和课本回来,要求自己系统学习完成,里面的各项作业,其中有一些就是目前学校的教学课本,所以对于今年的升学考试,夏智宇还是很轻松,有时自己都不知自己的知识水品,应该是上到那个级别。

    彭勇偶尔会来找自己去彭冬梅帮忙,彭冬梅和自己同一年出生,当年爷爷抱回,还是婴儿的自己,还被她母亲廖姨喂养过。

    冬梅父亲在她三岁时,去外面工地干活从架上摔下去世,彭勇是冬梅堂哥,父亲是冬梅父亲的哥。

    彭冬梅比夏智宇小几个月,瘦小的身材,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一对柳叶眉下一双明亮忧伤的大眼睛。

    爷爷经常叫长大后的夏智宇和彭勇去冬梅家帮忙干农活,农村农忙是要抢时间,要在收割完水稻,即使晒干装好,又要即时的种下秧苗,不然就会耽误了季节,而减少产量,所以需要很多强壮的劳动力,这对夏智宇来说也是一种锻炼。

    彭勇是个十八岁的小伙子,粗壮的身体,一米七几的个子,憨厚的外表,内向的个性,不爱说话,在村里读完小学六年级不想去乡里上学。

    没有上学后,经常缠着爷爷学了一些武术和外功,力量、抗击打方法。

    彭勇有一次觉得自己很厉害,因为在村里嬉闹比试时,把几个强壮的村民,打的满地找牙求饶,心就膨胀。一次,看到夏智宇比自己单薄的多的身体,就挑衅说夏智宇说别看你天天跟着老爷子练,还比我高,一样把你打的满地找牙,夏智宇瞄了他一眼,二个字送他,幼稚。

    彭勇同学非常不服的说,要不练练,夏智宇说,不练,被爷爷知道要骂的。

    但小孩子不经挑,最后,夏智宇把彭勇小朋友,打得恐惧和害怕深入到骨子里面去了,从此,再也不和夏智宇说比武的事。

    夏智宇心想,打你都打不过,爷爷还不把自己吊院子的树上打,真以为嫡传和外传没区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